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未央区东前进小学 着力打造“三个课堂” 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小小“雷锋”整装待发
一直以来,东前进小学立足“第一课堂”,积极打造“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
根植“第一课堂”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第一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学校积极探索课堂改革新模式,乘着“西安好课堂”的东风,敦促全体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着力打造集高效、内涵、活力、生命力为一体的好课堂,向四十分钟要质量。通过每周一次的教研会以及每月一次的东前进小学“名校+”校际联合大教研,对课堂把脉问诊,梳理重点、突破难点。
打造“第二课堂”丰盈学生校园生活
扎实开展校本课程助力学生个体发展。近年来,东前进小学把学校文化特质融入课程体系,构建了“前进”文化引领下的学校课程体系。学校依照“人文之雅”“思维之活”“自然之趣”“文体之乐”四个维度研发校本课程,极大地丰富了学生学习的内容,改变了学习的方式,促成学生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人文之雅”。学校以传统文化为底色,将汉字文化、国学经典、唐诗宋词、散文名篇等教学内容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开设了“经典润养”诵读课程,把中华优秀文化的种子根植于学生的心田。
“思维之活”。以语文学科为切入点进行主题式多学科融合课程的研究与实践,对统编教材校本化实施进行探索。针对语文学科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切入点,将语文学科内容与数学、科学、美术、音乐、道德与法治等学科进行融合,确定课程主题,用1-2周的时间,让学生对这个主题进行充分的感知体验、探索研究,构建立体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创新性和批判性。
“自然之趣”。“把课堂搬到田野去”田园主题校本课程以“自然生长,勇于探究”为课程理念,以微课技术为载体,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农业生产活动为主要教学内容,将其与语文、数学、美术、科学等多学科进行整合,在四年级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实施,通过一年的学习,孩子们感受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知道了农作物生长的基本规律,了解了农业生产知识。
“文体之乐”。对学生而言,不仅要“文明其精神”,更要“野蛮其体魄”。形体课、足球课、篮球课的开设,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体能差异,为传统课程赋能,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从而加强体育锻炼。
社团活动,塑造学生个性。“七彩童年”社团课程,更是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涂上了浓墨重彩。学校目前长期开展的社团活动有书法社团、美术创意社团、管乐团、葫芦丝社团、科学实验站、跆拳道社团、舞蹈社团、英语剧社、主持人社团、轮滑社团、魔术社团等20余个,这些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使学校的素质教育百花齐放,异彩纷呈。
特色节日,促进学生成长。潜移默化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依托学校德育活动阵地,学校深入开展“一月一主题”特色节日课程,三月的科技节、四月的体育节、五月的教学节、六月的艺术节、七月的毕业礼、九月的感恩老师、十月的少先队建队等,这些特色节日活动,使学生的行为习惯发生着质的变化。
主题活动,提升学生素质。每周二和周四下午两点,教室里都会准时响起熟悉的音乐,“前进之声”校园电视台的播出时间到了,观看自己的节目,成为了东前进小学孩子们的一件大事情。在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播音、主持、拍摄、录像等许多环节都是鼓励孩子们独立完成。电视台已经成为校园重要的宣传阵地和文化窗口,让学生关注身边人,了解天下事。
走进社会大课堂,实践体验促成长
志愿活动,不一样的行动。曾经,雷锋用短暂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无私奉献的精神;今朝回看,东小志愿者们亦用实际行动弘扬雷锋精神。学校定期组织学雷锋活动,活动中东小学子化身“学雷锋小使者”,在学校的组织下,走上街道、走进社区,进行清洁活动,捡拾垃圾、清理卫生死角和公共绿化带、摆放共享单车。
研学旅行,不一样的课堂。学校先后开展了“拜华夏史圣,游千年古城,赏民居瑰宝”“追寻红色足迹传承革命精神”“体验大唐文化,感受红色教育”为主题的研学实践活动,走进革命老区,走进临潼区华清宫,在千年步道中品味中华传统文化,在一声声呐喊中感受红色教育。同时孩子们也走进博物馆了解茯茶的前世今生,深入农业种植园体验采摘与收获的乐趣,在海洋馆感受海洋世界的奇妙。
立足“三个课堂”,东前进小学初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模式。昨天的成绩留给昨天,未来,东前进小学将继续深挖“三个课堂”的内涵,回归教育初心,让“三个课堂”在东小落地生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释放潜能、全面发展。
本报记者吕云涛
新闻推荐
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西安市第三中学心理特色教育助力积极成长
心理减压活动西安市第三中学历来重视学生心理健康,不断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投入,完善师资配备和软硬件设施,精心筹...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