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里的中国文化 ■十二生肖详说中国年■九大领域解读中国话■亲子共度家乡之美

青岛晚报 2021-02-06 06:18 大字

斗转星移,一年又一年,十二生肖中国年里都是中国文化;“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中国话里隐藏着中国人的历史;“我爱我的家乡”,爱在家乡的传统家乡的美……

又是一年春来到,开启新年,从丰富知识开始。春节假期,打开学者专家的文字,了解中国文化,过一个更有意义的中国年。

送鼠迎牛李零的贺岁书

《十二生肖中国年》聊生肖文化

我们的头上有个大钟,挂在天上的大钟,指针是北斗。斗转星移,一年又一年。十二年如十二小时。一点是鼠,两点是牛……十二点是猪,是为中国年。

认识十二生肖,关键问题是十二生肖的来历。李零的《十二生肖中国年》为我们认识生肖提供了扎实可信的知识背景,特别是这些动物与古代汉族地区生产生活的关系。这本书文字简短,图像精美,知识点完备,议论风发。

“疫情期间我的生活就是读书,主要是读两类,一类是考古学史,另一类就是跟动物有关的。”李零表示写作是需要一些调味品的,要不然只读一种书太累。“我当作调味品就写了这本《十二生肖中国年》,是想把它当做礼物,过年了送给大家。”

十二生肖里面,有六种是“六畜”,其中牛就是其中之一。中国真正的牛有好几种,就是黄牛、水牛、牦牛、瘤牛。这些在《十二生肖中国年》里都讲到了。牛是六畜之一,照理来说,六畜是马、牛、羊、鸡、犬、豕,马应该排在前头,“但是马是和游牧民族、草原地区的关系更大,对于我们以农业、种植业为主的民族来说,牛是最重要的。它放在六畜第一位,还是很有意思的。”李零在书中专门谈了十二生肖的来历、具体含义。十二生肖不只是民俗,也是耐人寻味的文化现象。它与古人的生产生活有关,在许多早期文物中都可以追踪到生肖动物的遗迹。

牛年说牛,李零写道:十二生肖,以牛配丑。牛,身材高大,埋头吃草。但牛遇强敌,凛然不可犯,有时又很凶猛,谁见了都怵。《说文解字·牛部》:“牛,大牲也。”“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勿声。”

他在《牛是大牲口》一篇里谈到:十二生肖,家畜占一半,牛居其一。牛当丑位,相当农历的正月,也是一年的开始。北京流行《九九歌》,最后一句是“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冬至到春分,一共90天。九九八十一天,再加九天,正好是春分。耕牛遍地走,才迎来真正的春天。

现在年轻人喜欢讲西方的黄道十二宫(星座),不讲十二生肖。在李零看来,这两者的功能有一些相似,但是它们属于不同的天文体系。“十二生肖跟天文有很大关系,跟历法也有很大关系。中国和西方是半分天下,欧亚大陆的西边是黄道十二宫,东边就是中国十二生肖的天下。”

郑子宁提取语言里的历史线索

《中国话》重新发现中国人的历史

为什么中国普遍北方吃粳米,南方吃籼米?汉语的“马”是草原上的印欧人传入中国的吗?为什么青铜器上的铭文会被称作“金”文?“妈”(ma)是全世界的语言中对母亲的通称吗?……史家陈寅恪有一句被广为称引的名言:“凡解释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中国话里隐藏着中国人的历史,郑子宁提取了其中的线索,用一本《中国话》从九大领域解读中国话的起源与传播,带领读者在语言中重新发现文化史。

《中国话》是一本如侦探小说般层层推进的语言学科普科普读物。郑子宁从语言学的角度切入,分别深入探讨了中国的饮食、数字、动物、称谓、地名等方面的文化。一方面,从纵向的时间维度,分析语言的发展、演变;另一方面,又从横向的空间维度,探讨不同语言之间的传播、交流。

郑子宁毕业于墨尔本大学,曾出版《东言西语》一书。身为语言学达人,他了解英语、法语、土耳其语、老挝语等语言,熟知常州话、上海话、西安话、广州话、海口话等多种汉语方言。在各类媒体上发表过与历史、文化、民族尤其是语言相关的文章近百篇。

在“最初的华夏农民”一章,作者介绍了粮食与文明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大约9000多年前,长江边的某个先民突发奇想,发现这种细长的果实似乎是可以吃的。无从得知他是如何想到尝试吃下这种硬邦邦的小果子的,也许是连续多日捕猎失败;或者罕见的天灾让树上的果子消失不见,令他饥肠辘辘;亦或许他只是个好奇心很强、喜欢尝试新鲜玩意儿的勇士。总之,他发现了稻是可以吃的,能够填饱肚子,并且将这个信息分享给了他的家人。随后,当他们发现野生稻不够吃时,就决定在沼泽边缘开辟一块土地,专门用来种植这种作物。这可能是亚洲早期历史中最重要的一刻。栽培稻的出现,让东亚逐步进入了农业社会。同样大小的土地能养活的人口大大增加,也让一些人从日复一日为了填饱肚子的游猎生活中解脱,才有了后来的文明。”借由语言,郑子宁探索中国人的历史与文化记忆,为我们描绘出一条清晰的、不同民族间的历史发展与文化交流轨迹。

感受乡村的美好与浪漫

一家人同读《我爱我的家乡》

翻开绘本《我爱我的家乡》,跟随小主人公丫丫的脚步,踏入美丽乡村,从多维度体味“传统的节日”“春节庙会见闻”“消失的儿时游戏”“乡村的变化与振兴”“美食中淡淡的乡愁”,深入了解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感受乡村的生活和美好与浪漫。

这是一套讲述“中国符号”的绘本,但却选取了平易近人的角度,希望能够借助平凡有趣的故事,梳理孩子们对家、对家乡、对自己祖国的感性认知与热爱。“中国”在哪里?在这套书中,她在儿时的游戏中,在家乡的美味里,在节日的锣鼓声中,在手艺人的指尖上,在蒸蒸日上的生活里。

《我爱我的家乡》以“家乡”为主题,共涵盖五个内容:《儿时的游戏》《非遗大揭秘》《故乡那些年》《家乡的味道》《我们的节日》,除了常见的传统节日以外,还选取了更能触动读者内心和引起读者共鸣却鲜有同类题材的儿时游戏、家乡的味道、故乡的变迁、非遗文化四个主题,从更多的侧面切入,来展现家乡的形态,在更广义的范畴上对“家乡符号”进行解读,为读者创造更丰富的情感触点。在讲述这些内容时,作者从真实的生活视角出发,画面中加入了很多细节描写,埋藏了很多“小彩蛋”,以捕捉大家对于家乡亲切的记忆。

这是一套可以祖孙三代共同阅读的绘本,在儿时的游戏里,在家乡的美食中,在故乡的变迁下,每位家长都可以在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故事,唤起内心深处对于家乡深沉的情感,并将这种情感通过阅读传递给孩子,在书里和孩子一起重温那充满回忆和温情的过去。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记者贾小飞

新闻推荐

以幼儿发展为本 让爱更专业 碑林区在全省率先推出幼儿保教规范

西北工业大学幼儿园的教师们认真学习《规范》。(记者冯炜摄)本报讯(记者王燕)2021年1月,碑林区教育局在全省率先...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