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窗口” 拥抱创新 西咸新区全力推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
揭牌仪式现场发挥优势资源,发力高端装备制造西部云谷为科技创新注入新动力依托创新港科技资源,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西咸新区加快打造“两链”融合高水平平台对外合作交流,加快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3月30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授牌和签约活动在西咸新区举行。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正式揭牌,首批共性技术研发平台获授牌并颁发首批种子基金投资意向书。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是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总窗口设在西部创新港和西咸新区,各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各市都可以参与其中,各得其所、各取所需,共同建设科技创新高地、创新驱动发展总源头。据介绍,该平台将着眼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科技成果产业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三大目标,加快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和竞争力的高水平平台。
作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之一,西咸新区将举全区之力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以改革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释放创新活力,增强发展动力,点燃两链融合发展新引擎。
30个项目集中签约注入创新发展新动力
活动现场,共有30个项目集中签约。西安交通大学与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金堆城钼业签署先进稀有金属材料创新联合体协议,与中科微精、和其光电签署光子产业创新联合体协议。西咸新区管委会、西安交通大学与秦川机床、固高科技、陕西华远动力分别签署创新研发平台建设协议,与铜川市、汉中市、安康市分别签署区域协同创新项目合作协议。西咸新区管委会与西安交通大学特种材料增材制造、低温液体膨胀机、柔性显示材料与器件、高性能高压直流继电器等科研团队签署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合作协议,与华为、商汤科技、卡斯柯、西安隆基材料签署科技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合作协议,与路孚特金融科技信息服务集团、国中创投、清控科创、凯辉私募签署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建设合作协议。
近年来,西咸新区一直重视加强科技创新工作,推进建设交大创新港、西工大翱翔小镇、西安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等创新平台,创新资源不断聚集;大力开展创新创业,建设了50个众创空间,设立了10亿元的创新基金,“双创”工作2019年获评国家级新区类第2名;积极培育科创企业,2020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分别较2018年增长5.7倍和4.3倍,创新成为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深化“两链”融合全力做好创新促进服务
围绕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西咸新区还将深化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全力做好秦创原创新促进服务工作。
目前,该平台创新+产业格局已经成型,将以西部科技创新港一期为核心,协同西咸新区能源金贸区、沣东新城科技统筹示范区、沣西新城西部云谷、泾河新城科技创新区、咸阳高新区等,在推动创新平台建设上实现新突破。打造产业链、创新链“两链”融合示范区,加强与高校、院所、企业和省内各地市合作,建成开放、共享的创新驱动平台。据介绍,到2023年,秦创原预计引进培育科技型企业达到200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300亿元。
以科技赋能,突出“两链”融合,找准产业链“痛点”、创新链“堵点”。西咸新区充分调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类主体和人才积极性,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形成产业链和创新链的良性互动、融通发展、闭环生态。大力引进专业孵化器和各类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成果交易等服务机构,构建区域协同、功能完备、优质高效的创新生态,力促在金融支撑、服务支持上率先突破。目前,总规模达6亿元的种子基金已经注册,西咸新区首期5000万元已出资到位,同步设立天使基金、成长基金、并购基金。到2023年,这里将建成“双创”服务平台30个以上,创新基金规模超100亿元,专业机构和人才队伍更加完备,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标志性创新模式。
创新,人才是关键。西咸新区全力做好人才服务工作,助力打造“三支队伍”,即科技经纪人队伍、“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新双创”队伍,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人才保障。围绕创新人才“引得进、用得活”,探索“高校聘用、企业取薪、政府支持、成果共享”的选才用才机制。围绕高端人才“留得下、住得好”,探索“政府提供、企业购买、人才租赁、以租代购”的人才住房机制。2023年,在重点领域建设50个以上创新联合体、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及其他新型研发机构,攻克一批支撑产业和区域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
当科技遇上产业,当人才与智慧碰撞,一座聚集创新要素、强化科技支撑、积聚产业动能的新城正在拔地而起。陕西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也将带给千年古都,更大的惊喜与期待!
