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真相『大白』了!

华商报 2022-01-14 02:19 大字

“穿上白衣,就是战士”。这次疫情中,最辛苦的人莫过于“大白”了,向你们致敬,期待看到你们面容的那天。

这些天,作为西安人的你经历了几轮核酸?有些疲倦了吗?先谢谢所有配合核酸筛查的你。

正是大家的共同努力,1月11日、12日两天,西安单日新增确诊病例均已降至个位。

这喜人数字的背后,是一位位一线战疫人员通宵达旦的辛苦付出换来的,进行一轮轮核酸筛查的“大白”就在其中。

他们全身包裹白色防护服、戴透明面屏,只露出眼睛,在西安寒冷的冬天,不分昼夜地在小区四面透风的简易核酸检测点,一遍遍用棉签棒取走样本,让暗藏的病毒无处逃匿。

疫情最焦灼之时,是他们给我们带来希望。如今战疫胜利在望,我们可不可以看看他们的长相,记住他们的付出?在战疫的号角下,他们在西安的各个角落汇聚成一道道坚不可摧的壁垒。

为此,我们拟推出“真相“大白””主题策划,通过华商全媒体平台征集在各小区核酸检测的医护人员、志愿者和其他工作人员,上传自己戴口罩的工作照和不戴口罩的生活照,留下个人电话,讲讲疫情期间曾在哪些地方进行核酸检测。

微信、微博参与方式:

向华商报官方微信公众号/新浪官方微博,私信发送文字:真相大白+姓名、单位、抗疫工作点+工作照片及生活照片共2张。

收集上述信息后,华商报记者会连线采访,请“大白”讲经历、谈感受、说愿望。我们曾一起努力战胜疫情,如今更应该一起努力记住这段不平常的日子和那些为我们付出、值得被记住的人。华商报记者 付启梦

这支7人核酸检测志愿者队伍

有6人都是20多岁小姑娘

“穿上白衣,就是战士。”“为了我们的城市干自己能干的事儿,这是应该的。”“值得”……西安市莲湖区北关街道阳光村社区核酸采集志愿7人组的组员接受采访时这样说。

这是一群除组长外均由20来岁的小姑娘组成的志愿团队,1月4日起,她们在北关街道阳光村社区的全员核酸筛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市民与病毒间建起了一道安全的屏障,市民也用最朴素的行动回报、感动着她们。

组长史凯圆:尽管孩子还小

但夫妻俩都上了一线

在他们自建的“北关逆行者战疫志愿突击队”的微信群里,大家互相打气。

组长史凯圆说:“我爱人是医生,我也是医学专业毕业。疫情一开始,爱人上了一线。我也一直寻找上一线的机会,尽管孩子才1岁2个月,但我觉得必须上。”

后来了解到,北关街道核酸检测人员紧缺。史凯圆立即决定组织人员支援,“我在部分志愿者群里发了相关信息,很快就有十余人报名,经过测试筛选,用了3个小时选出了6位队员。”史凯圆说,“没想到我们这群临时组建的队伍能完成挑战,感谢组员。”

据了解,筛选出的6位组员除一位住得近,另一位骑自行车到达外,史凯圆还要负责其余4位的接送问题。但他说:“正是用得上我们的时候,应该的。”

副组长马美玉:24岁 护理专业毕业

“作为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当国家、城市需要我们时,就该义无反顾挺身而出。”马美玉说,“每次看到等待核酸检测的队伍有序地排成长龙,戴着口罩的居民自动间隔1米配合扫码,听到那检测结束后的一声“谢谢”时,我都觉得值得。”

家住北郊永成路附近的马美玉,每天早上6点多就在家附近等着组长来接她。为了脱防护服时方便一些,她还不敢穿笨重厚的鞋子。“那几天刚好大姨妈,有时觉得自己很虚弱很冷,但都熬过来了,我记住了每一位居民说的“谢谢”。”

队员梁娇娇:26岁 诊所护士

梁娇娇是名诊所护士,父亲和弟弟都是医生。

“弟弟曾在兰州的战疫一线工作,我不能落后。”梁娇娇说,“我所在的城市病了,如果能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帮助需要的人,帮助城市尽快重启,我一定会尽全力。”

梁娇娇住在红庙坡,从1月4日起,每天早上5:30就在家门口等着史组长接她。“我印象中,有一天核酸筛查快开始前,我们突然发现当天的日出特别美,我们几个组员感叹,“希望所有人一起出门看日出的那天能快点来到”。我相信这一天很快就到了!”

