熠熠生辉的 大唐铜镜
这面四鸾衔绶纹金银平脱铜镜,尽显大唐工艺。这面真子飞霜纹铜镜,“图文并茂”诠释了一个典故。瑞兽葡萄纹铜镜,在唐代非常流行。
○史杨克文/图
铜镜,是古人常用的生活用具。平滑光亮的一面用来照面,镜的背面则有丰富精致的纹饰,它不仅是实用品,也是艺术品,体现着不同时代的审美观。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重要时期,文化上更加自信、包容、多元,迎来了铜镜的发展高峰。大唐铜镜,呈现出大唐气韵,工艺繁杂、形制多样、纹饰新颖,不仅富丽堂皇,而且典雅大气。
在唐朝,手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铜镜制作工艺上出现了金银平脱、螺钿、贴金等工艺。1956年出土于西安市韩森寨的四鸾衔绶纹金银平脱铜镜,直径22.7厘米,是目前考古发现的金银平脱镜中最精美、保留最完整的一面,也是唐代铜镜代表作之一。其背面主体纹饰是金箔制成的衔绶鸾凤、银箔制成的花卉,边缘是金箔同心结纹,主要运用了金银平脱制作工艺。
金银平脱是一种特殊的工艺,要先将金银箔片刻成图案,再贴在涂有生漆的镜背上,再用褐色漆涂抹,经多次打磨,使纹片与漆面平齐,既显示出华美动人的金银图案,摸上去又有着平滑细腻之感。这面铜镜上的金银饰片,剪裁精巧,刻画细腻,共同组成一幅华丽优雅的生动画面:金光灿灿的四只鸾凤口衔飘绶,头向上昂、足向后蹬,翩然飞舞;鸾凤羽毛的刻画细致入微、生动逼真;银辉灼灼的花枝点缀其间,在黑漆的衬托下尽显华贵。这面铜镜制作精美,也寓意了唐人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和向往。
战国、汉代以来,镜背流行各种异兽。到了唐代则开始出现更多的花鸟纹,这个阶段铜镜背面布局变得开放活泼,出现了很多充满生活气息的内容,铜镜的观赏性增强,还出现了大量真子飞霜纹等有典故的铜镜纹饰,唐代铜镜文化内涵尤为丰富。
这面真子飞霜纹镜为八瓣葵花形。镜钮是一只乌龟的造型,镜钮下方有水池,池中伸展出一支硕大的荷叶,形成铜镜的钮座。镜钮上方装饰有祥云缠绕的山峦和太阳纹,镜钮左边是一片竹林,林前有一人正在弹琴,镜钮右边为一只振翅翘尾的凤凰,好似在树下闻琴起舞。镜的外区有一圈文字:“凤凰双镜南金装,阴阳名为配,明恒相会,白玉芙蓉匣,翠羽琼瑶带,同心人,心相亲,照心照胆保千春。”
真子飞霜到底讲了什么典故?业界历来有争议。有学者认为,“真子飞霜”讲的是天子舜抚琴于野的故事;也有专家认为,它是一个孝子的民间传说。“真子”为真孝子的简称,飞霜是古琴曲调十二操之一《履霜操》的别称。尹吉甫之子尹伯奇是孝子,却被后母诬陷,父亲一气之下将他逐出家门。他采集芰草荷叶以为衣服,采摘葶苈的果实当作食物。清晨踩着露霜,伤心不已弹琴击鼓唱出了《履霜操》诉说不幸。“操”是指忧愁时所做的曲子,表达贫苦但不失情操之义。有说他弹完后投河而死,被后人怀念;也有说这首曲子被路过的周宣王听见,查明真相还他清白。
在唐代种类繁多的铜镜纹饰中,瑞兽葡萄纹铜镜最为典型,被誉为“凝结欧亚大陆的文明之镜”。这面瑞兽葡萄纹镜上葡萄藤蔓盘绕,中间有八只像狮子的憨态可掬的瑞兽,外区有两两相隔的禽鸟与瑞兽装饰。整体画面动静结合,生动活泼。瑞兽葡萄纹镜,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碰撞融合。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将葡萄种子带回了长安,唐代葡萄被广泛种植,并被家家户户用来酿酒。王翰《凉州词》中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葡萄后来也被赋予多子和富贵的象征。狮子主要产于西亚与非洲,佛教里的狮子形象在汉代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之后狮子被赋予镇宅、辟邪、吉利等寓意,受到国人喜爱。
纵观中国历史,铜镜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高峰时期。战国时期的铜镜形制轻巧、线条流畅;汉代铜镜式样丰富,制作精巧,具有体薄、平边、圆纽等特点;唐代铜镜主题纹饰更丰富多样、文化内涵更加丰富。《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卷一一零·列传第二十二魏徵》中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
大唐铜镜经历了漫长的时光,虽然现在表面斑驳,已经无法用以照面,但大众依然可以在陕历博等博物馆欣赏到它们的风采,细细品味千年前的文明华光。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佳)连日来,西安交警碑林大队安排民警持续走进毅通、黄甫、迅宇等多家辖区监管渣土清运企业,深入开展扫黑除...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