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下“军令状”力保民健康 富县政府采购管理中心党小组下沉社区疫情防控侧记
通讯员 夏蓓蓓 记者 樊小帅
人员复杂——90%都是租住户,流动性大。
住户分散——以东山为界,山底的9条巷道,每条巷道有数十个院落,有的已是空院;山上住户沿山体而居,零散分布。最远的一户距离村委会3里路,山路蜿蜒,步行15分钟才能到。
圣佛峪村的现实情况在疫情防控中显得格外棘手。
“要保证每一户、每一个人都安安全全的!”——这是党员干部下沉社区的第一天,党小组组长钟世明对190户居民立下的“军令状”。
摸底排查不漏一户
“家里几口人?”“家里人有没有去过西安、延安?”“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家里常通风。”“老人家,有啥困难就言传,我们会帮你解决的。”
……
像这样的话,钟世明和同事们每去一户,都要询问、嘱咐很多遍,一天下来,嗓子都干哑了。
“片区里有的是独居老人,不会用手机,有的居住偏远,消息不通,咱们就要上门告知政策。”钟世明边走边说,“排查工作听起来简单,干起来繁琐,摸排一定要详细准确,每一户的情况都要心中有数,这样就为其他防疫工作做好铺垫了。”
杨来福是名清洁工,65岁的他总是早出晚归,忙着清扫辖区卫生。一连几个白天,排查小组都未见到他,只好晚上守在他家门口等待。
“老人家,这些口罩、手套和消毒液给你,出门干活可是要戴好口罩,注意消毒。”一见到杨来福,党员王万寅就千叮咛万嘱咐,“有啥需要就言传,我们给你帮忙!”
“好,好,你们是哪的呀?你叫啥呀?好人么!”杨来福激动地说。
“不用问我的名字,我们是采购管理中心党小组的!”趁着夜色,王万寅和同事们匆匆告别杨来福,他们还要赶往下一户人家。
夜已深,排查小组手电筒的几束光,在夜色中格外耀眼,他们要把村组的所有住户都排查完。用他们的话说,早一天排查完,村里的居民们就早一天放心。
贴心服务不落一家
“我家需要一些菜,麻烦你们送一下。”
“孩子的奶粉没有了,能帮我买一桶送到家吗,急用!”
“家里老人急需两瓶复方降压胶囊。”
“家里烧的没柴了,送菜的时候帮忙拿点,感谢!”
……
在圣佛峪村疫情防控微信群里,居家隔离户的求助信息,被党员张鹏逐条摘录。
“我们是每3天为6家隔离户送些菜和生活用品,急需用品随叫随送,保障每一户居民的生活所需。”张鹏说着就拿着单子去采购物资了。
在隔离户的耳中,“咚咚咚”的敲门声在这个寒冬里最暖人心。
叩门声响过后,他们所需的物资都会被放在门口,取走后,张鹏和他的同事们又会把封条重新贴好。
“多亏了这些工作人员,家里的孩子才没有受冻挨饿,等解封了,我一定要见见他们,感谢一下这些好心人。”隔离户杜莉霞说。
每一户、每一个人都不能因为疫情防控而出现生活甚至生命安全的问题——这是采购管理中心党小组的“底线”,更是他们对这些患难与共、守望相助的村民们的承诺。
严防严控不漏一人
“春节临近,人员流动和聚集性活动增多,疫情传播风险进一步加大。为保护您和公众健康,减少感染风险,现就有关事项提示如下……”循着大喇叭的声音,便是采购中心党小组所在的圣佛峪村村口值守点。
20天来,党小组成员坚守在村口的一张方桌前,体温枪、消毒液、双码、登记册——疫情防控“四件套”摆放得整整齐齐,扫码、测温、登记——值守工作进行得细致入微。
已是深冬的“三九”时节,零下的低温持续了半个月,北风吹得肆无忌惮,他们依然守护着进村的第一道“防线”。
“冷,是真冷,鼻子一吸都像是有冰碴,耳朵都不敢摸,一碰扎得疼。”钟世明说,“把这守住了,咱村里的居民们就安全了。”
外防输入的同时,他们也不忘内防“隐患”,居家隔离户的核酸检测就是一件大事。
1月11日中午,张鹏刚从值守点撤下来,匆匆扒拉了几口午饭,就赶往医院接上做核酸检测的医护人员。
“为了节省医护人员和居民的时间,每回都是车开上,一家一家走。”张鹏说,“没啥可担心的,医生安顿了几回了,做完以后车里酒精消毒、通风,就好了。只要隔离户们安全,我们和全村人就放心了。”
14人56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户全员阴性——这是党小组交给圣佛峪村村民的满意答卷。
上门服务不能停,严防严控不能松,让每一个村民安心、放心——这是采购管理中心党小组的庄重承诺,更是党员们捧起的一颗颗坚守党性、为民办事的炽热初心。
新闻推荐
北京:22日起,进返京人员抵京后72小时内需核酸检测1月15日,北京新增1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经市疾控中心复核结果为奥密克戎...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