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明起正式入户登记 “大国点名”如何答到 这些事项需要知道

华商报 2020-10-31 01:44 大字

11月1日零时起,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开始正式登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对14亿人口进行普查,任务艰巨、环环相扣,需要全民支持。

人口普查到底查啥?

不仅“查人”还要“查房”

最近一段时间,市民应该都被社区的普查员“叫过门”,配合填写了姓名、户籍所在地、身份证号等各项信息。其实,这只是此次人口普查中第一个“摸底”环节。据了解,2020人口普查摸底从10月11日开始,10月31日结束。这个阶段普查员要逐门逐户进行实地勘察,摸清每个区域住房的数量和具体位置,也要进入住户家中进行普查告知,询问登记方式,了解户内人员的大致情况。

普查对象是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姓名、居民身份证号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行业、职业、迁移流动、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都是需要普查的内容。此外,与往年人口普查不一样的是,本次进行人口普查时,会进行房屋普查。

正式进入普查登记阶段后,普查员要入户逐人逐项登记普查信息,录入国家统计局相关App中,还将随机抽取10%的住户填报普查长表,调查更为详细的人口结构信息。整个登记工作将持续到12月10日结束。

与老百姓有啥关系?

收入、消费、教育、就业、养老、医疗、社会保障都离不开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部分民众对人口普查的意义并不了解,认为只是简单地掌握民众信息。

其实,小区新生儿多,今后上学难不难;有些道路交通很拥挤,怎样规划更科学……这些与民众利益息息相关、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联系的问题想要更好地解决,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掌握人口的发展变化。普查获得的大量翔实准确的数据信息,既是制定和完善收入、消费、教育、就业、养老、医疗、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的基础,也为教育和医疗机构布局、儿童和老年人服务设施建设、工商业服务网点分布、城乡道路建设等提供决策依据。

据了解,在人口增长方面,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从2010年的4.79‰继续逐步下降,2018年已经达到3.81‰,以后每年增长率仍会逐步下降。在人口结构方面,我国老龄化程度越来越加深,老龄化速度越来越加快。2010年至2018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3.3%快速上升到17.9%。在人口流动方面,2010年流动人口总量达到2.21亿,2014年增长到2.53亿,之后转为下降,2018年底已减为2.41亿,但外出农民工数量仍在继续增长。人口城镇化方面,城镇人口比例在2011年首次超过了50%,2018年达到59.6%。在生育方面,在2013年和2016年分别进行了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实施了“单独两孩”和“全面两孩”的政策,改变了中国人口原来的发展轨迹,重塑了未来人口数量与结构的格局。在其他方面,如人口的分布、受教育状况、行业职业构成状况、婚姻状况、居住状况等,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就是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背景下,对人口基本国情国力信息的及时采集。它将为完善人口发展战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推动中国由大国走向强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最全面、准确和科学的统计信息支持。

普通民众怎样配合人口普查?

提前准备好户口簿 可选择扫码自主填报

11月1日开始正式登记入户,普通民众又该怎样配合?

西安市莲湖区北关街办龙首原社区委员徐佳称,为使登记过程更加顺利,登记内容更加准确,在普查员入户登记前,市民可提前准备好身份证件,最好是户口簿,并提前了解外出家庭成员的现住地址等信息。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会佩戴统一的证件工作,市民可以先验明普查员身份,然后请普查员入户进行登记。

徐佳还表示,开展人口基础信息采集意义深远,不仅为国也为家。普查对象应严格按照《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的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人口普查所需的资料,如实回答相关问题,不提供虚假信息,不隐瞒、伪造有关情况。

此外,记者从西安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与往次普查工作相比,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除了将全面采用电子设备采集并联网实时上报普查数据外,首次倡导普查对象选择通过互联网自主填报的方式,鼓励使用微信小程序在手机等移动终端自主填报普查信息。

