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37秒就有一人死于它 静脉血栓!警惕这个“沉默杀手”

华商报 2021-10-13 02:00 大字

今天是第八个“世界血栓日”,主题是“发现血栓”,口号是“栓不住,动起来”。

血栓如游走于人体血管内的幽灵,一旦血管堵塞,就会造成血液运输系统瘫痪,严重的还会引发致命后果,因此,它常被称为潜藏在身体里的不定时“炸弹”。

血栓包括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其中,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是继缺血性心脏病和卒中之后位列第三的最常见血管疾病。资料显示,全球每16秒就有一人患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而每37秒,就有一人死于该病。但遗憾的是,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病隐匿,公众知晓率低,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实际上,它对人体危害极大,应早发现、早治疗,及早清除这一健康隐患。

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和时间

静脉血栓栓塞症具高致残率

“血栓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任何时间,严重威胁着生命健康。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西安交大一附院周围血管科主任田红燕教授介绍,正常情况下,血液在血管内呈液体状态,不停地流动。但由于各种原因会变成固体形成血栓,就是俗称的“血块”。一旦堵塞了身体里血管的通道,就会导致相关脏器没有血液供应,造成危及生命的严重后果。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发生肺栓塞。一旦发生,往往非常凶险,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静脉血栓包括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两者是同种疾病、不同阶段和部位的两种表现形式。其中,深静脉血栓是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引起静脉流障碍性疾病,常发生于下肢深静脉处;而肺栓塞是指血栓脱落后随血流移行,进入肺动脉后阻塞血管引起的肺栓塞,栓塞一旦形成,如不及时救治将有致命性风险。

“曾经接诊过一位产妇李女士,剖宫产喜得贵子,她被家里人呵护备至,并严格按照传统的规矩坐月子,吃喝都在床上。可坐月子没一周,李女士突然左下肢肿胀、不适,丈夫见状赶紧帮她按摩,谁料竟导致了李女士休克。后紧急送医后诊断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重度肺栓塞。经过医护人员积极有效的治疗,才脱离了危险。”田红燕介绍,孕产妇由于种种原因,本身处于高凝状态,加之剖宫产手术损伤,术后还久躺不动,下肢静脉血流缓慢,极易结成小血块,也就是深静脉血栓。因此,日常生活中,如果骨折、手术后、久坐不动、长期卧床等,如果腿部发生肿胀或者不适疼痛等症状,一定要尽早到医院专业科室诊断。若拖延可造成静脉的血栓脱落,栓子便会随静脉血流经右心到达肺部阻塞血管,从而发生极凶险的肺栓塞,严重者可在1-2个小时内死亡。而且,即便是度过危险期的患者,仍存在致死性肺栓塞的复发风险。

树立预防血栓的意识

做到“三早一规范”

静脉血栓引发的急性肺栓塞是导致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据统计,未经治疗的肺栓塞1/3会发生死亡。当肺栓塞发生后,会引发胸闷、气短、胸痛、咯血症状,严重者出现休克,甚至猝死。但是,由于血栓发病较急却又临床症状不典型,故常会因为误诊或漏诊延误了最佳救治时间。因此平时做好预防,非常有必要。

专家指出,长时间住院、手术以及长时间不运动是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见诱因。因此除了产妇外,长期久坐久站久卧的人,外科手术、骨折、反复进行穿刺治疗容易导致血管内膜损伤的人,肿瘤、严重感染、高血糖、肥胖的人等都是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应在日常生活中提高警惕。如平时多饮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减少血栓风险。要养成健康生活习惯,不过多摄入脂肪,防止过度肥胖,保持标准体重。其次要多运动,勤做下肢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如果长时间身体处于制动状态,驾车或乘飞机进行长途旅行,或在办公桌前久坐等,建议花一点时间站起来,伸展腿部,走动一下,这对血液循环非常重要。而因病需要卧床的患者,主动活动下肢也非常必要。

田红燕主任提醒人们要有预防血栓意识,“动起来”是预防静脉血栓最有效的方法。应做到“三早一规范”:尽早发现血栓,尽早到医院专业科室诊断,尽早有效科学的治疗。同时,院外治疗要规范,认真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坚持服药和定期复诊。

“对于静脉血栓风险的中高危患者,药物预防是首选手段。其中,口服抗凝药物主要用于长期抗凝治疗及手术患者的术后血栓预防;注射型抗凝药物广泛用于急性发作与手术患者的血栓治疗与预防。详细服药原则需要专业临床医生指导。”田红燕强调,静脉血栓很多时候形成了却并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症状,因此需要对其有所认识,如发生静脉血栓后,轻者下肢肿胀,尤其是单侧下肢不适或者疼痛。严重者会发展为明显的肿胀、发热、患肢疼痛等。一旦有这些情况出现,患者应立即去医院就医,及时救治。华商报记者 吴洁

新闻推荐

青少年网络安全动漫展开幕

本报讯10月10日“,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青少年网络安全动漫展在西安市青少年宫展览厅开幕。此次展览共收到全国...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