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绿丝带

西安晚报 2020-12-16 23:35 大字

□金步摇

重阳节,一辆载着36位志愿者的大巴车,向秦岭支脉圭峰山方向驶去。我们穿着统一的荧光绿色马甲,前面印着“益友环保”的标志,后背印着“美丽秦岭,我是行动者”几个红色大字。这是由登山爱好者们发起的民间公益组织,八年来,西安益友志愿者环保队组织了两百多期“绿丝带清山”活动,从秦岭里捡拾出了1400多袋垃圾。

温煦的阳光轻抚着巍峨的山峰,漫山遍野的红叶流光溢彩,吸引来了一车接一车赶集似的游客,密密麻麻的游人摆满了“之”字形的山路。我们下山时才会捡垃圾,但看到草里、路边、水面的各种白色废弃物,与山中的秋色是那样的格格不入。

大家互相鼓励着,沿着越来越陡的山路向上攀爬。转过一个弯道,面前呈现出一条百米来长、下弦月式的铺满落叶的山道。步入其中,两边是红色的树墙,头顶是彩色的拱顶,仿佛童话领地。远远望去,阳光和树影在密道的圆形洞口造化出了神秘的幻境。最里边一圈圆形,是闪亮光线和黄叶混合成的亮黄色,接着一圈是朦胧的淡黄色流动光晕,最外面一层,是纯净的白色光影。这层层叠叠的各色影子,在手机里显现出更加鲜明生动的色彩。

中午,我们扎营在山顶一处平台上。午餐后,大家按事先的分工有序地行动起来。我和几个体力弱的志愿者负责留守这个供登山者休憩的平台,一边捡拾垃圾,一边宣传环保,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旁边有十来个游人,像是在搞亲子活动,食物摆了一堆。我微笑着走过去打招呼。看到我的服装和手中的宣传牌,他们连连点头,答应把垃圾带下山去,我给了他们一个大蛇皮袋,装了半袋子。在这个平台上聚餐的团队,起码有三十来个。

为了让孩子从小对环境保护有更好的理解,很多家长身体力行,带着自己的孩子加入到了志愿者队伍。我和曦曦妈妈带着两个小志愿者,八岁的曦曦和九岁的涵涵,举着宣传牌,一处一处挨个宣传。

经常登山的人和带着孩子的游客,一般很容易接受我们的倡议,但也有一些人对我们表示出不屑。不一会儿,曦曦妈妈过来告诉我,几个聚餐的游客答应得好好的,要带走垃圾,可是她刚离开,那些人就甩手走了。曦曦听到妈妈这样说,一边委屈地噘嘴,一边还在认真地捡起地上的瓶子。

在来时的路上,队长杨升对满车的人说道:“如果你前脚刚捡完,后脚就会有新的垃圾产生,那么我们的捡拾还有意义吗?只有让大家都树立起环保意识,秦岭才能真正干净起来。”

所以,面对几个爱理不理的面孔、几句冷嘲热讽,我们都还受得了,因为我们肩负使命。听老队员们说,曾经有人问过他们:“这里瓶子多得很,你们捡这些瓶子能卖不少钱吧?”“没有网络你们还会捡垃圾吗?”甚至有人嘲笑他们是傻子,他们都淡然处之。

山巅的队员们清山下来,背回了十来袋子垃圾。下午两点多,我们整队点名,开始了下半段的清山活动。

每到一个休憩的地方,都会看到预料之中的垃圾堆。在偏僻些的地方,垃圾积压太久,没入土层。志愿者们齐心协力,用手把这些垃圾从土里刨出来,甚至不得不背上铁锨、锄头等工具。有些垃圾被扔在隐蔽而陡峭的地带,令清山者恨不得生出双翅。玻璃划伤手指、竹子刺伤手臂、污水流进脖颈,清山者的执着之心让人动容。有许多次,志愿者在山间遭遇雨水突袭,泥泞的山路上,队友们奋力前行,一路从草丛石缝捡拾沾满黄泥的塑料瓶。

当大家肩扛满袋垃圾、小心翼翼地行走在蜿蜒山路上时,真像一群无怨无悔的苦行僧。有时候山路陡峭难行,队友们便将装满瓶子的圆鼓口袋顺着山路往下滚,逗得大家像玩游戏的孩子一样大笑。

益友环保队几乎走遍了秦岭不收门票的各个峪口、山头,仅黄峪就清了八次山。今年春天的两个月里,益友组织了三期西寺沟沿途清山活动。志愿者把西寺沟一个“垃圾坑”捡拾干净很多次,但还是有人往里扔。于是大家合力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小小的石头山,从此,这里变成一处环保打卡地。

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登山爱好者,自出经费,付出大量时间与精力参与绿丝带清山活动,只为心中共同的梦想,那就是:和大众一起,保护秦岭,留住绿水青山。

新闻推荐

为科技创新 注入新活力 西安青年科技人才专题论坛举行

本报讯(记者雷县鸿)12月16日,由西安市科技局(市外国专家局)、碑林区委、区政府主办,碑林区委组织部、碑林区科技局、碑林环...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