入户摸底时,市民如果愿意选择自主填报,普查员会提供自主填报二维码,市民通过扫码便可以在手机等移动终端上自主填报普查信息。对于选择自主填报的普查对象,普查指导员会组织普查员随时跟踪自主填报的进度情况,并将采取电话、微信、发放提醒告知单等方式督促住户按时完成自主填报。同时,负责解答自主填报者在填报过程中遇到的任何疑问。

自主填报渠道于2020年11月5日24时关闭。11月5日前,未选择自主填报的住户也可以向普查员申请自主填报。如没有按时完成,普查员将入户登记普查表。在填报过程中请仔细核对填报信息,如果提交后发现填报信息有误,可以在11月5日之前再度登录普查小程序进行修改。11月5日后,可以联系负责本区域的普查员进行修改。

大国点名

普查员敲门请喊“到”!

华商报记者了解到,截至10月27日,陕西省大部分社区第一轮普查“摸底”工作已基本结束。这背后,是成千上万名普查员的加班加点和起早贪黑。谈起人普工作的感受,他们表示,辛苦并快乐,累并感动着,有付出有收获,有欢笑也有温暖……11月1日全国人口普查正式进入登记阶段,还需要您的配合。

辛苦

60多名普查员负责上万户居民

每天忙到晚上10点后

华商报记者从省统计局了解到,至10月10日,全省共选聘指导员、普查员191565人,其中50岁以下约占3/4。

“从9月底到现在,所有普查员都没有休过假,晚上基本要忙到10点后。”10月27日上午10时多,西安市新城区自强路街道向荣社区办公区域内,三批普查员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普查员小刘说,目前大多数的普查“摸底”工作已经完成,但还有部分居民因为拆迁等原因,居住在其他辖区甚至外地市,只能通过电话联系完成普查“摸底”信息采集,“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要打100多个电话,一天下来嘴都麻了。”

在向荣小区30号楼下,社区副主任杨兴茹正拿着“摸底”普查表,为一位居民进行信息登记。杨兴茹说,截至10月27日,向荣社区共普查摸底了1800多户,还有400多户需要通过打电话、联系物业、再次上门的方式,继续登记收集信息。

自强路街办统计科相关负责人表示,街办共有人口普查员60多名,目前已普查12886户33674位居民,“从9月底开始,普查员就都没再休过假,每天上午10点开始入户工作,晚上10点后才能结束,中间就短暂地吃个饭。”

普查员工作时有的带着吸奶器 有的带着娃

向荣社区普查员小李的孩子刚11个月,入户普查阶段,她还带着吸奶器,涨奶时,就赶紧找个地方吸奶。“没办法,同事们都加班加点,我也不能拖后腿。”

西安市莲湖区北关街办北稍门西社区在规定时间内,共普查登记4447户,9003人,顺利完成了前期摸底工作。

“我爱人前一阵病了,我没办法只能带着娃上班。”北稍门西社区指导员李娇娇说,经常都是带着孩子入户。

带孩子的普查员入户普查的不只李娇娇一人。

10月19日晚上7时许,西安市雁塔区永松路社区的工作人员燕艳带着刚上一年级的孩子,开始了当天的入户工作。

跟燕艳有着同样经历的社区人员何蒙,也是每天带着6岁的孩子和她一起入户登记,不同的是何蒙已经怀孕六个月,她按时完成了自己分到的小区人口普查摸底。

妈妈加班忙 孩子独自吃饭写作业上兴趣班

“之前入户登记时,我家有半个多月没开过火,上五年级的孩子下午放学都是自己在外面买着吃……”谈到人口普查工作时,西安市碑林区文艺路街道文北一社区的工作人员陈营说,孩子爸爸平时工作比较忙,她经常加班到晚上九十点,有时回到家时孩子已经入睡,“孩子写完作业放到客厅,我回去检查签字,周末我娃一个人从纺织城坐地铁到朝阳门上兴趣班,现在想想还是有些不放心”。但让人感动的是,入户登记时对方的一杯热水、一句你们也辛苦让她觉得辛苦也是值得的。

