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自己的声音表达这个时代 贾平凹谈新作《暂坐》和《酱豆》

西安日报 2020-09-11 06:10 大字

■魏锋

今年9月,作家出版社正式推出贾平凹两部长篇小说新作:《暂坐》和《酱豆》。这是贾平凹创作的第17部和第18部长篇小说。贾平凹为庚子年的中国文坛创造了一个长篇小说“双黄蛋”。这种爆发力,这种持续力,文坛罕见。

从商洛老家进入西北大学学习,再到参加工作,贾平凹在西安生活了48年,可以说,西安到处留有他的足迹。在创作中,无论是深入生活,还是创作构思,直至作品完成,西安的味道自始至终成就着他。在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著作等身的贾平凹在备受争议中奋力疾跑,摄取属于自己的文学资源。他勇敢、真诚地坚守着对文学的虔诚,张弛有度,稳步前行。

近年来因为工作关系,笔者每年都会前往贾平凹工作室采访,每一次都受益匪浅。最近,贾老师《暂坐》和《酱豆》新作问世,我不仅拜读大作,还与贾老师进行了深入交流。

“作家怎样讲好中国故事,首先就是要把普通人写饱满,才能写好这个时代。其次要讲中国的变化,把自己所感受到的东西表达出来,讲转型时期的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多次采访中,笔者与贾平凹老师就有关作家的宿命、担当、责任和如何讲好中国故事等话题进行交流。

“对于我来说,能力有限,但既然生存在这个时期,而且这是一个特别丰富、特别复杂的年代,自己就应该多写一些,以自己的声音把这个时代表达出来。我一直感觉自己身上扛着沉甸甸的责任,总是希望把作品写得好一点。能不能写好,或者说能不能达到那种愿景,这是另外一回事。最起码,我内心还是希望能写出一些好的作品来。”贾平凹说。

“我每年都要走许多的乡镇或者农村,在一种说不清的牵挂中了解百姓生活,因为不同时期的关注,就会产生不同的兴奋点,这为小说创作找到了灵感。”身处改革浪潮中,创作如此丰富的长篇小说,贾平凹说自己靠的是深入生活、坚持创作自己感兴趣的题材,将自己对城市化进程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的思索融入每一部作品。

长篇小说《暂坐》,是以西安为背景,讲述的是一个发展中的城市,和在这个城市里的一群中年女子在追求经济独立、精神自由、潇洒时尚的生活中所遭遇的困境,以及困境中展现出的复杂人性。她们艰辛、慌张、挣扎、焦虑和恐惧,又以爱和希望支撑着前行。

长篇小说《酱豆》,故事以《废都》的修订再版为开端,回顾了自己创作《废都》前后的心路历程及出版后的境遇。小说虚实结合,“贾平凹”作为小说人物出现,重塑了《废都》创作的时代背景,抛出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贾平凹”形象,也抛出了自己对时代的探究、对人性的拷问,十分发人深思。可以说《酱豆》是贾平凹的生命之书,是一部贾平凹写给自己的小说,是作者对往昔的追忆,也是对时代的致敬。正如贾平凹在题记里写:“写我的小说,我越是真实,小说越是虚构。”

“我经常讲作家就是这个社会、这个时代一个小小的职业。写作是作家的使命,作为作家特别是青年作家,要在文学创作上胸怀大志,能沉住气,能静下心,对文学心存敬畏,认真对待每一个文字,肩负担当和责任,用自己的声音表达这个时代,书写这个时代,潜心创作一些自己想写的或自己能写的文章,就一定能写出好的作品。埋头写自己的作品,通过写作品证明自己……”不管别人怎样评价,贾平凹总是以睿智的目光,从来没有停止对社会、人生和国家的观察,几乎两年出版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文坛劳模”。

“有人说我怎么年纪大了却越来越能写,我想这是阅历所致。我不主张人们称我为‘文坛劳模’。作家就是一个行当,我就是干这一行的。自己觉得还能写,就多写一些。”贾平凹说。或许,在常人眼中,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书法家、画家,“鬼才”“怪才”“奇才”等美誉,已令贾平凹功成名就,堪称命运的宠儿。然而,创作的艰辛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对于已经68岁的贾平凹来说,写作已经成为了他的生活方式和使命,用责任和生命在文学征途上为时代和社会立言。

“作家要和社会有亲近感、和笔墨纸砚有亲近感,始终保持那种艺术的感觉,否则文章就写成一般性的记录了。”贾平凹说。自从电脑进入我们的生活,多数作家“成功换笔”,直接在电脑上写作,保存稿件,贾平凹对电脑的各式输入法总是不适应。“用电脑键盘找不到写作的感觉,所以始终只能坚持原始的手写,一部长篇要写三稿甚至四稿以上,十万字的小说要写三四十万字。年轻时写得快,改得少;随着年龄的增长,老是觉得这样不满意,那样不满意,相对来说更慢了一些。”

《暂坐》这部作品,贾平凹整整写了两年,2018年8月21日完成初稿,2019年9月10日完成第四稿,比以往的任何一部书写得都慢。以往的书稿多是写两遍,这部书写了四遍。贾平凹说,“写这么慢,年纪大了,爱弹嫌(陕西关中方言:挑剔,计较),弹嫌别人,更弹嫌自己,总觉得这样写着不行,那样写着欠妥,越是时间不够用,越是浪费时间。”

“人一生做不成几件事。我唯一坚持了的可能就是写作。到现在的年龄,觉得写作有一种随心所欲的感觉,尤其在长篇创作上觉得应该怎样去写,自己也能慢慢悟出一些东西,然后就把自己想到的、思索的东西,尽量表达出来。”贾平凹感叹说,文坛淘汰率特别高,现在回顾当年和他一起在全国获奖的那些作家,“大多数都已不再从事创作”。

在贾平凹看来,作家肩负着社会责任,作家的使命或者说文学志向就是关注这个社会、反映这个社会,在创作中要全神贯注付出所有心血,“用生命去写作”。他认为写书就像跑步一样,不能说谁打击你,你就跑不动了,需要鼓劲,不停地给自己鼓劲,不停地给自己喊加油。

莫言曾在《我看贾平凹》一文中这样说:“平凹先生出国少、出省少、应酬少,但是一直在闷着头写作,所以他的作品最多,作品的质量一直保持着很高的水准,而且在不断地否定自己。从上世纪70年代末到现在将近40年的历程,短篇、中篇、长篇、散文,在各个方面、各种文体都有创造性的贡献。要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如果把贾平凹漏掉,那是不可想象的。”

“我是太热爱写作了,如鬼附体,如渴饮鸩。一方面为写作受苦受挫受毁,一方面又以排泄苦楚、惊恐、委屈而写作着,如此循环,沉之浮之。”在《酱豆》的《后记》中,贾平凹如是说,这也正是其为新作《酱豆》做的一个有力注解。

新闻推荐

文明小使者 献礼教师节

9月10日,由共青团西安市委、西安市少工委主办,共青团碑林区委、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单位联合承办的“红领巾迎全运,...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