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北上广 36城中增长最快 西安便利店急速扩张 是在吃人口增长的红利 还是有市场未饱和的蓝海?
近几年,小小便利店成为零售行业中扩张最快的业态。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今年的调查中,西安更是增长最快的城市。这是因为,资本看到了便利店市场还未饱和、且分散化的蓝海潜质。
西安便利店饱和度超过北京,不及太原、郑州
不是北上广深等热门一线城市,也并非杭州、南京等国内消费十强,位列中国城市便利店增长率之首的,是地处西部地区的西安。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近日发布的《2020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调查》显示,西安的便利店增长率达24.6%,在全国36个城市中最快,而在2019年同一调查中,西安增速位居全国第四。
国内便利店行业发展较早的上海、广州,增长率分别是1.4%、6.34%,或与当地便利店密度达到白热化竞争有关。
从人/店比的饱和度来看,上海每3769人有一家便利店,广州每2803人有一家便利店。在便利店饱和度最高的东莞,每1242人拥有一家便利店,增长率5.28%。
“西安便利店数量快速增长既是因人口增加,也是对前些年市场缺口的补充。”美好生活文商旅研究院院长夏强说,七八年以前便利店在沿海地区发展较快,西安品牌便利店不过三四百家。近几年西安城市扩建形成了更多商圈和居住社区,给便利店扩张提供了更大空间。
资本青睐是便利店扩张的又一动力。
据陕西一位零售业人士介绍,便利店这种小型化的实体零售容易做出规模,一些资本方也倾向培育和收购便利店资产。
若以城市人口作为参照值,西安的便利店饱和度超过北京。在西安,6581人拥有一家便利店;在北京,每8889人有一家便利店。不过,西安的饱和度在36个城市只排在第21位。
对北京便利店发展迟缓的原因,业内认为是“3个半”制约——半年(冬季太冷消费者不愿外出)、半边(道路过于宽阔,只有半边生意)、半天(夜间消费习惯和南方差距较大)。
我国城市便利店分布密度,大体上南方超过北方,沿海高于内地。
按照饱和度排序,排名前二十的城市只有太原、乌鲁木齐、郑州、呼和浩特、沈阳、银川、长春属于北方地区。在太原,每1586人有一座便利店。乌鲁木齐和郑州,每3110人、每3383人有一座便利店。
西安连锁便利店超过1500家
按照行业的说法,一个地区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便利店会迎来爆发。但实际上,便利店开店的门槛并不高,正如经济发展不能完全决定城市的科教文卫,经济也不是衡量便利店数量的唯一因素。
夏强表示,便利店选址有两种思路,一是客流量大的消费中心、交通枢纽、地铁站、医院和学校等地,二是居民区。因而城市规划一定程度影响了便利店分布。例如,乌鲁木齐、银川等地,由于建成区面积、主城区人口在省会城市中规模偏小,便利店饱和度反而比较高;还有些城市地铁站没有便利店存在,可能是这里压根没有开放地铁商铺入驻。
交通因素也影响了消费习惯的培养。一位山西便利店从业者介绍,太原交通相对不发达从客观上促成了消费者喜欢就近购物。目前太原尚无地铁,公共交通以巴士为主。此外,因城市扩建让城中村不断重构,也带来了太原便利店扩张的机会。
连锁品牌的存在,被视为便利店扩张的另一推手。在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2020中国便利店百强榜》上,美宜佳、天福门店数排在第2、4位,总部皆在便利店饱和度最高的东莞。太原则有唐久、金虎两家便利店品牌,门店数分别排在百强榜第13、16位。
西安有一家企业出现在便利店百强榜上——每一天以1459个门店排在第14位。官网资料称,每一天成立于2010年6月,2018年3月获得国内知名投行2亿元领投。
据西安市商务局2017年测算,当时备案的便利店在1000多家,该数字不包括一些非品牌、连锁经营的单店。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显示,2018、2019年西安便利店增长率分别为30%、24.6%,粗略计算,西安连锁便利店已超过1500家。规模较大的品牌有每一天、唐久、华润、明喆、松林、WOWO、全购等。