队员陈艺菲:25岁 前医护人员

陈艺菲说:“前一段因为参加考试,我辞职了,但我曾是一名医务工作者,需要的时候我义不容辞。”

“我很荣幸加入这个志愿者团队,我和大家每天很早就奔波在前往采集点的路上,西安的冬天是寒冷的,但我的心是热的。”陈艺菲说,“说真的,每次完成核酸采集任务后,我们都很疲惫,手脚都是僵硬的,但正是我们的努力,组成了阻击病毒传播的防线,加油,西安!加油,西安人!”

队员任宁宁:25岁 医院护士

疫情刚开始时,作为护士的任宁宁就想上一线。

“最终进了志愿者队伍,也算如愿以偿。这些天里有太多感动。”任宁宁说,“7号那天,我们上门去采集核酸,一位小姐姐采集完毕后过来给我鞠了一躬。还有一位阿姨看我戴着面屏,面屏里呼吸上来的潮气导致我视线模糊,就说她女儿也是一线医务工作者,让我赶快擦掉那些潮气,嘴上一直念叨说着“丫头,你辛苦了”。”

“9号那天,我去社区进行摸底登记时,一个3岁多的小朋友拿了两个苹果硬塞给我,还说着“谢谢阿姨,你辛苦了”。我当时眼泪都含在眼眶里了。身在一线,我能感受到,疫情来袭时,这座城市里的每一个人都没有置身事外,我们所有人的共同努力让疫情逐渐消散。”

队员徐悦悦:21岁 实习护士

实习护士徐悦悦说:“2021年12月30日,我采核酸过程中,棉签棍不小心划破了外层手套,被一位做完核酸的姐姐看到,她没多说啥,过了一会儿从家里拿了一盒手套给我,我说谢谢不用了,但那位姐姐放下就走了。”

徐悦悦说:“这些天,我变得特别容易感动。感谢大家,感谢所有配合核酸检测的市民们!”

队员畅莎莎:25岁 前医护人员

家住玉祥门附近的畅莎莎,曾经是名护士,每天早晨6点多就要骑自行车前往北关街道。

“路上挺黑也冷,但我浑身充满了劲,因为我有要去完成的事儿。”畅莎莎说,“而我确认这一切是值得的。”

畅莎莎说:“有一次早上没来得及吃早餐,一位来做核酸的十来岁小男孩拿着几块饼干硬要塞给我。还有一位40多岁的女士,在做完核酸检测时,面向我们退一步说声谢谢退一步说声谢谢,一直退到楼梯口。有一位30多岁的残疾小伙,一次核酸时,他因为没听见第一次通知有些自责,第二遍通知没多久,就自己拄着拐下楼了,我赶紧迎上去,小伙却急匆匆地解释说,“上一次没听见错过了,实在不好意思”。那一刻,我的眼泪快掉下来了,市民都在感谢我们,我们也要谢谢大家克服各种困难来配合全民核酸筛查。每个人都干好自己的事,相信我们的城市会尽快好起来。”华商报记者 付启梦

社区疫情防控一线下沉干部

工作强度大

又冷又累

但他们一直在坚持

在西安本轮疫情防控期间,最辛苦的可能就是“大白”们了。他们来自各个领域,有一批是下沉干部。其中来自西安市科技局科技交流中心的王瑨,从去年12月23日到现在,一直忙碌在社区防控一线。

>>下沉初期,连合适的防护服都没有

王瑨说,他下沉的第一个社区是曲江街道华府名城社区。“当时疫情严重,大家都是普通人,接到命令时都会有一些担心。但工作时,大家还是互相激励。”

“我们一直在室外做核酸检测,工作强度相当大,很冷。下沉初期,物资、人员都缺,工作任务比较重,基本上是半天组织做核酸检测,半天在门岗值班。吃饭是几个爱心企业送,每天工作到晚8点至10点是常态。我身高1.83米,前期没有合适的防护服,穿上以后戴上帽子,连头都抬不起来,而且也坐不下来。直到后来才有了合适尺码的防护服。”

