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棉签”背后的故事 走近未央区移动方舱实验室

三秦都市报 2021-09-08 02:28 大字

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核酸检测

接受过核酸检测的人都知道,从一根棉签塞进口鼻采样到出结果,一般需要4—6小时。可有多少人知道核酸检测结果的形成过程?9月3日,记者直击西安市未央区疾控中心移动方舱实验室,了解“一根棉签”背后的故事。

9月3日9时许,记者来到辛家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南侧一个小院子里看到,一个类似大型集装箱的白色舱体置于院内。

透过玻璃窗口向舱内望去,不同的门上分别标注着“试剂准备间、样品处理间、扩增PCR间”等字样。工作人员刘少琼告诉记者,这个移动方舱实验室17.5米长、2.98米宽、2.98米高,内部具体分为“四区一室”,一区为试剂准备区,二区为样本制备区,三区为产物扩增区,四区为扩增分析区,尾部是洗消室。方舱实验室内配备有核酸提取仪、PCP扩增仪各两台,每台扩增仪可同时检测94管样本。根据实际人力物力,方舱实验室每日检测量上限为1000管。

这时,工作人员郭庆接了一个电话后说,“有一批样品马上要送过来,我得赶紧准备进实验室工作了。”话音刚落,她疾步走进对面的值班室内,在脚上套上蓝色塑料鞋套,依次戴上医用乳胶手套、N95口罩,再穿上连体防护服、护目镜、面屏,接着又在脚上套了一双直抵膝盖部位的蓝色塑料鞋套。记者本以为如此严密的防护已经到位,谁料郭庆又戴了一双医用乳胶手套。面对记者的疑惑,郭庆告诉记者,“每日正式工作前,我们必须要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做好防护,才能进入实验区域,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

一切准备妥当后,全副武装的郭庆走到方舱门口输入一串数字密码后,舱门“啪”一声打开。郭庆走进舱内关闭好舱门,径直向实验区走去。手持对讲机的刘少琼带着记者来到方舱的另一侧,指着一个小窗口说,“每日样本经由各个单位运送到实验室二区外的传递仓后,我们需在二区内接收,在实验室生物安全柜里逐一拆开包装,核对每一份标本的信息,之后正式进入检测工作。”

这时,一批样本送了过来,工作人员将样品放进传递仓窗口离开。隔着玻璃向舱内望去,郭庆在二区内完成样本提取后,加入核酸扩增体系,经由二、三区的传递仓,将配好的体系传递至三区,刘少琼在三区接力,运行仪器,开始核酸扩增检测。其间,她不停地查看检测实时情况。

刘少琼说,“一般来说,1.5-2小时后,核酸扩增完成,就可进行检测结果判读。一整套流程下来,一般需要4-6小时。一组检测完成,我们贴身衣服基本已经被汗水湿透。而一旦出现异常,必须要第一时间上报。同时,换另一种试剂进行复检。2021年1月至今,这个方舱实验室共计已完成核酸检测145816人次,48939管。疫情严重的时候,最多一天检测1467管,实验室通宵运转,以保证及时报送检测结果。”

据了解,未央区移动方舱实验室的样本来源主要是未央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未央区卫健局下发的检测任务。包括未央区辖区内居家隔离的C类人员、酒店隔离的B类C类人员的定期检测,未央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体职工每周一次、重点岗位职工隔天一次的常规检测,未央区看守所职工以及在押人员的常规检测,各项指挥部下发的临时检测任务以及未央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费检测项目。王利利张屯赵丽莉

西安市未央区“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报道之七

新闻推荐

西安浐灞生态区产业发展多元化

本报讯9月3日,记者从省自贸办了解到,陕西自贸试验区西安浐灞生态区功能区坚持“产业为先、创新为基、服务为本”总基调,通过...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