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鲁艺学员、著名诗人李季之子李江夏:把父亲最珍贵的抗大证书送回鲁艺

延安日报 2020-10-20 06:41 大字

这次给鲁艺捐赠的东西经过了慎重考虑。我们捐赠的东西都有延安情结。我父亲是作家,作家首先就是手稿。这次捐赠的手稿有他最初写的没有发表过的手稿,最后一部发表的手稿,还有一部是他没有完成的手稿。另外还有几件非常珍贵的东西,一个是他的抗大证书。还有就是捐了两幅画,一幅是彦涵先生的木刻画,另一幅是古元先生的水彩画。这两幅画都是作者送给我父亲的,这里头都有延安情结。我们决定把这些东西放到鲁艺,放在这里是最合适的。

说到我父亲,可能有的同志知道李季这个名字,也可能有的人读过他的作品,比如说他的成名作《王贵与李香香》。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经是一名优秀的八路军战士。我父亲生于1922年,1939年只身从河南来到西安七贤庄八路军办事处,很快被分配到了晋东南,就是太行山的抗大一分校。1939年9月,我父亲从抗大一分校毕业。他的抗大证书就是抗大一分校的证书。为什么说这份证书是我们捐赠的所有的东西最珍贵的一份,因为这个抗大证书是我父亲毕业以后始终带在身上,不管他走到哪,不管多少次轻装,多少次突围,别的东西都可以扔掉,唯独抗大证书他始终随身携带。

我父亲在抗大一分校毕业以后,就到了八路军的战斗部队。这两天我们在鲁艺员工食堂吃饭,品尝延安的特色小吃洋芋擦擦。当时有同志介绍说:“这碗是西红柿酱,咸!”他这一个“咸”字,就勾起我的一段回忆。我记得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吃饭我就问父亲,“吃饭为什么老吃得那么咸?”我父亲跟我讲,当时在太行山的时候,他在和日本人的作战中曾经受过伤,受伤以后因为没有药,大腿上的伤大半年以后才能好。那会儿日本军队对太行山封锁得非常厉害,食盐不仅仅是一个调味品,还是一个战略物资,是药品。因为日军封锁得严,八路军的卫生员就把仅有的一点儿盐包成小包分给伤员,盐既可以杀菌,又可以消炎。当时那种情况下,战士们就是往伤口上撒盐,然后大半年伤口才能好。父亲为什么吃这么咸,就是有这么一个情缘在里头。

我父亲在抗战一线端过炮楼,和他的战友潜到日本军营偷过日本人的战马,埋过地雷,参加过百团大战。1942年的5月,日军在冀东展开了大扫荡。扫荡结束以后围剿太行山的八路军129师。日军集中3万精锐,包括伪军,化整为零,一小股一小股穿着八路军的服装,带着电台、信鸽向山西的辽县,也就是今天的左权县集结。在辽县把八路军总部,还有后方的军械厂、新华日报等机关大概是1万多人包围。彭德怀、左权和罗瑞卿三位将领带着大家突围。在突围的过程中,前方鲁艺很多学员都在其中,大家一块儿往外突围。这一仗是我父亲一生打得最惨烈的一仗。

我父亲突围的时候,在山沟里遇到了彦涵先生的夫人白炎,我们叫白炎阿姨。我父亲就带着白炎一块儿突围。因为白炎是女同志,行动不方便,就把她安排在了一个当地的山洞里。日军上了山,在山洞的上头架着机枪扫射,山上的土就顺着洞口“噗噗噗”地往下落。后来他们从辽县突围以后,在山西过了几道封锁线,一路向西到了延安,也就是到了今天桥儿沟这个地方。可以说,我父亲是一名非常优秀的八路军战士。

我父亲对老战友彦涵先生和古元先生的作品非常珍爱,抗大证书更是他的至宝。这些东西在家里头,他平常是不让我们动的。这次捐赠的抗大证书是他去世以后我们才知道有这个东西,所以我觉得非常珍贵。

另外,关于抗大证书还有一些故事。1942年底,我父亲在桥儿沟这个地方短暂停留之后,组织上把他分配到了三边地区工作。在三边,他根据陕北信天游写了《王贵与李香香》。我父亲小时候对中国古典诗词、古典小说非常偏爱。他是河南人,对河南的鼓词、豫剧都非常喜欢。到了陕北以后,他又爱上了陕北的信天游。他把自己完全融入到了陕北的环境里。到什么程度呢?他带着部队在陕北活动的时候,有时候到老乡家去跟大嫂要水,别的战友敲门要水大嫂不理。我父亲过去唱几句信天游以后,大嫂马上就把水给端出来了。他在陕北收集了十几本信天游。胡宗南进犯延安,马鸿逵进犯的就是三边地区。当时我父亲在《三边报》当社长。他在带着《三边报》转移的时候,他一本一本收集起来的十几本信天游就被存在了老乡家里。但是他仍然把抗大证书带在了身边。后来马鸿逵把老乡家烧了,这十几本信天游也就一起烧了。但是抗大证书始终被父亲带在身边,一直到解放。

很多同志知道李季是作家、诗人。大部分人都以为作家、诗人都是坐在家里写作,实际上不是这样的。我父亲从他最初收集的《寡妇断根》这部小说,到他去世的时候最后一部作品叫《三边在哪里》,在他这一生中,大部分作品是在业余时间写的。我父亲对三边情有独钟,那么多年他始终没有忘记三边,他最后一部作品叫《三边在哪里》,也是他没有完成的手稿。父亲是1980年3月8日下午去世的。当天早晨的时候,他在非常寒冷的天气下,仍然在写这部作品。

我这次把父亲最珍贵的抗大证书,还有他的第一部手稿,最后一部手稿,以及没完成的手稿送回鲁艺,也算是让它们回家了。

新闻推荐

把核心素养落实到每堂课上 西安市第十中学正雅文化课程体系育人功能初显成效

学生在实践基地收割小麦校园里种小麦不一样的生物课堂市十中的校园就像一个大花园,植物种类繁多,花开似锦,草木...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