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进程加快 养老理财产品难“养老”

华商报 2021-06-07 02:13 大字

近日,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公布引发广泛关注。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多,老年人群将面临着财富可持续性的挑战,然而华商报记者走访发现,目前市场上的养老理财产品难“养老”。

老年人财富可持续性面临挑战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总人口的18.7%。根据中国发展基金会在2020年发布的报告预测,中国将在2022年左右,由老龄化社会进入老龄社会。

根据相关机构测算,截至2025年末,我国养老资金规模或将达到20.3万亿元,未来五年的年均复合增速约为10%。“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一大变化,就是老年人要靠自己做财富管理,为自己积累资产,保证自己老了以后有比较舒适的生活。”业内人士表示。

“老年人在进行财富管理时,往往希望有稳定的回报,并且在市场好的时候,还能取得一定的收益。”上述人士表示。

市场上少有“养老”理财产品

记者走访发现,目前市场上鲜见养老理财产品。在多个银行网点,对于养老理财产品,客户经理们也很少主动推介。在一家早已推出不少养老理财产品的国有银行网点,华商报记者询问养老理财产品销售情况,客户经理表示,“现在银行没有这种理财产品”。另一家银行人工客服答复称,目前银行仍有养老理财产品,不过产品名称已不再使用“养老”字样。据西安一国有行个金部负责人解释,当前银行及理财子公司发行的产品中不能含“养老”二字。下一步,若发行含“养老”字样的理财产品,必须获得监管部门认证。

该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银行受到监管部门窗口指导,要求清理名不符实养老产品,因此银行资管部和理财子公司已下架、更改含“养老”字样理财产品,不再突出“养老”宣传。

特色不鲜明缺乏吸引力被下架

业内专家表示,此前银行发行的一些养老理财产品,大多都是投资期限较长,风险较低,收益率相对波动不大的产品,并不能够跟养老需求契合。可以说养老只是作为噱头,这也是监管要求相关产品下架的主要原因。

业内人士表示,市场出现的养老型理财产品中,投资期限在1年以下和3年以下的产品数量占比分别为87.2%和94.0%,资产投向集中于高流动性、短期固定收益类资产,收益率缺乏竞争力,与现有普通理财产品的区分度不大,导致养老理财产品特色不鲜明、缺乏吸引力。

“理财经理以前推荐的一款养老理财产品投资期限是3年,业绩比较基准在4.6%~5.5%,除了收益率高点,与其他理财产品没有什么明显区别。”一位买过银行养老型理财产品的市民表示,尽管常去的几家银行都有提出养老理财产品,选择范围还比较多,“但产品几乎雷同,看不出“养老”体现在哪儿。”

老年人如何守好“钱袋子”?

随着老龄人口逐渐增多,老年人如何守好自己的“钱袋子”?业内人士建议,老年人理财要关注以下几点:

首先应考虑安全,以稳健赚取投资收益为主。并且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发生意外和疾病的概率变大,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急需用钱,所以不适合把所有的钱或者大部分的钱,都买锁定期比较长或者很难变现的产品。

一般来说,风险程度较高的资产,包括股票、股票型基金、黄金、外汇及其他特殊投资项目,谨慎购买。老人理财首选安全性高且收益高于定期存款的产品,如大额存单和国债,期限以1-3年为宜。这类产品的流动性会受限,提前支取会损失费用,因此可以选择不同期限的产品,保证不同时期会有到期的产品出来,变相增加流动性。

最后,一定要投入部分资金在保障上。除了社会统筹医疗保险外,可以考虑意外伤害险和疾病保险,以增强抵抗意外及重大疾病风险的能力,把可能产生的损失降到最低。本组稿件由华商报记者 李滨 采写

新闻推荐

民警刘养林殉职前仍和同事交流案情

6月5日11时03分,西安市公安局雁塔分局便衣大队民警刘养林在工作期间不幸因公殉职,倒在他热爱的工作岗位上,生命永远...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