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令人泪目:6岁男孩和护士妈妈“隔空”相见
疫情的寒冬里,总有一抹色彩让人心生温暖,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目!
视频里,一个小男孩稚嫩的童声响起,他一边摇手一边大喊“妈妈”,一个女声从高层窗户传出“哎,还有两个阿姨”,高兴之后是忍不住的啜泣声,母子间的真情流露令人动容。
视频中的孩子今年6岁,之所以那样兴奋,因为他好几天都没有见到亲爱的妈妈了。而视频中的女声,则是西安交大二附院大明宫院区心外科病房的护士梁芸。因为医院前几天封闭,她一直没有回家。
12月23日晚,华商报记者联系到梁芸,在医院封闭多日后,她终于回家见到了亲爱的宝贝儿子童童。梁芸说,自己是12月14日晚上11点多接到医院通知,要求回院做核酸。当时自己才下班不久,童童已经睡着了,接到通知就又赶回医院,之后医院就进入了封闭状态。作为心外病房的护士,她和同事们一直在为住院患者服务,因为医院突然封闭,一些住院患者的陪人被拦在医院之外,这些患者就需要护士服务,除了诊疗,还有日常的生活。
“有一位老爷子70多岁了,没有陪护,都是护士们帮他叫饭、倒尿壶。”梁芸说,病区里都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有几个病情比较重,这位老爷子就是其中之一,带着监护设备,上厕所不方便,遇上疫情没有陪人,心情也不好,除了生活照料和诊疗,还需要护士们不时开导。除了照顾患者之外,还要带领患者一遍遍做核酸检测,有时候还是夜间,患者和医护人员都很辛苦。
封闭这些天,梁芸抽空视频联系家里时,童童总是说:“妈妈,我想你,你什么时候回来呀?”孩子的问题令人心疼。12月22日下午,因为要做核酸,家门口排队太长了,梁芸从住院部大楼看到,楼下的检测点人少,就打电话让婆婆带儿子来检测。知道儿子的位置后,梁芸就和同事从10楼病区的窗户向儿子招手,儿子先是找不到,后来看到之后很兴奋地喊了起来,而同事也帮着一起给孩子招手,听见孩子连着喊“妈妈”,梁芸突然就控制不住地啜泣起来。
“平常因为工作陪伴他的时候也比较少,儿子很粘我。”梁芸说,现在医院已经恢复正常门诊,她也可以正常上下班了。希望疫情早点过去,大家的生活都能正常起来。华商报记者 李琳
日记里的思念:妈妈,你去当大白 不用操心我
“疫情严峻,我和同事们外派去曲江连夜采集核酸,估计去5天,你自己好好上课。”
就读于西安高新区第三初级中学的张凌鸢不知道这一次多久以后才能再见到妈妈。武汉疫情期间,身为医护人员的妈妈在医院连续工作了一个月。
于是,张凌鸢在日记里写下了对妈妈的思念与爱。
女儿写下感人日记:“我明白在这个时期,妈妈不是我一个人的”
和往常一样熟睡的我,今晚却隐隐听到电话声,我转身看了看床边闹钟,凌晨三点多。
我听见妈妈接电话的声音,“好的,我现在出发去医院,没问题”。我唰的从床上坐了起来,大喊一声“妈妈,你又干嘛去?”妈妈告诉我:“疫情严峻,我和同事们外派去曲江连夜采集核酸,估计去5天,你自己好好上课,姥姥明早就来照顾你。”
我搂住妈妈脖子,我知道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了。武汉疫情时,她留守自己医院发热门诊支援,一待就是一个多月见不到。我没法张口给妈妈多说一句不舍,因为我明白在这个时期,妈妈不是我一个人的,她代表了医护人员,需要她的不仅仅是我,而是各大社区、院校里需要做核酸的所有人。
我压制住我的不舍,亲亲妈妈的脸说:“我明白,你去当大白了,你不用操心我,我自己啥都会干,没问题。你做好防护比什么都重要”。妈妈出发了,我想给她打电话,但又怕她工作不能接,我想我每天上好网课,做好作业,等她回家,就是对她最大的支持。
张凌鸢的日记一经华商全媒体传播,打动了许多网友。张凌鸢的妈妈韩睿感谢大家的关注,并分享了她在核酸采集点一线工作的点滴,许多暖心的故事就发生在身边。
妈妈的核酸采集日志:“我们再累,有你们陪伴,一定会挺过来”
1.今天接到的任务从中午12点开始接班,我们赶到社区提前做准备,社区工作人员立刻给我们端来了一碗油泼棍棍面,说道“感谢你们,因为疫情很多饭店关门了,这是我们自家做的面,希望你们不要嫌弃”,我立刻站起来鞠躬感谢,心里浓浓的暖意。
2.晚上执行任务,寒风凛冽,戴手套的双手喷上手消,刺骨的疼。社区保安因为守大门,一直站在门口执勤。突然保安大哥拿来他自己的小太阳放在我的腿边,转身又去寒冷的走道守大门了。我回头与他对视,互相鼓励。
3.我的同事今晚在浐灞采集核酸,一干就是7小时以上,社区居民半夜拿来大电壶,亲手冲泡了爱心咖啡,为我们服务端送咖啡,跑前跑后。我们再累,有你们陪伴,一定会挺过去。
4.今天白天执行采集核酸任务,因为采集点小号手套用完了,大号手套不合适。社区工作人员一听,立即电话联系各个采集点,用最快的速度跑去帮我们找合适的手套,其实他们也没有时间喝水吃饭。他们在默默地为我们付出着。
来自母亲的言传身教:想让女儿知道什么是伟大的人
作为一名医护人员,作为一名母亲,韩睿想说:
其实,数不清的大白和群众都在默默付出;数不清的感动默默被我记在心中;数不清的泪水与汗水暗自流下。
