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水得名 碧波不再

西安日报 2020-07-26 05:24 大字

龙渠湾街景。

■记者杨旭文/图

西门里的几条巷子都颇具特点,如因骆驼商队在这里歇脚而得名的骆驼巷;因临近城墙的登城马道而得名的南、北马道巷;因是陕西贡院正门前大街而得名的贡院门等。其中,还有一条叫龙渠湾的巷子,虽然位置并不那么显眼,但凭街名就能勾起人的浓浓好奇心。如今,这里显然已难觅与水、渠有关的印记,那么,曾经的龙渠湾又是怎样一番景致呢?

据《西安市地名志》载:龙渠湾,位于西大街西段南侧,北起西大街。龙渠湾并不是一条笔直的街道,它的南段向西一拐,与城墙根的南马道巷相接。明成化年间筑通济渠俗称龙渠,由闸口村引河水供府城饮用,水由西门南侧涵洞通入城内,此地系龙渠的弯道处,得名龙渠湾。1966年改称反帝十巷,1972年恢复原名。

西门内南侧紧挨着的是一个小广场,一过小广场稍加注意就能发现写着“龙渠湾”的路牌,这条小巷便是龙渠湾了。顺着此处走进去,东侧有一条东西向的小巷,名叫“菜坑岸”,菜坑岸的南侧又有一条南北向的巷子,叫“白鹭湾”。不难猜出,这三个街名都与水有关。

西安市地名研究者葛惠先生考证,明清时,龙渠经过在此积成一个大水池,常有白鹭在湖里觅食,故名“白鹭湾”。菜坑岸在龙渠湾东侧,因在龙渠旁且多有菜园得名“菜坑岸”。新中国成立后,入水涵洞尚在,1983年整修城墙才将洞口封没。

龙渠湾、白鹭湾、菜坑岸一起,逐渐形成了一片生活区,多是一些有年代的居民楼和售卖生活所需的各种小店。近来,西安多雨,一个雨后初晴、阳光微热的午后,这一片恢复了几分人气。路边小卡车上摆放的水果香甜诱人,商家麻利地为顾客装袋、称斤;路旁的小餐馆时不时迎来几个熟客,不用过多言语,店主就能默契地端出一碗多放辣子的油泼面;拐角处的菜店门口,相熟的老姐妹坐着小板凳,闲话家常……缓慢悠闲的生活氛围,与西大街的热闹截然不同。

走在街道上,能明显感受到这里的地势比周围要低一些,尤其是白鹭湾的街边小店,门前都有几节台阶,也印证了这一点。坐在路边歇脚的周奶奶说,她就出生在龙渠湾,以前住在龙渠湾一号,现在在白鹭湾居住。周奶奶回忆,龙渠湾附近是曾有一个大水池,周边是一片菜地,过去这里人也不多,算偏一些的地方。

我们也得以在作家朱文杰的《外婆的白鹭湾》一文中了解到一些龙渠湾过去的样子:“到1966年前后,龙渠湾还有二三亩大的水池,我们叫涝子。夏天常有小孩下水游泳,涝子旁有大青石,供妇女洗衣服时用棒槌捣衣。当年没有肥皂、洗衣粉,老百姓靠皂角树上的皂角,水泡后,用棒槌砸出汁来洁衣除垢。”

近两年,随着全市老旧小区改造的推进,龙渠湾、白鹭湾的居民楼也开启了改造之路。土黄色的钢管沿街搭起,人们小心翼翼地从下面走过,挂在墙上的改造通告和介绍,详细说明了改造的范围和改造后的规划效果。“改造可是好事情,我们都很支持。改造之后的环境肯定会更加好,安全度也得到提升,大家的生活也会更加幸福、舒心!”周奶奶说。

在路边居民楼的外墙上悬挂着红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牌,小区门口的黑板上也有社区工作人员用粉笔写成的“创建国家文明城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宣传语,营造了浓浓的创文氛围。

时光晃晃悠悠,老街道不仅收藏着历史与记忆,也见证着人们有滋有味儿的生活。而在日益现代化的时代中,老街道也在印记历史的同时,迎接着属于自己的新面貌,不断焕发出新活力。

新闻推荐

优化组织 缩短时间 管理精细 施工巧安排 利民“不添堵”

航天西路施工将双侧围挡改为单侧围挡,极大缓解了路面交通。■记者拓玲文/图近日,西安市“三改一通一落地”工...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