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装观影记 □肖建国

西安晚报 2020-09-06 03:11 大字

年轻时的肖建国作者供图

一九六四年年底,古城寒风刺骨,滴水成冰。十四岁的我在西安一中上初二。因是住校,每周日才回家。这天回家,爸爸给我一张电影票,说单位发的,他要出差不能看了,让我送给别人。我说自己去看。爸爸说,这是批判电影《早春二月》,十八岁以下人员严禁入场。我接过票,看到票后果然附着一纸条,写了这规定。

回校路上,我想起报上曾刊登过批判文章,说这部电影是根据柔石中篇小说《二月》改编的。柔石我知道,他是地下党员,左联作家协会的领导人,可惜这位有才华的进步作家,于一九三一年被捕,被反动派枪杀于上海龙华。小说《二月》我看过,写得很好。可这部根据烈士作品改编的电影怎么成了大毒草呢?人都有一种心理,一般上映的电影不一定关注,但听说是批判电影,反而还更想观看。

回到学校宿舍,我说了此事,同学们比我还热心,大家一致意见,一定要去看,哪怕乔装打扮成大人也要混进去看。

因电影是第二天晚上放映,大家就出谋划策,各出高招。

因我当时长得瘦小,留着少年头,戴着白框眼镜,活脱脱一个少年书生,需要马上改换形象。

一个同学摘下自己的鸭舌帽扣在我头上,遮住了幼稚的少年头。

一个同学取下缠在脖子上的长围巾替我围上,在前胸后背各留下围巾的末端,我马上就有了五四青年的风采。

另一位同学取下自己的黑框眼镜换下我的白框眼镜,虽然度数有差异,但使我马上老成了许多。

还有位同学拿出平时舍不得穿的黑皮鞋,我又换上爸爸穿旧的黑呢中山装。这样集中大家智慧的全副武装,马上使我步入成年人行列。大家一致叫好,说没问题,肯定能顺利入场。

怀着急迫不安的心情,第二天傍晚我赶到了竹笆市的阿房宫电影院,门口还未检票,但小贩的摊位已摆满两边,“鸡丝馄饨——”“枣沫糊——”“花生米——”叫卖声此起彼伏,高亢而悠长。

我穿戴这身“行头”很不自在,心里发慌。看天色还早,就先进了影院对面的达仁堂药店,隔着玻璃观察影院的情况。开演前半小时,影院大门打开,开始检票了。因观众还不多,检票员十分认真,还不时打量观众的脸庞。我想等天色再暗些人多时,检票员就不会这么严格了。

果然,还差十分钟时,观众多起来,检票员十分忙碌,我觉得时机到了,马上按捺住紧张的心情,迈着方步走出药店,掏出电影票,走向检票口。这时人更多了,有些拥挤,检票员慌忙低头检票,我顺利地进场了。

对号入座后,看场内池灯明亮,我感觉心还在快速跳动,担心场内引导观众入座的工作人员发现我,一直低头佯装看电影票后的观影须知。这时铃声大作,池灯关闭,银幕亮起,我的心终于放松下来,换上我的白框眼镜,认真地注视银幕。

影片以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为背景,讲述了青年知识分子萧涧秋,在参加进步活动奔波六年多,来到了江南小镇芙蓉镇,希望能过上世外桃源的平静生活,但因和校长的妹妹陶岚相恋而冒犯了当地豪绅。又同情和资助在北伐战争中牺牲同学的遗孀文嫂受到社会非难,最后被迫离开,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去。

导演谢铁骊手法纯熟,风格细腻,把江南水乡富庶小镇的风光展现得淋漓尽致。而男女主角孙道临、谢芳、上官云珠对角色理解到位,表演得恰到好处。使我很快就融入剧情,随着人物的命运而喜怒哀乐,被深深地打动。哪里还记得什么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影呢。

影片结尾,萧涧秋在悲愤无奈之下,留下一封书信逃离了芙蓉镇。而陶岚在看信后不顾一切地离家追赶。追随着他的脚步在快速奔跑,然后银幕推出了“剧终”二字。给观众留下无尽的悬念和久久的遐想,沉浸在剧情里不能自已。

回到学校宿舍,同学们还未入睡。正在焦急地等待我乔装观影的结果。于是我绘声绘色地讲述了当晚的经历和影片的内容。同窗之谊的鼎力相助也使我备受感动。

多年后,这次难忘的冬夜观影经历还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

投稿微信:AKL173

投稿邮箱:346169964@qq.com

来稿请用电子版,注明通信地址、联系电话

新闻推荐

院士大咖齐聚话创新 开启全球合作新模式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科创月”启动

本报讯(记者任娜实习生孙雨花)昨日上午,由西安交通大学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组织策划、联合举办的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