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撕”出来的城市记忆 八旬老人手撕画近四十年 讲述老西安的故事
左图:李运正手撕画“老西安”
“南山戴帽大雨就到,上世纪五十年代钟楼上可直望终南山,百姓民谚说,看到南山乌云压顶就预示大雨来到。”这是80岁的李运正老人用手撕出来的一幅老西安画面。凭借自己多年的爱好,他将百年老西安市井风情、民俗故事、建筑风貌等用撕纸画手法表现出来。虽然每一幅都是独立画,但连起来就是系列西安风俗连环画。
李运正老人独居在北大街一家属院内,这里既是他的工作室,也是他生活起居的地方。房间有些狭小,除了必要的生活设施外,地上、过道里、床上都堆放着他多年创作的手撕画作品。
客厅的墙面上挂了不少用镜框裱起来的手撕画作品,其中一幅外国人物像远看颜色鲜亮与油画无异,走进仔细一瞧才发现,画面中的每个色块都是由大小不一的碎纸片粘贴而成。一幅西安城墙画面运用黑白两色将城墙表现得雄伟壮观,而每两个黑色块之间留出的一丝白色缝隙,又将城墙的垛口表现得更为立体。
老人说他和撕纸画结缘纯属偶然。上世纪80年代,有一次他提着一袋糖果挤火车回西安,在拥挤的人群中糖果的黄麻包装纸被磨成了碎片,回家后看着掉在茶几上的碎纸片,他忽然觉得这种不规则的图形比画笔画出的自然流畅。于是他就开始了第一次撕纸画创作尝试,经历几次失败后,终于成功创作出第一幅撕纸画作品“巴山庄户”。
“有心作画绘不成,无意撕纸竟成画。”老人说从那时起他就从油画爱好转移到了撕纸画上。与别人作画不同,他在创作前一般要先要在脑海里有个构图,然后根据构图给专用油纸染色,最后撕出形状进行粘贴即可。近40年来,老人把心血都倾注于此,先后完成了“老西安”“八大怪”“关中风情”“陕南风情”等诸多系列作品。
其中“老西安”系列里,很多画面在今天已经看不到了,但在老西安人眼里这些都是曾经的回忆。“三十年代南门外的脚夫车把式摇着鞭杆聚在一起等待生意上门,他们手里的狗皮鞭梢是那个时代所特有的;五十年代的钟楼、南门可直望终南山,百姓民谚说,看到南山乌云压顶就预示大雨来到;还有盐店街商铺、银行林立,曾是西安的金融中心……”李运正说,作品上的这些细节每次撕出来都是不一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
“老西安系列作品可以说是西安的生活百科全书。”西安市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王智表示,虽然每一幅作品都是独立画,但连起来就是一个系列风俗连环画。就拿作品中西安过去的交通工具来说,里面就有木轮轿车、木轮马车、独轮车、洋车,即使是牛车车轮也有实心板轱辘和胶皮轱辘之分,“这些细节无疑都是一种更深刻的生活体验。”
王智说,这些作品一方面将百年老西安变迁,市井风情,关中民俗等用撕纸手法表现出来,另外一方面也将人们的记忆延续了下来,这对后人来说是具有积极意义和重要参考价值的。
文/图记者王海鹏
新闻推荐
同学们为大家带来一场精彩的模拟法庭辩论。(记者王旭东摄)本报讯(记者康乔娜)12月3日,在西安航天城第二小学多功能厅...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