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 如何把“陡坡”变成“缓坡”
2021年3月30日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从“总体要求”“重点任务”“主要举措”“进度安排”“组织实施”五个方面规范化推进了幼小衔接要处理好的方方面面。计划2021年5月完成试点方案,9月秋季开学试点实施。在梳理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2022年全面推进,2023年底完善政策健全机制。幼小衔接工作一直是小学一年级新生教育的重要工作和重点研究课题。如何做好幼小衔接?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校长……
建议开设幼小衔接训练营
西安市碑林区南门小学校长李宁
每年9月,带着长辈的希望,带着童年的梦想,一批又一批孩子背上书包离开幼儿园,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从这时起,小萌豆们学习生活的空间与方式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面对不一样的教育方式、不一样的课程设置、不一样的师资配备、不一样的校园生活,欢喜与兴奋的背后,这些“不一样”对于他们都是一个个挑战和转折。于是,“要不要上幼小衔接班”成为家长们热议的话题,而层出不穷的所谓“不输在起跑线上”的提前教授,更是给小萌豆们心理和生理上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此次《意见》的出台,聚焦幼儿园和小学两个主体,针对小学,要求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这一要求从过去让孩子自主适应学校的传统做法转变为学校为儿童入学适应做好各方面准备,强化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帮助孩子们在一年级上学期平稳度过生理和心理上的磨合期。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树立牢固的衔接意识,主动了解幼儿教育特点,积极倾听儿童需要,开展班级文化建设,为即将入校的孩子们创设温馨而富有童趣的学习环境;二是要特别关注适应的衔接方式,可以开设幼小衔接训练营,采取游戏化、生活化、综合化等方式实施,强化孩子的探究性、体验式学习,解决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坡度过大问题,有层次地推进孩子们适应度的提升;三是亟需调整课程设置,合理安排内容梯度,减缓教学进度,改革一年级教育教学和评价方式,为孩子们搭建从幼儿园到小学过渡的阶梯,帮助他们顺利实现幼小衔接,让小学一年级能够成为孩子们一生中美好的回忆,也让家长安心、社会放心。
心理过渡有梯度教学内容有衔接
西安市碑林区实验小学校长张琪
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明确小学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将小学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这样的方式能够较好地根据孩子们的身心特点和接受能力,逐步适应小学阶段生活,使得幼小衔接时孩子心理过渡有梯度、教学内容有衔接,避免家长对孩子学习内容和结果的盲目焦虑。
一年级学生刚入校时,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养成,减缓教学进度,腾出更多的时间关注学生的习惯养成。例如:合理的坐姿、准确的握笔姿势等是预防学生近视的有效办法;学会守规有礼,坚持养成良好的课堂听讲习惯;让孩子爱上学校、爱上学习……这些对于刚刚入校的孩子而言显得尤为重要。
改变一种传统固有的学习方式,为孩子们开启一段美好的学习之旅,还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
改变一年级学生和教师的评价方式
西安市雁塔区杜城小学副校长段娣娜
在教育部提出《指导意见》之前,幼儿园、家长、小学都在以各自的方式帮助孩子进行入学准备,目的是让孩子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避免输在起跑线上。但是由于课程大纲的限定,大家更多地关注到孩子知识方面的衔接,忽略了身心、生活、社会方面的准备。现在有了统一的可操作性的指导要点,各方力量可以统一规划。
作为小学,首先要做的是改变一年级学生及教师的评价方式,以此引导家长及社会对孩子的正确关注点。其次,做好家长幼小衔接培训工作,让家长了解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学校的教育教学内容,为家庭教育提供方向与方法,消除家长因焦虑给孩子带来的压力。
最后,做好一年级教师及全校师生的培训工作,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生活能力、社会能力等方面,并结合教育部提出的指导要点及学校的评价机制,更好地做好适应期的工作。全校师生营造一种平等、友善的关爱环境,让一年级小学生更快地爱上学校、融入学校,让一年级的家长放心地把孩子送入学校。
让七彩阳光勾画出孩子发展的起点
西安市大雁塔小学西沣分校执行校长朱隆
从《指导意见》总体要求来看,幼小衔接教育是建立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成长。
基本原则有“坚持儿童为本”“坚持双向衔接”“坚持系统推进”“坚持规范管理”。
意见主要目标是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及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明显转变,幼小协同的有效机制基本建立,科学衔接的教育生态基本形成。
从《指导意见》重点任务来看,要改变衔接意识、建立协同机制、推动双向衔接;改变超标知识教学、规范衔接教育行为、做好准备科学衔接;改善衔接机制,建立行政推动、教科研支持、教育机构和家长共同参与的多方资源整合,实现有效衔接。
从《指导意见》主要举措来看,幼儿园做好入学准备,小学实施入学适应教育,建立教研牵头的联合教研,完善家校共育机制,加大综合管控治理力度。
我们相信,在上级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下,我们一定能树立科学导向,引导家长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支持和参与幼小衔接工作,在七彩阳光下,勾画出孩子起步发展的完美曲线,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
一场春天里的及时雨
西安高新区第十九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碧颖
这份《指导意见》,犹如一场春天里的及时雨,为开展幼儿园升入小学前后的入学适应教育工作提供了科学规范的依据。
在多年的幼小衔接工作实践经验中,幼儿园和小学都非常关注孩子们的适应情况,积极开展各项参观体验活动,帮助小朋友和家长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幼儿园一般会在每年的五六月份,利用半天时间,带领园内大班小朋友步入附近的小学,参观美丽的校园、与大哥哥和大姐姐零距离接触,这种体验和交流活动更加激发了小朋友们对小学生活的向往,期盼着尽快成为一名小学生。
暑假前,各所小学也会给家长印发相关入学指南,包括学校作息时间、校风校训、文具学具的准备等等,让家长有据可依,为孩子提早准备,避免家长焦虑。
正式开学前,会专门召开一年级新生家长会,介绍学校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特色活动,并提出相关的要求,聘请教育专家为家长们作报告,指导家长协助学校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为孩子们适应小学生活助力。开学后,学校老师首先带领孩子们熟悉校园环境、相互认识,进行基本常规训练,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尽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指导意见》的推出,对幼升小衔接工作提供了纲领性的指导,使学校开展入学适应期工作有据可依,今后更加规范、系统、高效。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纳入一年级教育教学计划,教育教学方式与幼儿园教育衔接,顺应儿童的成长规律。调整一年级课程安排,合理安排内容梯度,减缓教学进度,入学适应期的坡度更长更缓,促进少年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教育观的转变
西安市碑林区沙坡小学校长贺莉萍
教育部将小学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修订课程标准,调整课程安排,减缓教学进度,切实把幼小衔接的“陡坡”变成了“缓坡”。
作为小学教师,我们应该牢固树立衔接意识,转变教育观和儿童观,主动了解幼儿园教育特点,积极倾听儿童需要,创造包容和支持性的学校环境、班级环境建设。调整作息安排,让孩子逐步适应小学生活。
同时,要关注孩子个体差异,防止用统一的标准要求每个儿童,挫伤其入学积极性,尊重儿童的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为每个儿童提供个别化的指导。另外我们还应联合教研部门,积极与幼儿园共同开展合作交流与研究。本报记者史铭
新闻推荐
4月13日,西安市雁塔区877厂子校组织400余名学生走进白鹿原影视科技劳动教育基地,开展以“探寻关中民风民俗·感受劳动...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