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的意见》 推进西咸一体化发展 加快建设西咸都市圈
近年来,西安市进一步扩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高速公路网络布局,加快推进西咸一体化建设,全力打造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和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图为西咸北环线高速公路。(首席记者 李明 摄 资料图片)
本报讯(记者杨耀青)昨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发改委、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的有关情况。
着力破解产业布局不优等突出难题
近日,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建设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的意见》。
“《意见》起草制定中,我们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通过广泛调研,着重分析了其他中心城市建设具体思路和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总体定位、目标要求和重点任务。”据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紧扣“国家中心城市”这个关键词,重点打造“三中心两高地一枢纽”,强化面向西北地区的综合服务和对外交往门户功能,促进西北地区繁荣稳定。
突出“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意见》着力破解开发区定位不清晰、产业布局不优、空气质量不高、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突出难题,统筹城市布局的生产、生活、生态和安全需要,使城市成为更健康、安全、宜居的高品质生活空间;强化“辐射带动”这个要求,《意见》从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上统筹城市建设布局,完善西安城市发展规划战略,推进西咸一体化发展,加强与周边城市协同联动,带动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努力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
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万亿元
《意见》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文件,共6部分、23条。坚持高质量发展导向,加快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中心城市;多轴线、多组团、多中心推进城市建设,提高辐射带动能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丝路科创中心;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建设对外交往中心和丝路文化高地;大力发展“三个经济”,建设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和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到2025年,创新环境、开放环境、宜居环境、营商环境、法治环境明显提升,综合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全面提高,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万亿元,进出口总值达到800亿美元,研发经费投入支出占GDP比重保持在5%以上。到2030年,“三中心两高地一枢纽”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加快推进,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大幅增强。
加强城市规划建设,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建设宜居城市、韧性城市、智能城市。推进西咸一体化发展,支持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加快建设西咸都市圈。依托关中平原城市群联席会议制度,支持西安与关中平原城市群各市区开展务实合作。支持西安布局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大科学装置、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前沿技术创新平台。推动西安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工业强基、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等国家重大专项和省级各类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倾斜支持西安发展先进制造业,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建设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
加强高品质服务供给,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对西安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支持办好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推动中欧班列(长安号)高质量发展,稳步提高运营能力,建设西安集结中心,加快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商贸物流枢纽、重要产业和人文交流基地。支持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持续拓展航线网络,用好第五航权和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支持西安港与天津港、青岛港、宁波港等加强合作,优化“飞地港”布局,吸引沿海港口在西安布局“无水港”。
加快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
又讯(记者杨耀青)记者从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西安市全力谋划加快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努力开创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新格局。
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西安市以“三个经济”发展为切入点,以“通道+枢纽+网络+产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新枢纽、新通道、新生态、新模式、新产业”高质量产业发展为路径,支撑和引领西安建设世界级内陆国际物流门户枢纽城市。充分利用西安国际港务区已经形成的“铁、公、空”多式联运资源,积极织密干线、支线运输网络,依托西安良好的先进制造业基础,加快融入全球产业链布局。利用好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建设重大机遇,培育现代商贸流通业,扩大商贸聚集和规模发展,打造国际性商贸物流枢纽。
新闻推荐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飞秒激光微创手术机器人系统”项目在西安市启动
本报讯(记者张潇)近日,由西安交通大学牵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单位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