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核磁共振可能查不出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误诊率达23.5% 确诊主要凭医生经验

华商报 2020-06-17 01:50 大字

66岁的高女士是小区里出了名的“麻利人”,11年前退休后便每天在家照顾孙子,锻炼身体。9年前,她突然发现自己的动作变得比较慢,还出现了左手颤抖的症状,她以为是劳累所致,并没有在意。

“后来过了半年,手抖越来越严重,动作也越来越慢。”高女士回忆说,“又过了两年,我又相继出现了行动缓慢、上肢颤抖、走路不稳、走路向前冲刹不住的现象,这时候我怀疑可能不是小病了,赶紧去社区医院看,可是各种片子也拍了,核磁共振检查也做了,没发现毛病,医生给我开了活血化瘀的药让我回去服用。”

这些药并没有改善高女士的症状,随着情况越来越严重,6年前,高女士来到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就诊,确诊为帕金森病,服药后治疗效果比较明显。

帕金森病早期症状常被误认为是老年人正常现象

“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状常被误认为是老年人的正常现象,例如颤抖、走路不稳、动作缓慢僵硬、少言寡语等,这导致患者就诊率非常低,常出现漏诊现象。”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教授王学廉表示,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1.7%,其中仅有3.75%的患者初发病时意识到自己患病,并且误诊率高达23.5%。

可高女士的病情为什么CT、核磁共振没查出来呢?王学廉提醒,目前帕金森病的确诊主要凭借医生的丰富经验,依靠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常规的辅助检查手段,其中仪器排查的最大作用主要是为了排查其他的脑部病变,并不是直接检测帕金森病,因此,误诊率也很高。

帕金森按症状分为五期

一期患者仅单侧病变

出现哪些症状,你可能就需要怀疑自己是不是得了帕金森病?王学廉指出,原发性帕金森病按症状进展一般分为五期,处于一期的患者仅单侧病变,单侧手抖、脚抖或有僵硬感,走路不如平时利索,拿东西不稳;二期的患者表现为双侧轻度病变,双手抖,甚至全身抖,僵直加重,扣纽扣、拿筷子等日常活动变得困难,走路吃力,平衡感差;三期患者会出现双侧病变,抬腿困难,走路小碎步、拖步且身体前倾,易跌倒,吃饭端不稳碗,夜里翻身、洗澡等日常活动需要家人帮助;四期的患者则处于严重病变,常不自觉地流口水,吞咽困难、进食缓慢,表情呆板、运动艰难,日常生活离不开家人的护理;五期的患者基本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身体局限于床上或轮椅中,大部分患者只能长期卧床,坐下后不能自行站立,卧床后不能自行翻身。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应该立刻到医院专科就诊。

药物治疗“蜜月期”后可选择手术治疗

西安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刘志勤表示,帕金森病是一个慢性进行性疾病,需要“早诊断、早治疗”,帕金森病患者刚开始都需要选择吃药治疗,控制“抖、僵、慢、走不稳”等运动症状。患者吃药后,运动功能几乎能恢复到和正常人一样,甚至周围人都看不出这个人患有帕金森病,这叫药物的“蜜月期”,一般会持续三五年。但随着病情的进展,药效会慢慢下降,或者只有加大剂量才能达到原来的药效,说明“蜜月期”将要结束了,而药物的蜜月期结束后,可以选择做脑起搏器手术。

“像案例中的高女士,6年前进行药物治疗效果很好,但时间久了,药物作用逐渐不明显,就只能选择手术治疗,而我们给她做了脑起搏器外挂测试手术后一周,她的“慢、抖、走不稳”的现象基本消失。”王学廉表示,脑起搏器手术可以控制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如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等,减少症状波动,改善患者日常的生活能力。

由于帕金森病确切病因至今未明,从临床看,年龄大、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均可能参与多巴胺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过程。刘志勤建议,该病的预防首先要从重视老年病(三高等)做起,远离有毒化学物品(农药),加强体育锻炼及脑力活动,适当喝点绿茶和咖啡。华商报记者 孟洁

新闻推荐

西安钟楼:75天后再见面

6月14日,工人搭建抢险加固修缮工程脚手架。近日,西安市钟鼓楼博物馆在坚持“不改变文物原状、最少干预”的基本原则下,对钟...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