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九届全运会都有他的身影 焦卫平:从选手到摄手

西安晚报 2021-03-16 06:40 大字

焦卫平 (资料照片) 受访者供图

专业运动员的“下半场”有不少选择,但干体育摄影的并不多。今年63岁的焦卫平,算得上是国内运动员转型当体育摄影记者的“先行者”。第三届和第四届全运会时,他在赛场上挥洒青春,而后的七届全运会,他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中国体坛的芳华岁月。

机缘巧合参加全运会

在国内体育摄影圈内,焦卫平是“大神”级的人物,是许多后辈学习的榜样,但鲜有人知的是,焦卫平曾是一名专业乒乓球运动员。“我从小就喜欢体育,最开始踢足球,后来有一次父亲从上海出差回来给我带了一副乒乓球球拍,我就开始打乒乓球,那会儿十一二岁,可能是我还有些天赋,加上十分热爱这项运动,球技渐长,后来进入了西安市体校。”焦卫平说道。

1974年,为了备战次年举行的第三届全国运动会,西藏队教练在全国各地选拔乒乓球选手,其中在西安期间相中了焦卫平。“一开始我也有顾虑,觉得西藏太远了,但教练说队伍是在成都训练,让我去看看后再决定,想到有机会能参加全运会,我就跟着去了。”那一年,焦卫平只有16岁。不仅仅是西藏队,在成都训练期间,当地部队的体工队也看上了他。“西藏队当时是借用体工队的场地训练,体工队教练看了我的训练后,问我愿不愿意加入他们球队,我拒绝了,理由很简单,因为我想参加全运会。”

放下球拍端起了相机

焦卫平说,由于西藏乒乓球队是新组建的队伍,来到三运会赛场后起初被视为“鱼腩”,“其他队伍大都认为我们是他们的‘盘中餐’,我记得有队伍在与我们比赛前有说有笑,但最后我们5∶0完胜了他们。”作为当时西藏队的绝对主力,首次参赛的焦卫平在人才济济的全运赛场上胜率接近一半,凭借着出色发挥,他也成为三运会后西藏代表团评选的唯一一名优秀运动员。

三运会如同一扇打开的窗户,让焦卫平第一次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为了更好地备战四运会,他曾到八一队代训一年,但遗憾的是,西藏队最终止步四运会预赛。当年,21岁的焦卫平也决定退役。“21岁退役放到现在是让人难以理解的,但在那个年代,当你打球已经不可能有太大作为后,就不得不考虑‘下半场’了。”退役后的焦卫平并没有离开老本行,但却也是剑走偏锋,干起了体育摄影,“我当运动员时就喜欢摄影,买了个相机不管到哪里比赛都带着。退役后西藏体育部门让我负责《西藏体育》这本杂志,还专门选送我到北京进修摄影摄像。”

连获三届全运会摄影大赛金奖

1992年,焦卫平回到了西安,供职于原陕西体委主办的《体育世界》杂志,由于当时在年轻一代体育摄影记者中堪称“翘楚”,焦卫平1995年又进入到新华社陕西分社。

进入新华社工作后,焦卫平除了全运会等国内重大体育赛事之外,也有了出国报道国际大赛的机会,奥运会、亚运会、单项世锦赛,足迹遍布四大洲。焦卫平拍摄过诸多经典照片,其中刘国梁的“眉心痣”是他最引以为豪的抓拍之一,而这也是刘国梁职业生涯最为经典的照片之一。“2000年悉尼奥运会时,刘国梁为了打好本届比赛削发励志,将自己喜爱的乌黑秀发剃成了光头,比赛时我用胶片相机拍下了他发球后乒乓球刚好在两眉之间的画面,我给这张照片起名为‘乒乓痣’,这也是最早的抓拍乒乓球在运动员眉心的特写照片。”多年体育记者生涯,焦卫平也是获奖无数,其中包括连续三届获得全运会体育摄影作品大赛金奖。谈及七届全运采访之旅,让焦卫平印象深刻的事情有许多,“最让我欣喜的是国内乒乓球人才的喷薄而出,看他们比赛感觉自己那会儿就跟不会打球一样,技术革新发展太快了。”

由于如今在北京照看外孙,焦卫平已无法与西安的球友切磋交流,但还是会抽空打打球。对于9月份开幕的十四运会,他说有机会的话一定回来看看,“希望全运会取得成功,对于乒乓球项目来说,希望参赛选手都能有出色的发挥,为陕西乃至全国观众奉献精彩的乒乓盛宴。”

首席记者闫斌

新闻推荐

送新兵踏征程 碑林区欢送65位新兵入伍

本报讯(记者骆妍)3月15日,碑林区人武部、碑林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举行2021年春季征兵入伍新兵欢送仪式,欢送通过层层选拔的6...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