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旅行造就一段古城“奇缘” 跨越国界的云上波斯语课 敲开一扇交流“新大门”

西安日报 2020-10-21 03:33 大字

瓦黑德老师与老西安人在城墙下合影。(受访者供图)

■记者张杨

“同学们好!又到我们的上课时间了。”

“老师好!见到您太高兴了。”

上面这段微信群里的对话,可不是中小学生的网课,而是一节跨越了万水千山的在线波斯语课。身在伊朗的瓦黑德老师,从自己的日常工作中抽出时间,为远在中国的200多名波斯语爱好者,进行云上授课。这个故事的开始,还要从瓦黑德第一次来到西安的时候说起……

一位“波斯人”的长安之行

“2019年5月13日,我第一次来到美丽的西安,对于我和所有其他游客而言,西安有着难以抵挡的特殊魅力。”瓦黑德告诉记者,几年前自己在德黑兰的一所国际中学任教,学校里的中国留学生,是他和中国文化最早的接触。“相对于其他学生而言,中国孩子非常安静友善守法,他们的举止和表现令人赞赏。我想,这些孩子代表着一个伟大的民族,如果要更全面地认识这个国家和民族,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习他们的语言。”于是,瓦黑德老师开始自学汉语,并决定到中国来走一走、看一看。

“当时我从北京坐火车来到西安,为了能和更多人聊天,还特意买了硬座。”瓦黑德老师回忆,在火车上,周围热心的旅客帮自己预定好了酒店,出了火车站就有路人亲切指路。在西安的几天,更是美好难忘。“西安有很多美丽的景点,如果要一一叙述的话,恐怕至少需要写一本书。我去了北院门民族风情街,那里有古老的清真寺和传统建筑,还有各种各样的美食,当地人对游客也非常尊重。”此外,瓦黑德还游览了城墙,参观了兵马俑。

“这次的西安之行让我学习到,早在这座城市还叫‘长安’的时候,就有很多波斯人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博物馆的文物、碑林的石碑上,都有两种文化相互交融影响的印记。比如我在临潼就看到当地种植着很多的石榴,这种植物也是从波斯传到中国来的,这一切让我对西安倍感亲切。中华文明和波斯文明之间有很多共同点,如果用几个词来总结的话,那就是面对敌人英勇不屈,友爱互助。”瓦黑德说。

在西安游览的几天时间中,书店也是瓦黑德钟情的去处。“我喜欢书店里的氛围,也想找找汉语学习的书籍。”在易俗社的附近,瓦黑德走进了路边的一间小书店。“店主是一位非常亲切和善的女士,同在店里的还有她11岁的儿子。当他们知道我是伊朗人之后,非常热情地同我对话。跟他们认识了之后,我们‘一见如故’,他们对我在中国展开波斯语教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结下互为师友的跨国友谊

瓦黑德说到的书店店主,就是陕西省秦腔艺术发展中心的王延河。说到和瓦黑德的相识,王延河感慨道:“真的是缘分呀。那天看到一位有着浓密大胡子的外国友人走进书店,我就很热心地迎上去询问他的需求。当时,瓦黑德问我,有没有认识的中文老师可以推荐。因为从事文化行业,于是我就毛遂自荐了自己。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他接受了我的提议,还表示礼尚往来,也愿意教我们波斯语。”

就这样,瓦黑德在西安逗留的20多天中,他每天上午都会来到这间书店,为王延河和儿子教授波斯语,同时王延河也给瓦黑德讲授中文以及一些西安的风土人情。直到6月初,瓦黑德旅行结束回到伊朗之后,双方的课程也没有中断而是转为线上。

“通过这次的旅行,我发现中国人民对伊朗的文化和人民认识的不够透彻,而伊朗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关注度也不够。同样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两个民族,彼此也应该保持沟通,加深认知。”这段在西安相互学习语言的经历,让回到伊朗的瓦黑德坚定了在线教授波斯语的想法。

波斯语是世界最古老的语言之一,而中国人对于波斯语的学习,最早要追溯到唐朝时期。“当时,很多人从波斯(伊朗的旧称)来到中国,波斯语还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通用语,就和如今英语的地位有点类似。”瓦黑德告诉记者,长期的发展中,波斯语积累了丰富的文学、哲学、历史和其他科学著作的文献。至今,它仍然是近东地区最重要的语言之一。

回国后,在中国朋友们的支持下,瓦黑德组建了一个微信群,希望能为更多人教授波斯语。通过朋友们的介绍,如今,瓦黑德的在线波斯语学习班分为初、中、高级三个班级,已经先后有200余人加入,而王延河和儿子也成为了初级班的学生。“和瓦黑德认识之后,我才开始接触波斯语。这是一种很古老的语言,别具魅力。同时也是因为与瓦黑德之间诚挚的友情,才让我、我的孩子将这件事坚持了下来,现在儿子的波斯语已经说得很不错了。”王延河告诉记者,今年暑期计划的伊朗旅行,因为疫情原因没能成行。“但是今后肯定会去一次,去亲眼看看这个国度。”

爱上这门甜蜜的语言

前几日,记者旁听了一节瓦黑德老师的波斯语课,通过多人语音视频的方式,瓦黑德老师亲切热情地同大家打着招呼,带着学生们一起用波斯语交流、学习。在微信群里,有来自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的人。

王静如是初级班上的模范学生,她本是一名在线的中文老师,说起自己学习波斯语的初衷,她告诉记者,2014年,自己前往新疆师范大学学习,认识了许多的塔吉克族同胞。“塔吉克人都能歌善舞,他们最喜欢唱的就是波斯语的歌谣,我觉得那些歌曲非常甜蜜动听,对这种语言产生了兴趣。”但是,当时在学校并没有专门波斯语的课程。直到今年,王静如通过伊朗的朋友认识了瓦黑德老师,开始了在线的系统学习。

“每周三节课,瓦黑德老师从来没有耽误或迟到,即使生病了也坚持上课。还专门从他所在城市库姆的穆斯塔法大学,找来了一套很好的波斯语教材。他告诉我们,后期还可以通过参加线上的考试,拿到波斯语的相应证书。而且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伊朗人民善良热情的可贵品质。”王静如说。

虽然是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上课,瓦黑德备课教学却非常认真。“在线学习的方式让我们跨越了时间与距离,我相信今后会有更多的人通过学习波斯语,了解我们的国家与文化。”瓦黑德说,“在线授课每节10元,我知道群里有一些成员经济条件不是很好,所以免去了那些学员的学费,这样就不会给他们造成负担。虽然学费收入不多,但我并不因此沮丧。因为这不仅仅是语言教学,更重要的是了解彼此的文化习惯,我和学生们都成为了很好的朋友。”

除了给中国学生教授波斯语,瓦黑德还选了几位中文优秀的学生,向伊朗人教授汉语和中国文化。“目前一共有14名伊朗学生,三位中国老师每周一、三、六教我们。”王静如也是其中一名汉语老师,“我能感受到,伊朗人对于学习中文也是很有热情的。他们不仅在线上学习汉语,也去当地的学校学习。”王静如说,“学习波斯语,也许在我今后的生活中,并不会有特别实际的用处。但是我觉得它就像是一块敲门砖,是以另一种语言敲开了交流的大门,朝向一个更多元、更有趣的世界。”

新闻推荐

第六届中国西安碑林书法艺术节开幕

本报讯(记者成东丽)10月20日上午,第六届中国西安碑林书法艺术节在碑林博物馆前广场正式拉开帷幕,未来五天时间里,这一集书...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