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嫦娥系列”默默奉献 集智攻关 西安有个“探月者团队”

西安晚报 2020-11-25 05:57 大字

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背后离不开一支为了“嫦娥系列”默默奉献、集智攻关的团队,他们就是航天科技集团六院7103厂“探月者团队”。

7103厂“探月者团队”,最早是一个由几名工艺人员组成的微信群名称,逐渐,车间主任、设计员、操作者、检验员等纷纷加入,形成了一支庞大的团队,主要负责“嫦娥系列”7500N发动机和3000N发动机的研制生产任务。

本次嫦娥五号飞抵月球,就使用了一台7500N发动机和两台3000N发动机。7500N发动机与3000N发动机最大的区别就是,可以通过调节流量实现推力的五种工况变化。3000N虽然是定推力发动机,但是在研制生产过程中,团队也经历了喷管难、涂层难、中心杆液流试验难的阵痛阶段。

时常在深夜2点,依然能看到“探月者们”穿梭在厂区的身影;微信群不分昼夜地响起提醒消息。为了抢时间保节点,攻关团队的成员们几乎每天都在不规律的作息中工作生活。

在7500N变推力发动机研制生产中,流量调节器是最重要的控制组件,发动机的变推力功能就靠它来实现。为了适应月球上一百多摄氏度的温差,该发动机上的零部件从设计环节就被定下了近乎苛刻的加工数据要求。

7500N发动机上的流量调节器上的零件加工精度要求极高,公差都是微米级,也就是一根头发丝的1/80,仅一根流量调节锥上就有8处公差为微米级的加工难点,这在一般机加行业都认为是绝对不可能完成的。然而,航天工匠们却将这种不可能变成了完美完成。

在钛合金上做文章,必须首先适应温度每升高1摄氏度,材料就有0.8微米的变化;还要防止纤细的调节锥在加工过程中有可能变弯曲及装夹过程中产生误差的情况发生。作为机加领域“大神”级别的航天特级技师,张勇峰带领团队几名机加工人快速吃透图纸,将所有数据要求烂熟于心。

别人休息时,恰好是机加工抢节点的时候,因为只有在此时,空气流动最少,最能确保产品的加工精度。通过不断试验加工打磨后,机加团队成功将公差控制在1微米内。同时,张勇峰还集合团队力量制作了调节锥巢,一举解决了调节锥存放弯曲变形问题。

机加团队日复一日精确到微米级的努力,为7500N发动机流量调节器研制成功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快速、高效的团队合作,也为后续装配和试验阶段抢出了大量时间。

记者关颖

新闻推荐

西安市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院 西安市应急管理学院挂牌成立

本报讯(首席记者张端)24日,西安市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院、西安市应急管理学院揭牌仪式在西安科技大学举行,现场签署一...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