“前期那会儿还没有志愿者,主要是社区工作人员和我们这些下沉干部。第一批下沉干部也很少,只有市上、街道办的人。当时省上和市上第二批、第三批还没有派。我所在的社区,市上只有两个下沉干部,街道办有三四个,而这个社区要负责两个小区,每次做核酸的住户有五六千人,工作量很大。现在好多了,华府名城社区现在光下沉干部就有十几个,基本上能保证每个单元有一两个。”

“不做核酸的时候我们就负责门岗,门岗上的事其实挺多的。在没有提级管控时想出小区的人很多,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有些人要上班,有些人态度很差。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四五十岁的考研学生家长。当时的政策是每户两天允许一人外出购物,而且要有专门的证。学生要提前去看考场,家长也要跟着去。学生凭考研准考证是可以出小区的,但家长担心出不去,把证给了孩子。给了孩子以后自己又不放心也要去,但没有证,我们自然不允许。家长就对规定很不满意,情绪激动,连我们下沉干部带保安一块骂。我们一起劝说,来来回回一两个小时,才算安抚下来了。平时对于一些难协调的事情,小区保安就依靠我们了,他们认为我们是权威,而我们也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为此我们跟街道办、跟区上就一些政策进行了沟通,有些事确实比较繁琐和辛苦。”王瑨说。

>>为做好保障服务,大家都各显身手

王瑨说,在社区一线防控人员中,要数医护人员最辛苦。“做核酸检测的4名年轻医护人员住得比较远,她们所在单位大都是民办诊所,没有车接送,在城市管控后没有公交到达,下班回家成了难题。于是我和一位社区副主任主动承担起了开车送她们回家的责任。我们下班晚,她们下班更晚,因为做完核酸检测后她们还要做很多整理工作。所以最晚有两次送她们回家都凌晨一点了,而我自己回到家都凌晨两点了。元旦那一天,有两位医护人员去支援别的地方做核酸检测了,没来得及告别,在手机上给我发了个微信,让我很感动。”

王瑨介绍,1月2日以后防疫任务调整,他被调整到了离家比较近的碑林区南沙社区,可以回家吃饭了。“这边现在有各级下沉干部27人,形势好了很多,群众也都更加配合了。我现在所在的社区开始做“敲门行动”,摸排社区的困难群众、独居老人、孕妇,包括特殊就医情况,以及封控期间的物资联络配送等。下沉干部工作职责也已经发生了一些转变,开始做保障服务了。大家各显身手,很多人干的事开始和自己的工作和行业有关系了:比如医保局的下沉干部给需要买慢性病药的老年人讲解目前的情况;科技局下沉干部给一些小区联系捐赠物资;一些技术干部通过设计小程序给小的物资配送和上门统计人数等提供便利。”

>>半个多月夫妻俩一直没见过孩子

除了自己在疫情防控一线尽职尽责,王瑨的妻子和家人也在经历疫情带来的不便和考验。据王瑨介绍,他爱人在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工作,是考务组组长,所以校领导给的任务比较多。“前段时间研究生考试那几天,因为担心小区出现病例而影响研究生考试工作,我爱人在学校办公室睡了两天。从去年12月23日开始,我都是把孩子送到父母家,晚上回来以后再把孩子一接。但12月25日,父母所住小区发现确诊病例进行了封控,规定不进不出,也就不能再接孩子了。从那时起到现在,除了偶尔视频连线外,我们一直都没见过孩子。这让我们夫妻两人感觉有点难过。”

王瑨说,不仅是他,其他的下沉干部其实也都是以这样的状态在疫情防控一线工作着。“大家都在干着普通的事情,但也感到所做的工作有那么一些不平凡。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整个西安市的疫情防控工作就会更有成效。我认为,下沉干部包括志愿者在内,对西安市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因为在一开始人员、物资等都很缺的情况下,这些人顶住了。在当下疫情防控中后期工作目标和内容发生转变、进行物资保障的时候,下沉干部们也都是尽其所能各显身手,这是在各个小区都能感受到的。”华商报记者 马虎振 西安市科技局供图

新闻推荐

“疫”路前行 “电”亮生活 全国劳模、国网西安供电公司员工朱艳积极投身抗疫小记 关键字:生活,前行

连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国劳模、国网西安供电公司环城东路供电营业厅班长朱艳,带领营业厅的姑娘们,以“最快速度、最强措...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