穿上那身防护服,所做的一切都是职责,我把这些所有我经历过的美好都会告诉我的孩子张凌鸢,让她知道对待家人朋友要默默付出和不求回报;让她知道什么样的人才是伟大的人;让她知道该崇拜的偶像是以什么来衡量;让她知道学好习的第一步,先学会做人。华商报记者 锁铮铮
核酸采样点里暖意流淌
近日,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共派出医护人员235人,分别前往曲江、长安大学、沣东等核酸采样点参与核酸采集及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大白”逆行出征,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
她在核酸采样点“过”生日
出生于1996年的刘跳是神经内科的护士。12月15日医院通知,需紧急抽调50名医务人员前往雁塔区核酸采样点,刘跳毫不犹豫报了名。
第一次支援一线,刘跳就为近1000名群众进行核酸检测,核实人员信息、采样、登记、维持秩序……连续工作12个小时的刘跳,没喝一口水、没上厕所。
短短7天,刘跳共参与核酸检测工作4次,累计采样5000余次。“18日那天是我的25岁生日,我谁都没告诉。”刘跳说,结束工作后,掏出手机,有十多条未接来电和信息。
“才忙完?今天你过生日,赶紧回去吃点好的!好好休息,别太累了,疫情期间,注意防护……”她先给父母发了视频,一接通,原本不善言辞的父亲开口第一句话就让自己破防,眼泪夺眶而出。朋友们也偷偷给刘跳买了蛋糕和鲜花,由于未及时接听电话,直到晚上10时,蛋糕和花束才送到她的手中。她与既是好友又是“战友”的刘学在房子里吃了火锅,以茶代酒,过了一个特殊的生日。
她睡觉闹钟调为2小时一次
“困啊,我眼睛都睁不开了!”在沣东新城嘉宝城上城采样点,泌尿外科护士李腊说。消毒、拆包装、取棉签、“捅”嗓子眼、折断棉签、放入取样管并密封、将长长的棉签杆丢弃至黄色医废垃圾桶中……一系列看似简单的操作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细心和耐心。
最近一段时间,李腊的神经都是紧绷的,她怕晚上睡太实,不能及时接收群里通知,便将闹钟调整为每2小时一次,生怕错过通知。
李腊说,居民和社区工作人员都非常配合,虽然累,但时时刻刻都被感动着。在曲江支援时,一位穿黑色衣服的男生给采样点送来4杯奶茶,备注“送给采核酸的小姐姐”;还有居民测完核酸回家后,专门送来5杯香飘飘奶茶;在采样点附近的超市买咖啡,结账后老板娘突然问,是不是核酸采样队的工作人员,得到肯定答复后执意要退费,说采样人员太辛苦,不应该收钱;晚上,又有居民送来几瓶热饮……
她说听到居民说谢谢就够了
普通外科护士长杨琳是西旅逸都小区采样点的小组长。“小区老人和小孩多,流动人口多,没有一码通,采样速度慢,难度大。”杨琳介绍,作为小组长,她在短时间内排好班次,两班倒,保证采样人员在工作6-7小时后能休息半小时,避免疲劳作战。
“最近科室人员愈发紧张,实在抽不开人了,那就我上。”杨琳说,最愧疚的就是没办法管孩子。公公骨折卧床不起,爱人照顾公公也回不来,孩子天天在家吃泡面……但让人感动的是,居民都特别配合,每次检测完,大家都会说一句“谢谢你们,你们辛苦了”,仅仅几个字,却胜过千言万语,这就够了。华商报记者 李琳
小学生画下战疫场景
记录抗疫感触
“西安加油!”近日,西安高新第一小学东校区的小学生宅家用平板电脑创作,绘画记录做核酸场景,传递抗疫正能量。
12月23日0时起,西安全市小区(村)、单位实行封闭式管理。西安高新一小东校区停课不停学,宅家自主学,iPad绘画艺术社团老师组织小朋友们创作“战疫画”。孩子们用iPad绘画,记录自己对抗疫的感悟,为西安这座城市加油。一幅幅画作中,有的写实记录了自己做核酸的场景,有的画出了医生打败病毒的景象,有的用对比手法展现健康美好生活。
9岁的戈子萱是四年级学生,“最近每天要做核酸,外面天很冷,今天(12月23日)还下雪,医护人员都在室外,一工作就是好久。为了感谢他们,我这两天用iPad创作了一幅《核酸画像》,记录了自己做核酸检测时看到的场景。”戈子萱说,想用自己的画笔发声,记录下全城医护人员和市民并肩抗疫的一幕,为西安加油。
10岁的高瀚霖是三年级学生,他创作的《西安必胜》中,用对比的手法画出了医生赶跑病毒的场景,“通过这次创作活动,我可以通过画笔为战斗在一线的白衣天使加油助力。”他说,想通过作画提醒小伙伴,要在疫情期间做好自我防护。
23日下午,华商报记者联系到高新一小东校区iPad绘画艺术社团何老师。她说,近日发起了这场“战疫iPad绘画大练习”活动,是想到宅家战疫的孩子们对西安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考验一定深有感触,希望呼吁孩子们拿起画笔发声,表达自己对人、对事的真实感受,传播西安抗疫正能量。社团里35名同学都积极响应了这次创作活动,孩子们都是一边完成线上课程一边抽空画画。华商报记者 佘欣
新闻推荐
新华社西安12月22日电(记者李华蔺娟)记者从22日下午举行的西安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西安市将进一步加强疫情管控,榆林...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