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漆水河一样清悠 读李俊辉散文集《农城四月天》有感
□刘勇
小小说研讨会上遇到李俊辉时,刚巧他的新书《农城四月天》由西安出版社出版,赠我一册。返乡后翻阅数日,渐渐走进了他笔下的农城、漆水河、杨凌,悠远亲切,淳朴自然。陕西多少在我个人掌握的地理知识层面还是多少知道点,况且又是盛产文学大家的地方,多少对于我这个文学追求者还是诱惑蛮大的,也曾两次到西安那片厚实的大地上行走过,感受一下秦腔飘逸,兵马俑的威武。厚重的文化和笃实传统确实让我震撼至深,久久难以忘却。
地域的显贵,自然会孕育出才气贤达的俊杰。李俊辉就是一位,多年来,奔波于生活、工作两端,唯一能解闷消乏的乐趣就是读书写文了,行走于字里行间中,多少会找到慰藉,温暖、博爱。世间的一些闲言碎语,冷嘲斜眼自然会碎了一地。伴着书林的孕育,孤单的小树自然会壮大起来,不说参天大树了,也算枝叶茂盛吧!这是阅读带来的欣悦,也是学习中通并快乐着时的一点微薄的收获,看似简单,其实简单中蕴含着几多艰辛几多泪水。李俊辉就是这样坚韧,一路走来,终见百花芬芳,蝶舞沧海。正如后记中他写到一样:“一路走来,不管生活多么艰辛,我始终没有放弃读书、学习,还报了新闻专业自学考试……短短几年下来,竟然写了几百篇……”记得一句名言常说:“心若前行,谁也挡不住你前进的步伐。”演员梁朝伟也说过:“为了实现这个执念,我努力练习了很久,很难说这个执念就是我最初的‘梦想’……梦想,不仅仅是有梦、敢想,还有做梦和思考的过程。”我们从文中不难看出李俊辉自强执着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时下,乡愁一词盛行,乡愁的况味是多层面的,有舌尖上,有梦境中的,有指尖上的,乡愁的环境不同,自然意趣就不一样。李俊辉的《农城四月天》中还是能嚼出乡愁来的,在《回村里过年》《我的农民父亲》章节中就能读出浓郁的乡愁出来,有儿时的味道,难忘露天电影、桃南大姨、先生爷等,无不在李俊辉的笔下冒出炊烟,露出春芽,探出了身姿,说出了生活中的喜乐哀愁,也描绘出陕南一幅生活画卷。这些散文满溢出的童真情怀动人心弦,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如范墩子在《守望乡土,书写大地情怀》一文中写到:“一篇篇短小精致的散文背后无不浸透了作者的智慧,有的让人怀念,有的让人叹息,有的让人记起了久远的童年,有的又让人忍俊不禁,作者从日常生活中就地取材,引发思考,进而牵动记忆之弦,蹦出了一串串美妙的火花。”这种智慧火花不是一个人的感受。著名作家贾平凹也深深感受到:“李俊辉的散文,大多数从日常生活切入,却又不拘泥于生活本身,灵性、活泼,字里行间渗透出一种朴素的智慧,给人愉悦的同时,也留下了诸多思考。”正如我评论中描述那样:“童年的烙印或许在每个人身上影响不一,有的如轻柔的水草浅浅过膝,有的却是深入骨髓没齿难忘,只有这样,作者的心里才感到踏实和安稳,因为泥土牵系着村庄,牵系着乡情,牵系着人生最柔软的记忆。”林徽因说过,背上行囊,就是过客;放下包袱,就找到了故乡。其实每个人都明白,人生没有绝对的安稳,既然我们都是过客,就该携一颗从容淡泊的心,走过山重水复的流年,笑看风尘起落的人间。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引用诗人艾青的诗句,可以对李俊辉散文作最好诠释。他的散文看似平淡质朴,却情真意切,某些篇章甚至达到了身临其境或感同身受的艺术境界。因为这些物事寄寓了作者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在本书中,作者对乡村物象的眷恋几乎达到了顶礼膜拜的程度,读后都会有一种亲身经历且耳熟能详的场景,颇能激发读者的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达到动人心扉的艺术效果。这说明李俊辉的阅读领域比较宽广。他的散文,不仅处处散发着泥土芬芳,而且体现出深切关注农民命运的赤子情怀。从本质上来说,俊辉属于诗意的乡村,而不属于喧嚣的都市。他的魂魄,常常从都市的梦呓中出走,向着乡村这一永恒的诱惑狂奔。乡村,是他的血脉之根、力量之源,也是他的疗伤之所和灵魂栖息之地。他的这种叙述,从表层观,纯属他个体生命的派生物。然而,如果我们把它放置于时代大背景中去显影,它又是一代都市漂泊人所共有的情感反映。
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说:在这个宇宙间,常吹着一股“他力之风”,它推动一切事物不断向着好的方向、更好的方向前进。《农城四月天》不是心灵鸡汤,是大众的、大众可以接近的,是唯美的,精英的。文中篇篇佳构、字字珠玑、激情澎湃、情景相偕、立意雅正,是乡村美的典范,古典趣味的再生。昭示了一条返乡、走进本源、寻找人生诗意之路。关于李俊辉的散文,柳青文学奖获得者李宇飞所说:有写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的亲历,真诚、自然,让人感动;有取自生活中的某个镜头、场景,秦人秦语,妙语连连,我想有过类似生活经历的人看了总会有番感触或共鸣的;有写亲人间的亲情,扣人心弦,让人颤栗。读了这些书稿,我最大的一点感悟便是:其人真诚,其文也诚。作者和作品都是满怀真诚,娓娓道来,没有一点的弄虚作假,可谓是一本真诚的非虚构文学散文集啊!读这些亲切的文字,就如同立在田间地头,重新扛起了锄头,远处炊烟袅袅,山影重叠,裤腿被露水打湿,心中却澄明万分。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著名评论家李敬泽是这样定论的:“散文的精神在于自由,任何无法用明确文体表述的文章都可归为散文。但是,散文也有它的标准,那就是在文章中见到自由而诚恳的灵魂。”
新闻推荐
2020西安市人才高峰论坛开幕式现场。(记者冯炜摄)十个院士工作站获得授牌。(记者冯炜摄)本报讯(记者杨耀青)12...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