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防网络不良思潮 巧用战“疫”鲜活素材

各界导报 2020-07-29 00:58 大字

□实习记者孙高菊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原有的生活节奏,也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战“疫”面前,如何保障教学工作正常开展?陕西省各大高校积极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号召,将课堂转移至“云端”,开启“线上”教学。

“云端”教学,有利有弊。互联网上的素材在丰富教学资源的同时,一些不良思潮和负面言论也给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消极影响。高校思政课是大学阶段的公共必修课。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的灵魂工程,疫情特殊时期如何引导学生趋利避害?7月16日,省政协召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月度协商座谈会,委员、专家剖析问题积极建言。

省政协委员、西安体育学院党委书记黄道峻指出,在疫情期间,大学生经常活跃于“线上”,一些网络上不良思潮碎片化、感性化和娱乐化的传播特点,很容易被在线学习的大学生所接受。境内外各种反华势力利用疫情,也不断发出各种明枪暗箭,大学生因年轻气盛很容易被利用。

如何降低网络不良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他建议,要以强大的舆论引导,巩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通过动员各级主流媒体和各大网络平台刊登优质思政网文,形成强大的正面舆论导向;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狭隘民族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粹主义、新自由主义等网络不良思潮进行批驳,对疫情期间的各种公共事件主动回应、出击,防止不良思潮的传播和蔓延。

疫情下如何开展思政课教育,省政协委员、陕西万盛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刚对此同样关注。

“线上教学不同于在校园内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思想引领、日常管理、学生组织等思想政治工作的氛围,容易出现‘失语’‘失声’和‘失灵’问题。”李刚认为,高校应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作用,通过开通心理咨询热线、聆听工作室、心理健康公众号等多种形式,“一对一”解答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特别是对身在疫区的大学生要主动联系、主动关心,指派专门的心理教师帮助他们做好心理调适和疏导,正确面对疫情,消除恐慌感、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

当前,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好转,“线下”教学逐渐恢复,后疫情时代如何更好地打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金课”?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陕西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德育中心主任卢黎歌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这次抗击疫情本身就是一堂思政课,全民参与的战‘疫’就是思政教育的鲜活素材,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高校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有效开展思政教学。”卢黎歌说。

他建议,应以此次疫情为契机,对大学生加强生命健康教育、责任意识和感恩教育,用疫情中逆行出征的“白衣天使”、不怕流血牺牲的军人和坚守奉献的志愿者等鲜活事例,教育学生常怀感恩之心、奉献之心,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加强先进人物教育,以钟南山、李兰娟等先进个人为例,引导大学生以先进为榜样,向先进看齐,英勇担当,主动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卢黎歌提出的建议引发西安翻译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李卉的共鸣。“在疫情突发的背景下应将生命教育、信念教育、家国情怀等内容融入教学,阐明抗疫就是一场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李卉表示,此次疫情防控所展现出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赢得了国际社会高度赞誉,这种强大动员能力背后的奥秘,正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要通过在教学中阐述这一巨大优势,让广大学生在疫情大考中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外的对比中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将这种认同与自信深深根植于内心,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获得感成为可以打动人心、直击心灵的“金课”。

咸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曹勇认为,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把我们想讲的和国外受众想听的结合起来,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向世界展现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万众一心群防群控的团结精神,引领大学生成为中国故事的聆听者,成为当今中国价值观的实践者。

“可通过践行‘四真四应,网络共情’工作模式,利用各类新媒体平台,将疫情期间涌现出的各类先进典型融进教学过程中。”西安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辅导员陈光灿解释道,“四真”就是融真事、见真人、听真声、感真情,“四应”就是要回应学生学习问题、竞赛问题、专业问题、临时性问题,以此加强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针对性。

新闻推荐

“焊花”开在骄阳下

他文化水平不高,却热衷于钻研业务,尽心服务,甘心于无私奉献,用他自己的口头禅概括了“我就是我,干电焊也要焊出不一样的烟火。...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