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新兴区域教育新亮点 对话西安国际港务区教育局副局长陈朝华

三秦都市报 2020-05-19 00:55 大字

西安国际港务区地处西安城市东北部,总面积90平方公里。从2016年7月至今,全区教育投入超过15亿元,而且逐年递增,投入可以说是跨越式提升。截至目前,全区中小学共计19所,在校生规模1.5万人,学位充足。本月,这里又新组建两个紧凑型市级“名校+”共同体,区级名校加全覆盖。那么三年规划,对这个新兴区域教育带来了什么?记者采访了西安国际港务区教育局副局长陈朝华。

投入逐年递增今年新增学位超过7000个

记者:三年内,将新建改扩建学校18所,目前进展如何?何时可以投入使用?这18所学校可以增加多少学位?区域分布是哪里?

陈朝华:去年教育大会以来,按照《西安市基础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港务区将新建、改扩建18所学校,其中新建14所,改扩建4所,新增学位超过17670个。2020年,将新建、改扩建学校6所,新增学位超过7000个。目前,6所学校均已完成主体封顶,今年秋季,将进行首批招生。铁一中陆港中小学今年9月一期投入使用。

国际港务区随着众多大型产业项目和地产项目的落地,导入了大量外来人口,区域内人口密度比较大,对应的学校数量较多,开班数量也随着人口迁入的进度逐步增多。目前,港务区内主要以提升原有学校办学质量为主,同时也逐步促进全区教育均衡发展。

“引入”优质资源缩短城乡教育差距

记者:市级“名校+”联合体,又新增陕师大、铁一中两所“委托办学”紧凑型的“名校+”,这两所学校可增加多少学位?对区域教育发展可以带来哪些变化?

陈朝华:国际港务区已通过全托管模式的紧凑型名校+,引入了陕师大和铁一中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全新的教学管理模式,新建的西安国际港务区陕西师范大学陆港小学,以及西安国际港务区铁一中陆港中小学,全面建成后,可提供优质学位11200个。其中今秋铁一中陆港中小学一期投入运营。

此次港务区与陕师大、铁一中合作办学采取“名校+”的全新模式,通过名校+全托管模式,使园区在短时间内实现办学质量提升,让辖区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这标志着港务区“港—区—城”迈入发展快车道。也标志着国际港务区在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同步发展,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同步发展每年500多外来务工子女就读

记者:港务区在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上有哪些举措?将要开展的工作有哪些?

陈朝华:这几年,港务区一些原有的乡村小学加速撤并,学生流入周边较好一些的中心小学或者自建学校,加速了薄弱学校生源流入周边相对较好的学校。

今年9月份,新建的柳树余小学开学将能承载24个班的教学规模,这个学校完全按照高标准设计建设,学校的管理按照“一长多校”的模式,充分将区内优质的资源向相对薄弱区域导入,促进辖区内教育教学的均衡发展。

这两年,每年大概有500多位的外来务工子女上学需求。随着学校新建、改扩建的深入,未来将为外来务工子女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环境。

“一校一策”带动提升设立200万元用于教师激励

记者:在西安市33所公办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里,咱们区有哪些学校?将如何提升?

陈朝华:在全市33所公办义务教育初中提升工程里,港务区有1所77中纳入。针对薄弱学校我区已制定了“一校一策”的提升方案。今年,区上设立200万奖励基金,调动一线教师的积极性。加强“家校融合”,将学生、家长、教师等三方联系起来,合力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陈朝华对记者说,2020年秋季入学情况的摸底工作已经展开了,这次摸底主要通过从公安和住建部门获取一些人口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初步摸底的情况看,港务区一定能够确保区内孩子平稳入学。

本报记者农思思

新闻推荐

2020年我们冲向前! 心系群众人民至上 抓好十大惠民实事重点工作

1改善出行交通条件——增加地铁运营里程83公里,5号线一期二期、6号线一期、9号线年底开通试运营;开工建设地铁...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