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会医院打土墙 □李生海

西安晚报 2020-08-16 04:54 大字

过去打土墙的场面(资料照片)

1969年的一场大雨,将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后院与西安市卫生学校的一排土墙浸塌了,造成不安全因素。修复土墙现在看来是一项小工程,但当时院领导却请不到工程队,为此十分头疼。我于1969年3月由西安外国语学校回乡当农民,那时我们生产队有一位闫大姐恰好在红会医院后勤部门工作。得知医院土墙坍塌的情况后,她自告奋勇替领导分忧,于“5·1”放假前找到生产队长说明了情况,随后队里派人与医院有关负责人到现场作了评估和协商,最后确定一共需要打8堵土墙,每堵墙的价钱为15元,一共120元,工期预定为10天。就这样,一份没有文字合同的“口头用工协议”就形成了。

接到招工需求后,队上安排我与另外11位强壮男社员一同前去打墙。这项工作是份“美差”,队上除了给我们记工分外,每人每天另外还补助0.5元现金。

5月4日一大早,队里的马车拉着打墙所需用的木板、木椽、木杠、镢头、铁锨、铁锤等劳动工具走在前面,我和另外11位强壮男社员跟着大车,一路走到位于南稍门十字东北角的西安市红十字会医院,开始了打墙的劳作。到了现场,领导简单地分了一下工,大家便立即分头干了起来。我的工作是铲土和换椽。

根据双方协议:一堵土墙长2.5米左右,高2.2米,底部宽约60厘米,顶部约30厘米。由于是就地取土,加之雨后不久,不需要专门用水渗土,因此省去许多麻烦。打墙前先在两侧各栽两根粗木杠,木杠内两侧各有4根长约3米、直径约10厘米的木椽。每放一根木椽,就要给里面添上足够的土,待其他人用铁锤子将松土锤实,墙两侧换椽的人必须马上再加上一根木椽。待四根木椽用完后,再将最下面一根木椽解下来,放到最上面去继续往里面添土。随着土墙一层层加高,木椽必须一根根朝上面倒换。如此循环几次,一堵墙就打成了。

我们12个人轻轻松松便打完两堵土墙,眼看刚到午饭点,于是带着干馍去南门外西侧一家红肉煮馍馆,一人花0.25元吃了顿泡馍。回到工地已经下午4点了,想到天色不早了,我们便收工回家。

第二天我们本想继续一鼓作气打完剩下的几堵土墙,谁料还没出门就开始下雨,而且一连下了好几天。耽误了几天工期,我心里很郁闷,而且担心刚打的土墙再次坍塌。天放晴后,我和几位工友赶紧上了大车,来到工地一瞧:两面土墙完好无损,用手使劲推了推,稳固结实。这下我们心里踏实了,同时信心倍增,干得热火朝天,不消四日便打完了所有8堵土墙。红会医院领导验收后非常满意,感谢我们为医院排除了不安全因素。工程结束后,生产队增收90多元,我的补助也剩下不少,净落1.25元。这段经历一扫我回乡后心头的阴霾,极大提高了我的劳动生产积极性,因而5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记忆犹新。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据网络,请作者速与本报联系,以奉稿酬。

投稿邮箱:346169964@qq.com来稿请用电子版,注明通信地址、联系电话

新闻推荐

风雨模式击退臭氧污染 西安收获今年 第31个优级蓝天

本报讯(记者马昭)西安连续的风雨模式,牢牢将臭氧锁在了遥远的云端,也让西安再次收获一个优级蓝天。14日西安AQI指数为43,...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