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低洼地改造”巨变

西安晚报 2020-08-02 03:23 大字

□鲁迁

我在古城西安土生土长,已历80载春秋。曾几何时,西安城内及周边尚有“二多”地貌。所谓“二多”,其一是胡基(土坯)坑多。西安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黄土,居民盖住房、搭厨房、垒茅厕等都是就地取材、夯制胡基砌墙造房,其院落墙也是顺手挖黄土捶夯而成。“二多”之二便是涝池多。老辈人为了解决雨水出路,几乎每条街巷都挖有涝池。这些挖黄土、建涝池留下的坑有大有小,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沟沟坎坎、星罗棋布的低洼地带。

随着西安人口的急剧增加,平地上不够住了。无奈之下,居民们便在低洼地带里搭起胡基房。这些简陋的居所低于路面1至4米不等,如同地下室一般潮湿、阴暗,每到夏天热如蒸笼,冬季又冷似冰窖;晚上老鼠上窜下跳、整夜啃咬衣柜、木箱的嚓嚓声,蚊蝇的嗡嗡声让人难以安眠。此外,湿湿虫、簸箕虫满地都是,时而爬上床让人恶心。每遇到大雨更是糟糕,雨水溢满了渗井,直向屋内灌,常常泡倒了胡基、塌了房……这些窘境现在的年轻人恐怕很难想象,正如一首老民谣唱道:“一圈圈城墙断壁残垣,城区内民房破烂不堪;一圈圈城壕臭气熏天,城区外多是乱坟荒滩。”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市政府实施低洼地改造,此后,无数工人用黄土填平并夯实胡基坑、涝池坑的地基,将其与街巷院落地面持平。数年间,一座座高大的居民楼拔地而起,百余条巷道重获新生。市民们从阴暗潮湿的低洼地搬出,而当他们回迁时,眼前的景象让人难以置信:曾经狭小阴暗的“蜗居”全部变成了通风良好、宽敞明亮的住房,长期困扰居民的鼠害、虫害就此彻底消失。迁入新居后,许多居民的风湿性关节炎、气管炎和肺气肿竟不治自愈了!这次大规模的低洼地改造长达十多年,期间,原先坑坑洼洼的沙土路变成了平平坦坦的水泥路,路边人行道还种上了树木,楼房间的空地上也建起了一座座小花园……

我是古城低洼地改造的见证者,更是亲历者和受益者。退休后,我时常走访当年低洼地改造的回迁住户,谈及那场翻天覆地的巨变,他们无不感慨良多。

新闻推荐

西安市参保职工产前门诊 一次性补贴1000元

本报讯(记者王江黎)记者近日从市医保局获悉,8月1日起,西安市城镇职工基本医保参保人员生育门诊产前检查费用,由逐笔报销方...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