去年8月起在西安开店的7-Eleven,官微显示,截至7月22日,在西安开了29家门店。
海星便利岛、喔恩、三棵树……昔日本土连锁便利店命运迥异
西安第一家便利店何时诞生,已很难查证。不过,在20世纪90年代,陕西本土连锁零售企业曾有不少涉足便利店业态。不少老西安人的记忆里就有那些本地曾经的知名品牌:友谊超级市场、喜友粮油连锁等国企;爱心连锁、海星、三棵树、百隆等私营和股份制企业,喔恩商贸等合资企业。
时间回到21年前。1999年,陕西喔恩商贸有限公司开设“喔恩(On-Store)便利店”,这是西安第一家24小时便利店。
喔恩“首开纪录”后,“海星便利岛”快速跟进,曾一度发展到四五十家店面,在西安的一些县城里也有“海星便利岛”的店面,也成为当时县城里最高端的购物超市。
而在海星崛起背后,站着一位陕西前首富——荣海,2002年荣海排在福布斯中国财富榜第12位。
便利店在西安出现时间较早,但由于市场变化、利润微薄、资金链等问题,这些昔日的本土连锁便利店后来多遭遇关店潮,有的最终被收购。
商业变迁,时光荏苒,“喔恩(On-Store)便利店”和“海星便利岛”已经消失在商业历史的长河里,但也留在了老西安人的回忆中。
在商业地产人士王建红看来,早些年西安便利店品牌成功的不多,有一个原因是消费习惯。20世纪末,西安大型仓储超市兴起后,迅速以齐全货品、低廉价格打开市场。另一个原因则是陕西市场的零售连锁化比较晚,“很长一段时间里,小卖部、单体小商店的份额很大。”
“西安早期的便利店行业没有赶上资本风口。”夏强表示,近几年便利店蜂拥入局,这主要是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零售业都在苦恼:增长渐入瓶颈,如何获得边际成本低的流量?便利店基于小商圈的自然属性,距消费者更近,引流成本低,更有利于完善实体布局的商业闭环等优势得以显现。而资本的力量在过去的便利店市场中是不具备的。
资本注入也改变了区域便利店的竞争形态。
2017年,百世集团旗下百世店加收购了WOWO便利,四川首家24小时便利店从此“易主”,百世集团总部位于杭州,第一大股东为阿里巴巴。一年以后,百世收购西安爱得宝便利店,近100家门店全部更换为WOWO便利。
疫情下有危亦有机 抛弃“开便利,赚快钱”思维是根本
“2020年便利店企业开业数集中在0-99家,占比达59.6%。开店300家以上企业占比不足10%,而这一比重在2019年超过20%。”《2020中国便利店景气指数报告》中提到。
过去几年,资本看到了国内便利店市场还未饱和、且分散化的蓝海潜质,但疫情来袭,却打了包括便利店在内实体零售一个措手不及。
在北京门店数量最多的全时便利店,今年5月11日发布了《停止营业告知函》,告知函中提到,北京区域所有门店将于今年5月20日24点0分结束经营。随后全时发公告将“结束经营”改为了“进行调整”。有消息称,目前好邻居便利店正在协助全时运营调整。
中国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朱丹蓬认为,便利店行业目前处在一个高速成长期,也是竞争高发期,所以在整体商业租金高昂、人员成本高企、整体运营风险较高的环境下,有些便利店的日子并不好过。而且便利店行业也会出现很多问题,例如:团队的不专业、投资方的冒进、品类管理和门店管理等方面,都可能成为阻碍品牌发展的“稻草”。
三年前,京东、苏宁等先后宣布开设数以万计便利店的雄心计划。便利蜂、猩便利、Today等便利店品牌亦携手资本大鳄“画饼”。但在近一年,有的已从开店潮转为关店潮。
不过,因疫情防控带来的社区购物需求,在一些乐观派眼中,这被视为便利店发展的机会。夏强认为,便利店市场空间仍然不小,连锁化也会持续。但任何经营者都要经受供应链和经营成本的考验。用亏损烧钱换来的跑马圈地,生存能力或许不如一家个体经营的小超市。
在许多城市,便利店正在恰到好处的时间,用速食美味或一杯饮品给予消费者微小却有力的安心感,这与零售本质——满足消费者需求和体验不谋而合。而不顾市场规律,夹杂着“开便利,赚快钱”的喧嚣却终究只是泡沫。华商报记者 李程
新闻推荐
今日,西安中考分数正式公布,受控制线制约,一部分中考成绩不理想以及想学一技之长的学生,或将选择中职学校。在西安多所中...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