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种眼光看世界』 肖云儒《八万里丝路云和月》读者见面会西安举行
74岁高龄远行,3年3次参加“丝路万里行”活动,行程8万华里,走过32个国家,这是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完成的壮举。
8月30日,著名文化学者肖云儒携新书《八万里丝路云和月》在西安曲江书城与读者见面。见面会以“换一种眼光看世界”为主题,肖云儒与高建群、张宝通、刘睿、李刚、刘宁、丰子恒、时冬瑾等一同参加过“丝绸之路万里行”的嘉宾对谈,开启一场丝路雅集。
一本书,使一个人的声音变成万千人的心音
肖云儒在现场感谢了一两千年以来构建了这条丝路的先贤们,“他们营构了这条路才有所有以后的故事。它使得遥远的历史长廊中的建构变为一个现实的亚欧大陆,中国和世界联系的桥梁。”肖云儒感谢各方的帮助,使得写作思考得以变成厚厚的一本书,变成了可以传播的思想结晶,使一个人的声音变成万千人的心音。
《八万里丝路云和月》出版方陕西师大出版总社社长刘东风向肖云儒老师表达敬意:“在这个行走过程中,肖老师写下多篇记录千年历史、万里丝路的文章,以纪实的风格、厚重的文化内涵、优雅而妙趣横生的文笔,描写了丝路风情文化和多国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生动景象,弘扬丝路精神、玄奘精神、张骞精神。《八万里丝路云和月》就是这些文章的合集,是一本记录丝路、宣传丝路的中国好书。”
肖云儒在现场谈到主题“换一种眼光看世界”。他说:“这应该是中国现代化跟世界进展的必然趋势。换一种眼光看世界是我在丝路的感受。首先要换一种眼光看自己,看自己的民族,看自己这块土地,看我们的国家。要把亚洲大陆放在自己的心里,在国际的关系中寻找你所处的环境,寻找它的价值,常常会有崭新的收获。第二要近看世界,我们过去主要是通过传媒看世界,跑丝路就是近看这个世界,一切鲜活了,不隔着一层。第三要和看世界,丝绸之路提出的是一体化精神。我们要有世界和平之心,社会和谐之心,要相信这个世界人类归根到底是要进步。最后是新看世界,以新的眼光、会创新的眼光来看丝路上各国的风景。”
肖老师是我们这些年轻后辈的楷模
著名作家、陕西省作协副主席高建群在对谈时笑言:“流行歌曲有一句话“再不疯狂就老了”,肖云儒先生在将近80岁高龄的时候完成了他人生中一次大的辉煌,行程8万华里,就是绕地球走了一圈,他走了这么遥远的路程,这是他的过人之处。他另一个过人之处是这本书,这是“丝路万里行”的衍生产品,大家走了一路精疲力竭,他还有精力创作,完成了大辉煌。向肖先生致敬!”
“丝友”丰子恒分享的故事中也提到这一点:“我们每一天早上7点出发,开车十几个小时,最晚凌晨两三点才到目的地,所有团员进屋以后就想赶快睡觉,肖老师一个70多岁的老人还要搞创作,每两到三天出一篇文章,真的很佩服,他是我们这些年轻后辈的楷模。”
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联合国世界丝路论坛中国委员会高级顾问张宝通表示:“《八万里丝路云和月》观察很细,是用另一种眼光看丝路、看今天,将丝绸之路的文化传播出去。”
从细节中能找到触动自己心弦的瞬间
意大利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心主席、意大利中国“一带一路”交流合作中心执行主席梅毕娜女士从米兰发来祝贺。她说:“读罢这本《八万里丝路云和月》,掩卷沉思,我们理所当然地应该称肖云儒先生为“现代丝绸之路上的中国马可·波罗”,肖先生为我们重新演绎了一回威尼斯旅行家的作为,为此我们意大利人衷心感谢他!”
《中国文化报》文学副刊主编、中国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红孩先生在书评中说:“我佩服肖先生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他看到的或许更多是公共的东西,却每每从细节中能找到触动自己心弦的瞬间。”
现场有粉丝问,肖云儒走过丝路每一片土壤的时候,最大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肖云儒说:“我觉得在国外的时候,最大的痛苦就是突然和身后的国家失去联系。当时出现过被扣车的情况,我们6个人在边境小镇上,非常孤独,非常无助,那个感觉是很深刻的。当我们发出求救信号的时候,铺天盖地的回信都在帮助我们,那种来自祖国的情谊非常令人感动!”
据悉,目前这本书的俄文版已由陕西师范大学俄语系中方主任孟霞教授、俄方主任娜塔沙·察廖娃教授联袂翻译完成,即将在今年10月由俄罗斯最大的出版机构、俄罗斯科学院出版集团正式出版上市。接下来,肖云儒15卷本“云儒文汇”即将推出。华商报记者 刘慧 王宝红 摄影 王笑一
新闻推荐
本报综合消息近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关于对部分超期博士研究生作出退学处理的公示”,并附有33名未联...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