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铁根:做好传承文化的点睛之“笔”
邹铁根在兰宝斋修笔
□ 实习记者 杨晶 文/图
1月7日,天气严寒,街上行人寥寥无几,但西安市碑林区书院门兰宝斋毛笔店门庭若市,多数客人都是远道而来采购毛笔的。
走进兰宝斋毛笔店,玻璃框里挂着几张从报纸上剪下来的新闻报道图片,向顾客讲述着兰宝斋的历史。兰宝斋毛笔店现任掌柜邹铁根家中世代制作毛笔,他已经是家族第四代传承人。
“我从12岁开始随父亲学习手艺,做了一辈子毛笔。”邹铁根回忆道,他自小生活在江西南昌进贤县文港镇,那时就开始看父亲制作毛笔,后来经多地辗转来到古城西安继承祖业。他说:“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足迹,正是这文化气息让我扎根西安。”
“西安是个古城,写书法的人多得很,但很少有人知道一支好毛笔需要经过84道工序。”邹铁根说,用心做一支好毛笔,难免艰苦。
学习制作毛笔的第一步就是挑羊毛,经过成千上万次的练习,才让邹铁根能够分辨出羊毛的好坏,一般羊毫毛笔所选用的是南方特有的山羊毛,还要经过毛料选取、去除毛皮、合齐除绒、排列毛锋等14道大工序。
“梳整笔毛这一工序最难做。”邹铁根说,这一步骤需要在零下五六摄氏度的冰水里进行,每次都要用牛骨梳在冰水里不断梳毛顺毛,直到挑出所有的刺毛后方能进入下一道工序。
要想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传统手工毛笔制作人,至少需要5年,且制作的毛笔要达到“尖齐圆建”,笔头要有尖,笔毛无论从哪个角度梳理都要整齐,写书法时毛不散、尖要圆润,还要有弹性,这样的一支传统手工毛笔才能称得上是一支好毛笔。
年轻时的邹铁根,也曾为生计苦恼,那时他瞅准了西安的旅游景点,独自到大雁塔做起了工艺毛笔套装生意。虽然生意做得红红火火,但父亲却不看好他。“对于传统制作人来说,做笔和做人分不开,要做一支有良心的好毛笔,就要端正态度。”邹铁根说,那时父亲总是点拨他,直到父亲去世后,他才悟到写书法的人往往有着不同的境界,做毛笔也要有境界,这样做出来的笔才是好笔。于是他放弃在大雁塔的毛笔生意,再次回到书院门潜心毛笔制作和修笔。
现在市场上许多胎毛笔动辄上千元,而邹铁根的胎毛笔,价格始终维持在一百元左右。制笔在他心中不是发财的手段,而是祖传的技艺。杨晓阳、雷珍民等许多书画大家也都来找他制笔。
“我6岁就开始在兰宝斋买毛笔。”从小学习书法的王先生说,他现在已经是这家店二十多年的老顾客了,市场上很多毛笔都是机器制作的,而手工制作的毛笔在写字时会有顿挫感,压笔时不会分叉。
试用过的毛笔不封胶无法继续售卖。在兰宝斋,顾客们可以试用毛笔,觉得好了再购买,得益于邹铁根有一套封胶的好手艺。在为毛笔封胶时,需要反复地用修笔刀挑出刺毛拔掉,用半干半湿的笔尖在大拇指与食指的弧口处不断打圈,最后还要在指甲盖上试笔尖的圆润度。这些看似重复无趣的日常工序在邹铁根看来,则是毛笔匠人的必要修行。
如今,邹铁根已经将制作毛笔这门手艺传授给了儿子,小孙子也在他的教导下开始学习书法。“我要继续做好传承传统文化的那一点睛之笔。”看着小孙子书写的一撇一捺,邹铁根感慨道。
新闻推荐
1月6日-8日今年首次寒潮过程自北向南影响陕西省,陕西省自北向南出现7℃~14℃降温,部分地方降温幅度达15℃以上。此次寒潮过...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