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出台 2025年,杨凌将全面建成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日前,杨凌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出台了《关于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提出:围绕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在现代种业、耕地保护、农业节水、智慧农业等领域建设一批产业创新中心,在平台、载体、金融、人才和创新生态等方面实施“五大工程”,推动杨凌示范区高质量发展。
《实施意见》明确了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面建成各类创新要素高度集聚、科技企业蓬勃发展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实施意见》指出,到2025年,全面建成各类创新要素高度集聚、科技服务精准高效、金融支撑坚强有力、科技企业蓬勃发展、创新生态优化完善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布局建设产业创新中心10个,年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3亿元,各类创新创业孵化载体达30家、孵化面积达到60万平方米,规上科技服务业企业20家。培育引进创业团队5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5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家,瞪羚企业达到50家,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达到30家。
《实施意见》提出了以下重点任务:
建设一批产业创新中心
实施平台、载体等“五大工程”
《实施意见》指出,围绕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在现代种业、耕地保护、农业节水、智慧农业等领域建设一批产业创新中心,在平台、载体、金融、人才和创新生态等方面实施“五大工程”。
建设产业创新中心
聚焦现代农业产业重大技术需求,以补链、延链、强链促进产业发展为目标,搭建高校科研成果和产业之间的桥梁,紧密链接创新资源与市场需求,开展技术集成创新、共性关键技术攻关、科技成果引进熟化等,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孵化培育、发展壮大高技术企业。
实施“双链融合”工程
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梳理示范区现代种业、智慧农业、生物医药、食品加工等产业领域发展需求,争取国家、省级重大科技专项支持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集中攻关。布局建设一批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平台,推动建设玉米种业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植物提取、食品加工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果业、饲料等领域省级“四主体一联合”平台以及医药兽药、菌种技术创新中心等。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强化创新成果催生产业发展,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培养一支素质过硬的技术经理人队伍,围绕科学新发现、技术新发明、产业新方向、发展新理念,梳理挖掘创新成果,引导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促进各种新业态不断培育壮大。
拓宽科技成果转化通道。推动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西安交通大学等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在杨凌组建新型研发平台、大学科技园或设立技术转移机构、成果转化平台等,在科研场所、设备、人才、经费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探索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加大成果完成人转化成果的自主权。建立科教专家和企业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科研人员参与产业发展。建立农业科技成果价值评估模型,培育提供交易基准价格服务的第三方权威机构。
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实施农业科技小巨人培育计划,加大对中小型科技企业研发投入和推广应用先进技术成果的奖励补贴力度,集聚更多的创新创业团队、科技型中小企业,壮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促进农业科技小巨人企业成长,注重培育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以及拟进入资本市场的企业。
实施孵化能力提升工程
提升承载能力。构建“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全链条科创服务体系。鼓励建设一批专业化众创空间和“创投+场地”的新型孵化器以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孵化机构,推动孵化载体专业化、多元化发展。
强化服务能力。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促进服务机构规则相容和流程互补,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成为金融和中介服务机构的核心客户。
打造品牌活动。积极组织各类创新创业赛事活动。经常性开展项目路演、投资对接活动,完善“以赛代评”制度,加大对获奖项目的后补助支持力度,引导优秀创业项目落地杨凌。
实施科技金融支撑工程
创新科技信贷服务模式。建立科技金融风险补偿机制,为科技型企业增进信用、分散风险、降低成本。建立科技金融信息共享和风险共担共控机制,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引进知识产权评估、担保、交易机构,建设“评-保-贷-投-易”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评价体系。鼓励银行类金融机构和担保、保险、创投、融资租赁等各类金融机构开展合作,推出更加契合科技创新创业特征、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科技信贷创新产品。
加大创业投资引导力度。鼓励国内外投资机构在区内设立创业投资基金。支持创业投资与孵化载体有效嫁接,形成“孵化+投资”的基金运作模式。健全天使投资阶段参股资金持续投入机制,完善天使投资阶段参股资金运作方式。开发投贷联动等交叉性科技金融创新产品。加强对科技型企业的上市辅导,支持区内企业在新三板、科创板、创业板挂牌,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推动科技金融服务创新。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用,支持科技型企业融资免除反担保措施,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建设数字化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推动科技金融供需双方开展对接交流,满足科技型企业全方位、多层次、个性化的融资需求。
实施人才集聚培育工程
大力招引集聚高层次人才。发挥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作用,引进一批引领产业发展、拥有标志性成果的高层次技术创新人才和科技创业人才。创新人才评价方式。围绕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需求,统筹配置项目、平台、资金,深化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改革,提升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
加速培育急需紧缺人才。强化人才能力和业绩导向,引进科技金融、科创管理、技术经理人等急需紧缺人才。加大急需、紧缺人才培育力度,不断壮大科创人才队伍,优化人才结构。
持续加强人才服务工作。建立专人联系服务人才工作机制,开辟医疗、教育等绿色通道,进一步提升对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的服务质量。实施企业家塑造计划,对携带成果创业的科研人员开展企业管理和投融资培训。
实施创新生态优化工程
优化创新创业工作生态。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对政府投资建设的孵化载体进行考核,聚焦机构和企业的入驻率、毕业率、发展速度等,弱化经营指标,为其松绑,全力推动创新创业的孵化服务。
优化创新创业文化生态。尊重创新创业规律,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业氛围,使创新创业文化深入人心。大力宣传创新政策、创新成果、创业文化和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典型事迹,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营造重才爱才用才的社会环境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风尚。
优化创新创业营商环境。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建设综合窗口,不断扩大政务服务范围,提升政策兑现和创业服务能力。健全知识产权促进科技企业创新发展体系,完善知识产权市场治理机制,着力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完善社会诚信体系,推行行业分级分类监管,强化信用激励约束,营造更优质的发展环境。 (据杨凌发布)
新闻推荐
2月23日,沐浴在夕阳中的西安奥体中心。(资料图片)记者王健冯炜摄上周,凭借中欧班列“硬核”表现和城市慢生活的优雅...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