签约项目摘选
聚集创新要素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
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科技经纪人队伍登场
依托陕西科教资源优势和高端装备制造、能源化工、汽车、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优势,致力于建设科技经纪人队伍,配合高校建设“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新双创”队伍,推动“政产研”结合,搭建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桥梁纽带,推进“两链”深度融合。
科技创新春种基金服务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按照“扶持转化”的思路原则,由陕西省、西安市和西咸新区共同出资设立,总规模6亿元。全部投资于省内高校师生在技术创新链能等环节拟落地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解决项目缺乏初始资金投入的问题,推动项目完成从创意阶段向具体产品或服务阶段的转化。电磁脉冲成形技术项目,纳米智能吸能材料项目,智慧交通监测项目已获基金支持。
创新联合体项目放大“科学家+工程师”效应
陕西省先进稀有金属材料创新联合体,开展稀有金属材料基础研究和先进技术开发,成熟共性技术应用转化、技术及应用转化等综合服务。
陕西省光子产业创新联合体合作协议,聚焦光子集成、先进激光与光子制造、光子传感三大方向,加速推进光子产业科技成果转化。
区域协同创新项目引领全省创新驱动发展
汉中科创中心,由汉中市依托交大在创新港成立汉中科创中心,主要承接交大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铜川科创中心由铜川市在创新港建设铜川创新谷科技成果转化飞地孵化基地,和创新港铜川创新谷飞地产业园,孵化科技型企业;安康飞地创新孵化园,由安康市在创新港建设飞地孵化基地,引导安康重点企业在创新港设立研发中心,共建创新联合体,为安康招引国内外尖端科技人才。
科技企业研发中心打造“两链”融合助推器
卡斯柯智能列控研发中心,将建设省部级铁路智能列控重点实验室;商汤科技智能驾驶研究室,专注于人工智能领域机器视觉与智能处理技术的研究;超图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研发创新基地,将建立400人的研发团队;华为“数字底座”算力平台,将在创新港建立本地生产线;隆基硅碳负极材料研发中心,将达到年产12吨硅碳材料生产能力。
本报记者周婷婷
建设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为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校地校企合作、创新人才教育培养及政产研深度融合的发展特区,西咸新区获省上支持,制定揭榜挂帅、创新联合体、共性技术研发平台等工作指引,先行先试。3月30日,首批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授牌,一批区域协同创新项目签约,一座聚集创新要素、强化科技支撑、积聚产业动能的新城正在拔地而起。
记者手记
发挥平台优势做好“两链”融合大文章
“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集聚创新资源,建好创新成果产业化平台,发挥好政府高校、院所、企业、金融机构作用上下功夫,尽快形成一批科创项目、科创企业,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
西咸新区一直重视加强科技创新工作。近年来,推进建设交大创新港、西工大翱翔小镇、西安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等创新平台,创新资源不断聚集,积极培育科创企业,2020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数分别较2018年增长5.7倍和4.3倍
但两链双向融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实际出发,努力抓住产业链创新链重构中的机遇,做好强链、补链、延链工作。
对此,西咸新区也提出在推动创新平台建设上实现新突破。继续支持西部创新港建设,打造产业链、创新链“两链”融合示范区,加强与高校、院所、企业和省内各地市的合作,把新区建成开放、共享的创新驱动平台。紧抓创新生态这个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牛鼻子”,在优化创新驱动生态上实现新突破,力促在金融支撑、服务支持上率先突破。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制定更有突破性、更具竞争力的政策措施,打造科技创新改革的“特区”。探索科创型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实施科创企业倍增计划和先进制造业倍增计划。
做好强链、补链、延链这篇大文章,功夫还要不断在实践中加深,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和新兴技术的集成应用,实施沿途下蛋机制,推进新基建投资,才能真正打通产业链痛点创新链堵点。
新闻推荐
记者|郭净净近日,安防龙头大华股份(002236.SZ)宣布,该公司拟以17.94元/股非公开发行股票312,151,600股,拟募资总额不超56亿元,...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