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文娱视听体验 一路提速前行 “倍速”时代大众何去何从?
■记者陈黎实习生孙苛菲
互联网带来了海量信息和更快捷更多元的传播方式。人们的时间仿佛越来越不够用,先是短视频兴起、倍速播放普及,随后又出现5分钟看一部经典书(电影)、4分钟一集短剧、经典剧集也推出精简版……专家认为,加速的视听体验是与时代相呼应的一种美学体验,也在孕育一种新的审美快感。但岁月留下的沉浸式阅读不能摒弃,如果只依赖“倍速”意味着会忽略中间过程,相匹配的体验能力和思考能力也会下降。
当“倍速”成了大众生活新习惯
网络时代,碎片化阅读蔚然成风,人们在铺天盖地的信息中抓取最有兴趣的。为了吸引大众,顺应速读需求,各种网络平台也推出快速视听的丰富内容吸引大众,而快节奏的生活也让人们渴望用短时间获取更多内容。
“每天工作很忙,下班了还要照顾孩子,所以临睡前一两个小时就想在网络上多做点事情。”家住高新区的白领杨洁描绘了她的睡前日常,在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刷感兴趣的短视频,然后在腾讯、优酷等视频网站点击“倍速”用1.5倍速追热播剧再发发弹幕。在微信公众号上报名了几门课,每天几分钟就能学一节。“感觉身边朋友都差不多这样,我还不算最追求效率的。”杨洁说有的朋友已经不追剧了,就在微信热搜排名上了解热播剧的最新“梗”就够了。
追求倍速,似乎成了一种普遍现象。去年南方都市报在网上发起了一个关于倍速的调查,参与的网友近八成为上班族,超六成为90后。调查显示排名最高的是倍速追剧,占受访者的68.2%。其次是“倍速看视频节目”和“边听音频边做其他事”,分别占到59.1%和47.7%。在选择倍速模式观看内容的类别中,音乐娱乐内容以68.2%居榜首,而历史人文类与知识技能类内容也占到了45.5%。选择“倍速”的原因占第一位的是“掌握更多的谈资”,有56.6%的网友选择此项;排名第二的则是“为了职业发展提升技能”。
从目前来看,倍速体验的内容、方式,也在不断更新、提速,带来了惊喜也带来了质疑。例如央视的《国宝会说话》每集5分钟,以全新视角认识读懂中华文化;还有纪录片《了不起的手艺》,每集十几分钟用电影品质介绍非遗技艺。但也有视频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推出“5分钟看一部电影”“5分钟读完一本名著”等,力图把倍速带入经典阅读之中从而引发争议。那么,倍速阅读到底会改变什么?
“速食”阅读的后经典时代到来
“其实每一个时代,技术条件都与社会文化思潮紧密相连。技术能直接影响到文化的生产和人的审美习惯与感受。”陕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数字人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牛鸿英告诉记者,技术决定了不同时代阅读体验的内容与形式。例如早期的诗歌传唱,再到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如今网络时代让信息急速膨胀、信息量急速增加,带来了一个巨大的变革,让人类的美学审美体验和认识世界方式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她认为网络带来的文化传播和消费审美方式和之前完全不一样了。“过去的时代慢,所以是沉浸式阅读。当时文化传播的方式和文化生产的内容,是追求主题意义的经典时代。”她认为今天可称之为后经典时代,就是碎片化、快速的,信息量大的,但其实是在孕育一个新的审美快感。“要看到迅速阅读的美学体验和这个时代相呼应,不能单纯与过去相比较来做价值判断。”
牛鸿英认为,网络带来的后经典时代,一方面让人的知识体验增加了广度,人们可以快速搜集到自己喜欢的内容。另一方面,碎片化的信息在互相碰撞中会产生一种新的美学审美快感,一种生命潜在的愉悦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过去的经典阅读是沉浸式的个人体验。后经典时代美学体验则是一种分享式、互动式的。”她说通过这种快速阅读和碰撞式分享,让个体的参与本身成就了一个阅读过程。“参与和分享本身显得更重要,和社交行为又关联起来。”她认为后经典时代,有助于更多信息的碰撞,带来创意更新的来源,也产生了更多更新的体验,会加速生命体验的浓度和强度。
牛鸿英同时也认为,后经典时代和经典时代并不对立。它是时代的一个必然,是一种新的东西,带来一种新的体验,可能也是对人类生命潜力的一种新的挖掘。
“倍速”时代也要适当“慢下来”
“如果始终处在倍速体验中,长此以往人们的思辨性和思考性会不会受到影响?”西安心沁源心理中心主任、高级心理咨询师郑敏一直担心的是:倍速阅读习惯可能会让人越来越热衷于迅速知道问题最突出的核心点,让自己快速做出判断和理解。这种倾向性的心理需求,就是想要很快得到结论,不想用太多时间进行深度理解和思考。她认为这种思维习惯是节省了时间,获得了高效率,但同时思考、理解功能可能会下降。
如今发达的网络让人们应对很多问题时都可以通过搜索找到答案,得到一个核心要点的解读。“应该说很多方面概括得还可以,很全面,也是正确的。但是产生这个结果的过程,容易被人们忽略掉,从而丧失了对事物深度体会的过程。”郑敏认为,长期如此就会逐渐丢掉思考的习惯,也不愿意对事物进行深度的体会和理解。“这样的坏处是大脑的思辨性可能会减退,因为人们不愿意思考了。”她提到,长期如此人们对事物的感知力的功能也会相应减退。特别是青少年,他们正处在一个大脑发育和思考能力,感知力和体会的发展期,如果速食阅读太久了,这两个功能就会得不到发展。
“近期在我接受的咨询中,就发现不少大学生在人际关系处理上习惯于在百度、知乎上寻找答案,却不愿意和出现问题的对方进行沟通和了解。”郑敏说如果是知识类问题,在网络上找答案是可以的,但具体到人和人之间的情感情绪问题就不适用了。而这种只追求快速解答的思维,会让人对事物的感知力,知情意的功能有所减退。“沉浸在倍速带来的文化冲击,容易让人缺少对人的情绪的感知力和心情体会,反而是着急下结论要结果。”她说这样发展下去,人际关系都会有影响。
“无论怎样,还是要花一定时间慢下来,沉浸式阅读也好,思考一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也好,与人相处愿意倾听和感知对方更好。”郑敏认为,虽然网络时代让人们习惯于越来越快速的视听体验,技术更新也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不能对所有事物倍速体验、对待所有问题都只要答案,毕竟人生体验也是非常重要的。
新闻推荐
华商报讯(记者张静通讯员张夏欣)7月26日,西安市“周末哪里去道德模范陪你一起做公益”灞桥专场暨灞桥区道德模范视频发布仪...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