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家祠堂的光阴故事

西安日报 2020-05-24 05:46 大字

温氏宗祠布局示意图作者根据老人回忆绘制的温家祠堂示意图(温化冰)温公宗祠布局示意图

○温小兵温化冰

今天活跃兴盛在西安市鄠邑区蒋村镇蒋村的温氏家族,于明洪武年间由草堂镇宋村迁徙而来,几百年间由一户人家发展成为有四百多户、两千多口人的大家族。其间温氏曾有很长一段时期家道中兴、人丁兴旺,族人为了光前裕后相继建起了三座祠堂和一座戏楼:温公宗祠(老户祠堂)、温氏宗祠(南户祠堂)、西户祠堂和温家戏楼,分别位于路南和路北。

据家族中的老人们回忆,温家三座祠堂非常讲究,所有墙体为青砖硬面,门窗精雕细刻,用料上乘、布局大气。尤其是有的房屋根基处理令人称奇,据说承重墙的根基除夯土之外,里面均铺有很厚很长的整块松木板,很好地防止了下沉现象。

温公宗祠也叫老户祠堂,是温家总祠堂,也是温家最早的祠堂。祠堂为五间四进:前房、厦房、(圆门)、献殿、正房。

前房为五间两层,一层中间是通道,两边各是一个房子,二层是木板楼,外观为板门结构。一层和二层上下平直,没有层台。一层大门位于南北通道中间位置,这样既显大气,又可以防止大门日晒雨淋。大门为黑漆实木门,材质是上好松木,厚约二十厘米。门上有两个大铜环,铜环底座为铜铸花型,门上排列有直径一二十厘米的黑色木质门钉,很是富贵。大门上边有一方木质牌匾,匾上刻着“温公宗祠”四个正楷字,大门上边内侧也有一方木质牌匾,匾上刻着“昭兹来许”四个字。门槛高约六七十厘米,厚约十五厘米,门槛两端前有一对石狮子,极其威严。

前房后为东西厦房,南北长,各约五间。厦房门窗均为精美的彩色雕花格子,门的下半部分为木板,上面阳刻着大花瓶和插花,门的上半部分和窗户均为镂空雕花格子。厦房后有一圆门,圆门两边的墙面上有精美的砖雕壁画,墙顶是琉璃瓦檐。

走进圆门便是献殿,献殿三间有余,因屋顶呈拱形又名拱棚。每逢祭祀,族人便把祖先的牌位从后边的正房搬到拱棚内举行仪式。献殿没有前后门,中间通透无阻。献殿前檐墙上左右各有镂空雕花格子窗一个,房檐为虎形滴檐。

正房不足五间,里边常年供奉着祖宗牌位,因人丁兴旺牌位众多,新中国成立后蒋村周边流传的一句歇后语称:“温家的先人一等一等(一阶一阶)”。

温氏宗祠也叫南户祠堂,为五间三进:前房、(二道门)、厦房、正房。

前房为五间一层大房,内有板楼。黑漆大门为上好松木材质,上阳刻着大花瓶和莲花,也有黑色圆形大门钉整齐排列。大门两边各有房子一间,曾为商铺。大门上边有大木匾一方,刻着“温氏宗祠”四个草字,遒劲有力,据说是南户用十多担麦子请于右任的外甥周伯敏题写。南户祠堂有中式木架大灯笼一对,直径约一米,高约一米五以上。木架为楠木材质,灯笼外围挂有珍珠链,很是气派。据说,这对灯笼是用三大车上好松木在西安买的,每逢正月南户祠堂就挂出灯笼。由于灯笼大而且沉重,每次挂灯都要动用吊绳。大门两边还有花型石鼓门墩一对,高约一米多。

前房后是二道门,二道门其实是一个过道,没有门扇。二道门的门两边是青砖墙面,两边墙面最内侧是一副砖雕对联:上联是“有本水能流至海”,下联是“半开花不坠于风”。二道门正上方中间是四个砖雕字“尝烝祠禴”,正上方中间背面也是四个砖雕字“敬宗收族”。

走过二道门就是东西厦房,南北长,各约五间。门窗也是彩色雕花格子,图案主要为彩绘大花瓶和莲花等,做工精细、木材极好。东西厦房各有四个窗子,窗子除镂空雕花外,各套雕一个字,东厦房是“春秋匪懈”,西厦房是“奉先思孝”。南户祠堂的厦房特点是房檐较长,房檐台较宽,且各有四根立柱,形成了檐廊。檐廊南与前房相接,北与正房相连,下雨天人们来回走动也不会淋雨。

厦房北边就是正房,为大三间,里面整齐地供奉着祖宗牌位,这里也是主要祭祀场所,门窗一应精美雕花、庄严肃穆。

西户祠堂坐南朝北,紧邻温家戏楼。西户祠堂有三间正房,前面有一门楼,门楼两边也是砖雕壁画,正房内供奉祖先牌位。

可惜的是,在岁月的流逝中,温家的这三座祠堂和一座戏楼相继被毁或被拆,昔日精美的建筑只存在于老人们的记忆中,但温氏家族依然在关中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并不断壮大,2019年正月初一,温氏家族的祭祖仪式会聚了上千族人,他们也以这种形式告慰先祖,温氏还将在未来书写更多家族传奇。

新闻推荐

大唐芙蓉园将于 本月底恢复正常售票

本报讯(记者杨旭)记者昨日获悉,5月30日起,西安曲江大唐芙蓉园景区将恢复正常售票,日常开放入园通道为园区西门(御苑门)和南...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