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身材焦虑” 你被“白瘦幼”审美裹挟了吗?

华商报 2021-05-22 03:36 大字

近日,移动社交平台陌陌通过对近万名网民进行抽样调查,发布了《2021网民身材焦虑报告》。报告显示,近六成网民有身材焦虑,三成女网民一天称一次体重;七成网民认为肥胖影响社交;半数“00后”网民认为自己太胖,需要减肥。

而对于身材焦虑,当代年轻人又为之付出了何种代价?5月18日,话题#小腿肌肉阻断术#以3亿的阅读量迅速冲上微博热搜,即通过切断腓肠肌的部分支配神经,令肌肉萎缩,以此达到瘦腿目的。在某社交平台上,这一近乎疯狂且对身体伤害不可逆的瘦腿方式,竟有上万人点赞。而在此前,国家就曾禁止过一批无效的,如锯肋切腰、精灵耳整容、断骨增高等医美项目。

B站看健身类视频的用户

年轻人占比接近70%

早晨一瓶代餐奶昔,中午一份轻食沙拉,每晚坚持“天鹅颈”肩颈运动打卡,这是“90后”网红章章保持骨感身材的日常。在她的抖音社交账号上,从未停止分享“漫画腰”、反手摸肚脐、锁骨放硬币、直角肩等能够展现完美身材的各类挑战,以此维持一名“颜值类网红”的热度流量。无论视频中的她看上去有多纤细骨感,在网红明星聚集的流量池内,“胖”依旧是章章对自己身材的定义。

此前,B站联合央视新闻共同发布的《2020B站用户健身群像》报告中显示,每天有超过570万人在B站观看健身类视频,其中19-30岁的用户占比接近70%。男性用户最喜欢观看“引体向上”相关内容,女性用户最关注如何练出好看的腿型、锁骨和直角肩。

而在“三分练,七分吃”的代餐市场,市面上陆续出现的代餐奶昔、低卡餐、蛋白棒、果蔬粉等琳琅满目的产品中,依旧可以窥见当代人对于“减肥事业”的热爱以及背后所折射出的强烈“焦虑感”。

缓解“身材焦虑”

医美不是最佳途径

何时瘦成为当下审美的唯一标准,又是谁在暗中贩卖“身材焦虑”?

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整形医院外科主任王爱武看来,后天因为生活方式、生育、疾病等造成的肥胖,相比先天身材不足、比例不对称的人群更容易产生焦虑感。此外,除女性外,男性也会产生“身材焦虑”。

“女性一般会对腰腹部、双下肢、胸部有比较强烈的诉求。男性的诉求主要在面部肥胖、胸部乳房过度发育等。对于部分职业人群,他们对于身材的要求也相对较高。”王爱武表示,医学是有限制的。整形手术如抽脂,仅仅只是帮助人们缓解因体形问题产生焦虑的一种方式,更重要的是日常健康的饮食习惯与生活方式。

“除医美外,身材的缺陷也可以通过服饰的搭配扬长避短。人体一定的肌肉和脂肪,能够让我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良好的体能去生活,不能因为追随小众的审美趋势,以牺牲身体健康为代价。”王爱武说。

警惕身材“内卷”

接纳真实的自己

身材“内卷”或许也可以解释当下这种“身材焦虑”。

所谓内卷现象,即比喻同行间竞相付出更多努力以争夺有限资源,从而导致个体“收益努力比”下降的现象,又可理解为努力的“通货膨胀”。在对身材的认知与管理方面,面对明星、网红占据流量的媒体环境,“白瘦幼”作为一种新的审美趋势,迫使众多爱美者出现“追求更消瘦、更骨感的身材,而不是健康身材”的认知偏差。当内卷现象愈发明显,因为盲目跟风、攀比致使“身材依旧不够完美”所产生的焦虑感席卷而来。

在西安大兴医院精神心理科主任王智康看来,出现“身材焦虑”的本质原因是对自身“不自信”的表现。在社交媒体的影响下,尤其是心智尚未成熟的年轻人更容易依据一些媒体倡导的审美趋势来建立自己的审美体系,出现从众心理。

王智康建议,在爱美的同时,应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与审美情趣,学会辨别主流与小众、学会接纳自己的不足。当出现“身材焦虑”时,爱美者除对自身进行心态调整外,还需社会主流思想文化的引导。一旦出现极端焦虑情绪时,在选择整形医院前,应先去正规的精神心理科进行心理疏导。华商报记者 孙夏

新闻推荐

曲江新区 两所新建学校公布学区划分

5月21日,曲江新区公布2021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工作实施方案和学区划分方案。实施方案指出,依照《西安市曲江新...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