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出台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实施方案 多举措打造文物保护“西安模式”
12月10日,记者从西安市文物保护大会上获悉,为进一步做好全市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西安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西安市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到2025年,文物保护管理能力显著提高,文物展示利用水平大幅提升,文物安全形势明显好转,文物保护机构队伍不断健全,社会参与机制初步建立,文物保护利用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众,基本形成文物保护的“西安模式”。
实施文物保护利用四大工程
《方案》明确,将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重要文物保护工程和文物平安工程等四大工程。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加强对蓝田猿人遗址、半坡遗址、姜寨遗址、杨官寨遗址、太平遗址等典型史前遗址的考古调查和科学研究,形成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学术成果。开展周秦汉唐都城遗址、汉唐帝陵等重点遗址的考古调查和科学研究,实证西安在中华文明发展脉络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加大革命文物保护力度,做好红军长征过境西安重要遗址、重点遗迹、典型故事的调查、挖掘、整理工作,以点连线、以线构面、以面联片,加强革命文物的资源整合和整体保护。
实施重要文物保护工程。注重文物的日常保养维护,加强濒危文物的抢救保护与修缮。实施阿房宫前殿、唐长安城明德门遗址等重要遗址保护工程以及小雁塔荐福寺明清建筑群、鄠邑区公输堂等重要古建筑保护修缮工作。实施可移动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加强馆藏珍贵文物修复。
实施文物平安工程。加强重要田野文物巡护和文物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文物消防工程、安防工程、防雷工程和文物建筑抢险维修工程、基层文物库房达标工程,确保文物安全。
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四项重点工作
《方案》强调,全力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博物馆之城建设、改造提升历史文化片区和丰富文旅融合产品体系等四项重点工作。全力推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快推动隋唐长安城明德门遗址公园建成开放,持续提升秦始皇陵、汉阳陵、汉长安城未央宫、唐长安城大明宫考古遗址公园保护展示水平。推进汉长安城大遗址保护项目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将汉长安城大遗址保护项目、半坡博物馆及周边综合提升改造项目和红军长征过境西安重要遗址纳入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体系。支持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的阿房宫遗址、杜陵全面开展保护、研究、展示和利用工作,巩固西安市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领先地位。
推进“天然历史博物馆”之城建设。新建丝绸之路历史文化主题博物馆、“西安记忆”(西安革命历史)博物馆等一批地域文化特色突出、陈列主题鲜明的专题博物馆,打造根脉文化、历史文化、丝路文化、红色文化博物馆群。
改造提升历史文化片区。正确处理好城市建设发展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推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规划建设工作。推进易俗文化旅游片区、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碑林历史文化街区的提升改造,打造“城市文化客厅”。
丰富文旅融合产品体系。以“文物+旅游”为导向,依托蓝田猿人遗址、半坡遗址等史前遗址,打造寻根之旅;挖掘周秦汉唐丰厚文化遗产,打造古都之旅;依托丰富的革命文物资源,打造红色之旅;挖掘西安大华1935等优秀工业遗产,打造工业之旅。形成特色鲜明、类型多样、可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文化旅游产品体系。
加强文物交流合作传播西安声音
《方案》要求,利用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重要节日、重大节点,大力宣传西安丰厚历史文化资源,进一步加强文化融合。积极鼓励全市各类文博机构之间开展全方位交流合作,充分展示地域文明。加强与港澳台文博界的业务交流,传播西安声音。
同时,依托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西安国际保护中心(IICC—X)和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友好联盟平台,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博物馆及文化遗产机构在文物保护研究、文物资源共享、展览互动交流、科研项目协作、人员互访交流等方面合作,促进文物保护国际先进理念融入西安实践。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引进国外知名博物馆在西安设立分馆、举办展览,组织西安代表性文物参与国际交流展览,扩大西安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创新文物价值传播推广体系,讲好西安故事。开展“共建百所博物馆大学校”系列活动,推动博物馆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军营、进农村活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研学旅行教育项目开发;用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打造传播文物价值的品牌栏目,将文物保护宣传内容覆盖全社会,加强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本报记者赵争耀
新闻推荐
在这个工作生活倍速快进的时代,“睡个好觉”似乎成了不少人的奢望。那么,与你“肌肤相亲”的床垫,对睡个好觉有着怎样的...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