文北一社区副主任韩笑说,她是第二次参与人口普查工作,前期摸底工作填的是一张短表,只需要登记户主和其他住户的基本信息,“为了能让大家相信我们,我们将社区的办公电话、普查员的手机号和微信二维码推送到业主群里。”

城中村流动人口多 社区普查员轮流值守 见人就问

跟住宅小区相比,流动人口多、租户多的城中村区域,人口普查困难更大。

“我在老家已经登过了,为啥还要再登?”“我前几天已经登记了,还要再登吗?”在前期摸底时,每天早8时到晚7时多,在冉家村口,文北一社区的陈春文,都会站在桌子旁边,每进出一个人都会询问是否已经普查登记过,“由于村内人员流动性较大租户的信息很难完全掌握,我们就轮班守在村口,等到晚上再把白天登记的信息一一录入。”

“我的手机号是北京的,很多人接到电话都将信将疑,但解释后都很支持和配合。”陈春文说,他是国庆后来到社区的。

感动

有老人拉着普查员聊天

这时候的上门更像陪伴和聆听

“在社区工作时间长了,小区老年人基本都认识我,还没等我说完,老人就拿出户口本让我登记。”西安市雁塔区永松路社区石主任说道。

“有一次晚上,我到一户老人家里登记,本来十几分钟就能完的事,老人硬是拉着我聊了半个多小时。”石主任说,“虽影响了登记速度,但帮社区老人解决问题也是我应该做的。”

一天晚上9时许石主任来到一业主家,看到家里灯亮着就上楼敲门,可怎么敲门都不开,他下楼确认灯亮着,又上去敲门,还是没开,就在他再次下楼准备离开时,楼上有人在窗户口喊,“刚才是你敲门吗?”“我是社区的,来做人口普查。”就这样,石主任上了三次楼才顺利登记完。“这户人家在7楼,当时家里只有妈妈和孩子在,遇到男性敲门不开也正常。”

目前,永松路社区第一轮人口普查已经完成。

入户时发现有残疾儿童 帮其办理了残疾证和就医就学补助

“敲门的声音要适中,不能太大,也不能小到听不见。”西安市新城区胡家庙街道骏景社区张琳说,社区流动人口众多,外来务工人员聚集,为了能顺利开展工作,普查员都是每天下午4时至晚上9时这段时间上门入户。

“在一次入户中,我发现小区一户来西安做生意的家庭,家里有5个孩子,两个是聋哑儿童。”张琳说,为了孩子的健康和今后的成长,她多次走访这户人家,先是给两个孩子办理残疾证,后来又通过残联为孩子办理就医就学补助。

没想到入户时 竟发现了“好家风好家训”家庭

让张琳意外印象深刻的是,前期入户时发现一户人家在客厅挂着一幅字,聊天中得知这是居民写的家风家训:“清白做人,老实做事,努力工作,多做奉献;邻里和睦,尊老爱幼,夫妻和睦,教子成才”。经过了解,家里的两位老人在日常生活中相互关心,相扶相助,两个女儿家中之事,均由女婿、女儿自行商量做主,老人从不干预。日常生活中与楼里的邻居相处得非常和睦。在征得居民意见后,张琳将其家庭上报为社区“好家风好家训”家庭。

西安市新城区胡家庙街道骏景社区党委书记、主任黄磊说,普查工作开展之前社区已提前做了方案,一方面,设立户外普查服务站,把宣传、咨询、预约和指导居民自主填报相结合,方便更多的人自主选择上报时间,可以拓展登记渠道,提高普查效率;另一方面,将工作人员两两分组进行入户普查。在普查工作中,不仅要合理调配人员,而且要做好协调工作。本版稿件由华商报记者 马群 杨平/文 张杰/图

新闻推荐

迎接十四运 “公交医生”赛技能

为迎接十四运的召开,进一步提升公交车辆维保作业质量和技能水平,西安公交集团保修分公司第二保修厂昨日上午开展“迎全...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