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 法治之手要硬起来

兰州晚报 2020-08-11 02:59 大字

8日,西安市中心新城广场西南角的明代秦王府城墙部分墙体发生坍塌,造成4辆汽车受损,4名群众受擦伤。经当地有关部门初步勘察判断,坍塌部分为原城墙遗址新筑保护性土体和东北侧外包砖砌体。坍塌原因为近期连续大雨所致。然而,新华社记者调查后提出四问:经多年反复维修的城墙保护性土体、砖体为何先于遗址本体严重损坏?距离遗址不足10米的多座非文物建筑是否影响遗址安全?城墙墙体汛期中已出现裂痕,主管部门是否依规编制并落实了应急预案?后续排险、修缮工作如何展开?

这四问,火力不小,有待当地有关部门明确回答。

小马飞刀想说的是,一个时期以来,一些地方出于政绩、经济效益等方面的考虑,对于开发利用文物不遗余力,但在保护上却“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时看似打着保护利用并重、管理开发并举的旗号,实则是徒有虚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文物难以弥补的伤害。据相关数据显示,近30年来,全国消失了4万多处不可移动文物,这些登记在册、受到法律保护的文物,尚且有一半以上毁于各类建设活动。试想,不能保持文物特定的基本属性和传承规律,不能完整保护其特有属性,何来维护其经济和社会价值。

今年汛期以来,受损文物范围广、数量多、损失大,是近年来汛期文物受损最为严重的一年。其中不乏国家级、省级文保单位,有的被毁古桥已有长达800年历史。多地古桥等文物遇洪被毁,也把文物如何救护问题尖锐地摆在了人们面前。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就指出,一些地方文物防灾减灾工作未得到应有重视,文物防灾减灾尚未作为重要和专项内容,纳入地方自然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防灾减灾体系当中。同时,各地基层文物部门和文物保护管理机构队伍建设薄弱,人员力量普遍不足,防灾减灾物资装备保障不够,缺乏有效抢险救灾专业力量。面对重大自然地质灾害,文物应急处置和抢险救灾工作就显得力不从心。

文物是国家历史文化的见证,是老祖宗给当代人留下的珍贵遗产,不可复制,不能重造。保护历史文物不仅是法律赋予每个人的责任,也是时代交给我们的重大课题。对那些“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后代子孙”的历史文物,首先要保存下来,才能做好维护,没有保护好作为前提,便谈不上利用这后半篇。做好文物安全工作,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子孙后代一个负责任的交代。小马飞刀以为,加强文物保护,从根本上讲不能离开法治。只有让法治之手硬起来,我们才能给子孙后代留住这些文物财富。否则,只会留下骂名。

小马飞刀

新闻推荐

乘客突发急性心绞痛 公交司机紧急送医

公交车停在医院门口,医护人员紧急救援把公交车停在西安中医脑病医院门口后,康明明迅速打开车厢后门,与火速赶来增援的4...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