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黄村”的碑文 □黄伟兴
骊山下有条戏河,一些地图将其标注为“溪河”,实为错误。戏河裹挟着厚厚的红土,由东往西再往北,在大地上画出一个鲜艳的“厂”字后便流入渭河。戏河边上有四个以黄姓人为主的村子,即我家所在的八里黄村、南面的柳沟黄村、东南方的代王庙以及西北方的西黄村,四个村子合称“四黄村”。
小时候曾听大人们讲,“四黄村”是移民形成的。据说早年黄姓先祖领着四个儿子由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迁来,老大居沟南柳沟黄村,黄姓祖坟也在柳沟黄村,其他三弟兄由柳沟黄村迁出,老二居西黄村,老三居代王庙,老四则居住在我们八里黄村。
四村黄姓同宗同族,所以对祭祖一事非常重视。上世纪50年代前,每年清明,四村黄姓男人都要去柳沟黄村的老坟祭祖。仪式由四个村子轮流主持,轮到哪个,几十亩坟产的地租便由哪个村子负责收取,充当祭祖时的花费。仪式完后,村上支口大锅,做一顿好吃的,尽是些平时见不到的油饼、油糕、麻花之类的油炸食品。前来祭祖的村民聚到一起,油饼熟了便拿走,或坐或站,边吃边与旁人说话,吃一个没够再到锅边去拿。散伙时大人还会用毛巾或者帕子包上几个,拿回家给女人孩子尝上一口。
2012年,我为临潼区地方志办公室编辑一本叫《村落记忆》的小册子,工作展开后才发现,我对自己村子的来龙去脉知之甚少。为了搞清楚黄姓宗族的来历,我特意询问了村上的九旬老人,但他们的记忆十分模糊,语焉不详。几番寻访后,我搜集到了一些信息:据说我们黄姓祖先原居山西洪洞县枣园村,后来迁到临潼,历代先祖中有人官至监察御史,只言片语的信息让我一筹莫展。恰巧此时,我原在华清中学的同事黄悦平先生向我透露了一则重要信息:“四黄村”原先有一座很大的墓碑,上有大段碑文,记载应该更详细一些。我忙询问墓碑的下落,黄悦平先生告诉我,这块碑2004年平坟时被推土机所毁,碎块已不知去向。我一听有些灰心,但事后一想,或许哪家人尚留有拓下的碑文。
于是我几番寻找,终于在一同族处得见一张大红纸,上面所拓正是黄悦平先生所说的碑文。这通碑文名为《黄氏二门始祖讳希颜碑文》,全文如下:
“尝思万□□□大人希颜之恩□□之□通□□难报此恩之大典斯由两□□公本山西平阳府洪洞县枣园村人也大元末年避刘贼乱止斯邑先于柳沟尔东十居焉□□□□□□□□始祖至四世俱未名五世祖一讳辉官至监察御史一讳仰山六世祖长讳希孟次讳希颜三讳希文四讳希武长乃居柳沟三迁代王庙四迁谷北里二迁兹村即余南北堡之始祖也合村世食祖德意欲立碑图报乃世远年湮坟内多塚其墓难必其是至名讳亦未知否聊即柳沟老坟碑与神轴可参考者谨志之并地数亦附记于后立于茔中以明德以愚诚并以昭示来讳云尔
计开地:南长二十二大尺零七寸
北长二十一大尺零六寸
东阔十八大尺一小尺六寸
西阔十八大尺四小尺六寸”
以上碑文刻在碑的背面,而碑正面镌刻的是:
“黄氏二门始祖讳希颜之茔在中
邑庠增生孙拜首
大清咸丰九年岁次己未二月毂旦
南北堡合村孙等同上石”
仔细研读这通清咸丰年间碑文,我终于得知:黄氏先祖原居山西洪洞县枣园村,于元末“避刘贼乱”迁至柳沟黄村。我在查阅史料后得知,碑文中所谓的“刘贼”很可能是元末由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这支起义军当时由河南进入山西,与元将察罕帖木儿作战。
碑文中虽言“始祖至四世俱未名”,但对于五、六世黄姓先人的记录却比较详细,比如那位监察御史在碑文中就有记载,他便是黄姓五世祖黄辉。由碑文得知,黄姓六世祖弟兄四人,老大黄希孟,居住在柳沟黄村;老二黄希颜,居住在余南堡,即现在代王街道安沟村的西黄自然村;老三黄希文,居代王庙村;老四则是我们八里黄村黄姓的嫡世祖,他老人家名叫黄希武。从碑文又知,八里黄村过去又名“谷北里”,“谷”当为村南三里外的戏河沟。
碑文中还提到了“神轴”,上面也有对先祖的详细记载。但从村上九旬老人口中得知,“神轴”已于多年前被烧毁,知悉其文字的人也已去世。尽管“神轴”的失传使我的调查留有一丝遗憾,但当我把得到的信息记录下来时,内心依然感觉到满满的收获。如今关中有不少历史悠久的村落,但能留有像《黄氏二门始祖讳希颜碑文》这样资料的少之又少。“四黄村”碑文能够发现并及时流传,无疑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这些古老的信息能够极大地丰富乡村历史的内涵、扩展乡土文化的外延。
新闻推荐
火车站南站房站前广场及进站口改造完成 旅客进站乘车更加便捷通畅
6月20日,西安火车站南站房站前广场及进站口适应性工程改造完成投入使用,旅客进站更加方便、快捷。(记者郝钟毓摄)本...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