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耳日 保护听力 你必须知道这些事!

西安日报 2021-03-04 04:32 大字

■记者王江黎

“听力”不仅是人类社交一个重要的介质,也是人们情感交流和信息传输的重要渠道。当听力出现问题,不仅会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影响,严重的还会影响情绪及心理健康。3月3日是第22个“全国爱耳日”、第9个“世界听力日”。让我们跟随西安医学院一附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一起来了解,日常生活中影响听力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如何预防听力障碍?

我国人口基数大,听力残疾人口有2700多万。新生儿先天性听障的发生率为1‰-3‰,每年有2.3万新生听障儿童出生。随着年龄增长,永久性听障发生率有增长趋势,5岁前听障发生率2.7‰,青春期3.5‰。

新生儿听力筛查你给孩子测了吗

孩子们学习语言时都是先听再说,从模仿开始建立自己的语言体系。而在门诊中,常见的聋哑人并不是不会说,而是自打出生就没听到过声音,因此才不会说话。

据统计,我国新生儿先天性听障的发生率为1‰-3‰,每年有2.3万新生听障儿童出生,而这些孩子们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干预治疗,将会严重影响他们以后的生活,同时也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负担。

专家建议,新生儿的听力筛查以及对听力及言语的发育观察,是早期发现听力损失的重要手段。宝宝出生3天左右,须接受耳声发射初筛,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未通过,则应于42天进行双耳复筛,仍未通过者则需要在3个月龄内转诊至指定的听力诊断中心进行诊断。

“贵人语迟”你还信吗

民间有句谚语说“贵人语迟”。门诊中也会见到很多孩子一岁多了还不会喊“爸爸妈妈”,两岁了还不会“组词”,甚至五六岁了说话依然吐字不清,但他们的生长发育和智力又一切正常,对于这些孩子,家长要格外警惕。

儿童期是听觉、言语发育的关键时期,听力下降很可能会导致儿童出现言语发育障碍,还可能影响其心理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专家建议,家长要留意孩子的听力状况,当发现儿童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声音没有明显反应,比如看电视时声音开得特别大、有异常响动时孩子没有动静、接电话习惯只用一侧耳朵等,就应警惕孩子可能有听力障碍。

此外,一些孩子表现为语言发育落后于同龄孩子,或年龄大一点的儿童发音不清晰、不说话,或者交流中听不清楚对方讲话。如果出现以上异常情况,要及时找耳鼻喉科医生就诊。

“少年的你”还整天戴着耳机吗

青少年由于学习压力大,喜欢玩手机、玩电脑时戴耳机,但长期使用耳机会有丧失听力的危险,无论是头戴式耳机还是入耳式耳机,声音对耳蜗、鼓膜的刺激都更加直接,长时间使用都会损伤听力。

专家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年轻人佩戴耳机音量控制在60分贝以下比较安全,每天佩戴耳机尽量不要超过2-3小时,每次佩戴30-60分钟左右最好休息15分钟以上;使用手机、电脑时,最好使用外放式播放,且注意劳逸结合;当出现耳部听力异常,如耳鸣、耳聋、听力下降等不适时,及时到耳鼻喉科咨询,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此外,对于长期处于高噪音环境下工作的人员,可在工作时佩戴耳塞,减少噪音对耳功能的损害。

新闻推荐

检查食品摊点 编织校园周边安全网

本报讯(记者谢斌)学生开学后,西安市莲湖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集中力量,对学校周边食品摊点进行检查,对影响学生出行的违...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