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润商州 ◎曹佳音

西安晚报 2020-11-14 03:53 大字

IC photo

商州俨然秦岭南坡的一片瓦,丹江以清澈水流来涤荡润泽它。

丹江古称丹水,商州为丹水之源。

紫荆城当是丹水哑了的弦歌,七千年前已然开始依水岸弹拨商州远古人文小调,但岁月一点点吃掉那灼目的文明焰火,只在今日商州紫荆村近江岸处遗留一处尚未消化的核,那便是著名的紫荆遗址。

今日丹江南岸,那处被唤作紫荆城的台地可谓古旧光阴暗箱,数千载商州往事就封存在台地内。据考古分析,这处台地最下层沉积了七千年前的商州记忆,考古术语称之为老官台文化层。七千年前新石器时代,商州先人正在丹江的臂弯里恣肆,他们的渔猎往事一直随着江水涟漪轻漾。流淌在台地上的时光之河与丹江一起滚滚向前,带走老官台文化,在五六千年前迎来仰韶文化,而四千五百年前,仰韶文化又被龙山文化替代,但最终西周文化层覆盖了所有。

循着紫荆遗址中那一处处窖穴、陶窑抑或墓坑,来追寻商州的前世记忆,就可以慢慢捋顺时光沿丹江行走的脉络。七千年前,逐水而居的商州先人,在丹江南岸觅到了栖息地,他们在江岸耕种渔猎,点燃文明的焰火,于是渐渐有炊烟缠进丹江的水波。而丹江则用流水来滋润商州先人的生活,让他们的每个日子都枝繁叶茂、花香四溢。

最古老的商州时光,仍倚着丹江踞守在紫荆城台地。

紫荆城台地的文明焰火被岁月窖藏之后,丹江迎来了商州历史中的重要人物——公孙鞅。

公孙鞅,史称商鞅。

两千多年前,丹江水浸润的商州,曾把自己交给了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家商鞅。彼时,商鞅乘着他的车驾巡视封地时,大约也曾被商州的青山绿水牵扯住思绪。而今商州依然称商,但商鞅却风化在史册中,成了故纸旧墨的一个念想。

在陆运极不发达的古代,大宗货物的长途运输依靠的便是水运,而商州境内的丹江可谓天赐运河。早在先秦时期,南方出产的货物就开始经丹江运至北方。而西汉于长安建都后,丹江漕运得到迅猛发展,从各地征得的粮食源源不断地沿丹江运往关中。

关于丹江漕运的史料记载可见:唐广德初年,“河运不通,漕挽由汉沔至商山,达京师”。“于时周郑路塞,东南贡赋之入,漕汉江,转商山”。故而唐代称汉水至商山一线为“贡道”。至明、清两代,丹江水运愈加繁盛,康熙三十三年,“以关中、西凤饥,将襄阳存仓米二十万石由丹水运至商州,转运西安减粜济民”。

丹江漕运的极度繁盛,催生出商州的早期工业萌芽,出现了手工业作坊,唐宋时各种金属冶铸工业在商州逐渐发展,而自元代始,陶瓷、砖瓦、造纸、纺织等先后出现,并在民国初期继续发展。

丹江润泽的商州,冥冥中命运已然与这条河流系在一起。

今天,那条几乎承载着商州全部历史与人文的丹江,再一次用粼粼碧波为生态商州助力。始于本世纪初的“南水北调工程”,其中线工程庞大的调水量,大部分来自汉江与丹江流域,而丹江的源头就在商州。丹江源头的粼粼碧波,不只构建起生态商州的骨骼,亦为京津供水提供了水源保障。

2013年,商州正式启动丹江源湿地公园建设工程。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使得丹江源头的秦岭南坡林茂草丰,绿水环流。

丹江水进入商州城区,汇聚出仙娥湖的气象万千。蓝天下,那片瓦蓝的湖水,不正是生态商州与人文商州的一面妆镜么?仙娥湖原名仙娥溪,昔日仙娥溪本是丹江水于悬崖峭壁下聚集起来的开阔水面,可供游人泛舟。

大唐天宝三年,商州刺史裴延庆邀诗仙李白于仙娥湖泛舟,李白挥笔写下《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一诗,千年之前的商州风月就在这首五言诗中荡漾。与仙娥湖渊源颇深的另一位大唐诗人则是白居易,他七年三次过商州,为商州写诗二十余首,《仙娥峰下作》一句“商山无数峰,最爱仙娥好”,已摹出列于商州八景的“仙娥削壁”之神韵。

今日仙娥湖远比当初的仙娥溪水面开阔,那浩瀚的水面才好托起这片湖区格外深厚的历史与人文:刘秀山,闯王寨,王母娘娘的梳妆台……一位又一位文人雅士曾来此吟咏,一位又一位神仙异士亦曾在此拓下痕迹。

仙娥湖湖心,一座孤岛独秀碧波。岛上遍植桃树,阳春三月桃花夭夭之时,这座孤岛俨然出水芙蓉,美得不可方物。

踏上一只游船,荡入仙娥湖的波心,是否可以寻到一条时光暗道,去回溯沉在丹江水波里的商州往事?

秦岭南坡,商州这片浸润了丹江水色的瓦,在蓝天下是那样的蓝!

新闻推荐

太华路跨陇海铁路桥 优化方案确定后将立即实施整改 西安站改指挥部向市民致歉

太华路立交非机动车道整改现场记者谢伟摄太华路跨陇海铁路桥改造工程主干道本月10日通车后,因桥体两侧非机动车坡...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