六大方面提升经济专注力 西咸新区打造特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围绕加强互联互通、深化合作共建,努力实现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的目标;围绕优化职能配置、减少管理层级,努力实现各级主责主业更加聚焦、行政效能大幅提升的目标;围绕充分授权、轻装上阵,在各新城实行“党工委(管委会)+产业园区”管理模式,努力实现让各新城集中精力抓经济发展的改革目标……
3月3日,西咸新区举行“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助推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新区体制机制改革从六个方面进行。此次改革,立足完成好西咸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承担的使命任务,结合区域发展实际,整合优化新区行政管理职能,努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具有“西咸特色”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围绕加强互联互通、深化合作共建,努力实现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的目标。西咸新区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全面深入融入西安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加快了互联互通项目建设。去年11月份以来,新区在“十三五”期间建成通车33条380公里互联互通道路的基础上,又开工了陈之路—科技二路项目、昆明路—连霍高速辅道快速化改造项目等5条西安中心城区与新区的互联互通项目,这些项目建成后会极大地方便群众出行,促进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
围绕优化职能配置、减少管理层级,努力实现各级主责主业更加聚焦、行政效能大幅提升的目标。新区这次改革最核心内容是调整优化新区、新城、街镇的职能划分,目前这项改革任务已经基本完成。按照“新区抓全面、新城强经济、街镇强治理”的目标,西咸新区本级全面负责19个街镇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职能,各新城不再承担相应的行政和社会管理职能,而是聚焦产业发展等经济管理职能,集中力量做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服务等工作,大幅提升各新城经济建设效能。西咸新区在社会治理、服务群众、民生保障等方面赋予街镇更多的自主权,并减少了对街镇不必要的考核任务,切实强化街镇的治理功能。通过改革,各级的职责定位更加聚焦,有利于发挥各自优势、形成更大更好的工作合力。新区原有的“新区—新城—街镇”三级管理模式,调整优化为“新区—新城”+“新区—街镇”两级管理模式,实现行政管理层级减少、行政管理效能提升的目标。
围绕压缩内设机构、推行扁平管理,努力实现机构运行精简高效的改革目标。此次改革,新区深入贯彻“大部制”和扁平化的管理原则,在全面承接辖区各项行政和社会管理职能的情况下,新区本级仅设置内设机构20个。各新城聚焦经济建设主责主业,差异化设置特色产业部门,社会事务管理机构统一撤并或上收新区管理。
围绕充分授权、轻装上阵,在各新城实行“党工委(管委会)+产业园区”管理模式,努力实现让各新城集中精力抓经济发展的改革目标。新区加大对新城的放权授权力度,赋予新城更大的自主发展、自主改革和自主创新权限。截至目前,新区本级现有的808项经济发展和项目审批类事权,已向新城下放720项,占比89.11%,初步实现“应放尽放、充分授权”的目标,为新城经济开发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围绕强基固本、优化治理,继续深化街镇综合改革,努力实现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的改革目标。西咸新区以本次体制机制改革为契机,继续深化街镇综合改革,聚焦基层治理、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等工作,切实优化街镇内设机构设置和隶属关系,明确相关管理职权职能,初步建立起了财权、事权、人权相统一、相匹配的街镇管理机制,做实了全面提升新区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制度基础。
围绕实行绩效考核、末位调整,切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全面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活力的改革目标。建立了以业绩为导向的选人用人和分配机制,推进干部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人员能进能出,建立全员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全面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活力。
据了解,目前,西咸新区以上六个方面改革任务有序快速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果。总的来看,此次改革进一步促进了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进一步推动西咸新区融入了西安发展,进一步释放和提升了西咸新区的体制机制活力。
本报记者周婷婷
新闻推荐
昨日全省以阴晴相间天气为主,西安最低温8.5℃、最高温21.1℃。预报显示,受西北气流影响,未来三天天气晴好。预计8日陕北多云...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