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家为西安教育建言献策
为把教育作为头号民生工程,“办人民满意教育、建设教育强市”,2019年10月10日,西安市召开全市教育大会,全力推进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任务落实。“名校+”工程深入推进,使新建学校建成之日即成为家门口的好学校,使许多薄弱学校实现了快速蜕变。在办学条件、教师队伍、学校管理、教育科研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提升,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大,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名校+”已经成为在全国有影响力、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西安模式”。如何看待“名校+”工程?未来如何深入推进?让我们看看教育界专家学者的观点。
“名校+”工程已升华为全新优质办学实体
田慧生教育部教材局局长,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
西安市大力实施“名校+”工程,通过“集团化办学、一长多校、委托管理、兼并融合”等模式,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努力办好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名校+”工程已逐步形成了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西安模式”。
“名校+”必须实现人、财、物、教、管一体化。“名校+”深度改革了学校发展的核心要素,充分激发“+校”的办学活力和名校品牌影响力,构建起集约化、规模化、精细化、可持续高度协调的治理体系,最大化激发“+校”的办学动力与活力,进一步提升了名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有机融合了名校的一体化品牌引领和“+校”的特色个性化发展,名校集群效应也得到了升华和壮大。
西安教育已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迈进
崔保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西安教育立足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迈进、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从学校的全面建设向内涵高质量发展迈进的新发展阶段,大力实施“名校+”工程,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名校+”工程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奋斗目标和使命担当,通过“名校+弱校”“名校+新校”“名校+农村学校”等方式,利用“集团化办学、一长多校、委托管理、兼并融合”四种模式,有机融合了名校的一体化品牌引领和“+校”的特色个性化发展,充分激发“+校”的办学活力和名校品牌影响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增量持续再生和滚动式发展,构建了以“名校+”为统领,以“名师+”“名校长+”为引擎的“名校+”工程大格局,已经成为一种创新的优质办学方式,创建了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西安模式”,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贡献了西安智慧。
“名校+”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整合放大
解慧明教育部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导专委会委员、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
西安“名校+”以输出“名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方法和先进管理为核心,以输出优秀队伍为关键,在全市范围学前教育、中小学基础教育中组建“名校+弱校”“名校+新校”“名校+农村学校”,让薄弱学校和新建学校共享名校品牌,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放大,为薄弱学校和新建学校发展注入了品牌活力。通过派出管理团队、教学骨干,实行联席会议、集体备课、联合教研、合作科研、结对帮扶等多种方式,融合名校的办学理念、管理理念、教育教学质量内涵,全方位提升办学品质,加速推进优质均衡教育新格局的形成,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教育支撑。
西安“名校+”围绕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充分激活了“五力”发展:一是提升校长的领导力,充分落实校长的办学自主权,为校长放权赋能,真正实现教育家办学治校;二是提升教师的发展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幸福指数和职业荣誉感;三是提升学生的成长力,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位置,成为最好的自己;四是提升家长的协同力,着眼于家校合作共育,全面提升家长理解教育、参与教育、支持教育的责任和情怀;五是提升教研员的支撑力,充分发挥教科研的支撑作用和教育评价的导向作用。
西安“名校+”源自基层的首创精神
曹志祥教育部教育装备研究与发展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
西安“名校+”工程聚焦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优质均衡创建,有效促进名校与“+校”深度融合一体化发展,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有力举措。西安“名校+”工程通过组建教育共同体,让薄弱学校和新建学校共享名校品牌,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放大,为薄弱学校和新建学校发展注入了品牌活力。有机融合了名校的一体化品牌引领和“+校”的特色个性化发展,实现了人、财、物、教、管的一体化,充分激发了“+校”的办学活力和名校品牌影响力,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增量持续再生和滚动式发展。
西安“名校+”源自基层的首创精神,契合国家教育改革的大方向,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的强烈期盼,激发学校高质量办学的内生动力,扩大全市优质教育资源的总量和规模,持续办好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构建了以“名校+”为统领、以“名师+”“名校长+”为引擎的“名校+”工程大格局,是助推西安教育优质均衡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为薄弱校和新建校发展注入了品牌活力
任学宝教育部跨学科教学指导专委会主任委员,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党总支书记,主任,二级教授
西安“名校+”工程以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奋斗目标和使命担当。通过组建教育联合体,让薄弱学校和新建学校共享名校品牌,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放大,为薄弱学校和新建学校发展注入了品牌活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融合名校的办学理念、管理理念、教育教学质量内涵,全方位提升办学品质,有力促进了全市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迅速扩大了全市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西安“名校+”工程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精准帮扶、坚持量质并举和坚持特色发展等原则,通过“集团化办学、一长多校、委托管理、兼并融合”四种模式创建全市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西安模式”,形成了西安教育的创新品牌。“名校+”实际上已经成为一种创新的优质办学方式。
西安“名校+”工程通过讲好“名校+”的故事,常态开展西安好课堂,助力西安“名校+”系列活动,向每一节课要质量,向每一个“名校+”要成果,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持续构筑西安基础教育新高地。
着力促进“+校”教育教学质量内涵发展
刘涛教育部教学管理改革指导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四川省教科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正高级教师
西安“名校+”工程聚焦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和优质均衡创建,已经成为一种创新的优质办学方式,突破了校际间、区域间、学段间、不同体制间的办学壁垒,以优质名校统揽教育资源的重组和架构,纵向学段贯通,横向校际通融,升华为全新的优质办学实体,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持续再生和滚动式发展,催生了更多的好学校,加快形成壮大了名校集群、名师集群、名校长集群。
西安“名校+”工程聚焦教师队伍和课程教学,着力促进“+校”教育教学质量内涵发展。通过开展联合教研、西安好课堂助力西安“名校+”系列活动、校际间课题研究、校本研修、合作开发校本课程、定期开展联合培训、讲座、教学观摩、学生社团、社会实践等,向每一节课要质量,向每一个“名校+”要成果,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加速推进优质均衡教育新格局的形成
孙智明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教育管理硕士
近年来,西安市大力实施“名校+”工程,主动探索并推进集团化办学,聚焦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优质均衡创建,以输出“名校”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方法和先进管理经验为核心;以输出优秀队伍为关键,在全市范围学前教育、中小学基础教育中组建“名校+弱校”“名校+新校”“名校+农村学校”教育共同体,进一步扩大“名校”办学品牌优势,提升办学效益,办好人民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加速推进优质均衡教育新格局的形成,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西安建设教育强市提供强有力的教育支撑。
“名校+”工程充分激发“+校”的办学活力和名校品牌影响力,把“+校”的发展成效作为主要考量标准,有机融合了名校的一体化品牌,引领“+校”的特色个性化发展,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增量持续再生和滚动式发展。带动了学校教师聘用管理、绩效考核、教科研管理及学校文化管理等办学体制的全面创新。名校和“+校”的内生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不断实现人民群众“上好学”的强烈期盼。“名校+”不仅已经成为西安教育的一大亮点,也成为了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区域教育治理的“西安模式”。
据西安教育电视台
新闻推荐
近期,西安两级法院积极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法官们拓展工作新思路,探索工作新模式,充分利用网络等科技手段,深入走到群众身...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