跻身“2019中国光学十大进展” 西安交大团队超快成像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西安日报 2020-04-14 02:28 大字

陈烽教授(左)正在和团队一起工作。(受访者供图)

■记者张潇

“未来应用这项技术,将会革命性地推进科学进步。比如有望搞清楚光合作用叶绿素吸收光子、光能变成化学能的过程,那么能源转化率就会高很多。再比如,如果可以研究清楚新冠病毒在分子层面的瞬态作用机理,对于抗疫都会有帮助。”西安交通大学陈烽教授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2020年3月20日,中国激光杂志社发布了“2019中国光学十大进展”,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部陈烽教授团队的“压缩超快时间光谱成像术”成果入选。据悉,这是该研究团队继入选“2015中国光学十大进展”之后第二次获得殊荣。

超快过程研究的“前世今生”

“这种新型的‘压缩超快时间光谱成像术’(CUST),在帧率、帧数和精细光谱成像等方面,突破了现有超快成像技术的局限。”陈烽是西安交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任中国科学院瞬态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和学科带头人,2002年任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超快光子学和微纳光子学、飞秒激光微纳制造、激光仿生微纳制造等。多年来,他在上述领域开展了大量原创性研究,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8篇,封面文章16篇。

人眼的视觉暂留时间一般为0.1-0.4秒。当变化过程短于0.1秒时,受眼睛时间分辨率的限制,我们就无法看清变化过程。比如要看清高速奔跑的骏马四脚是否同时离地,就需要毫秒时间分辨能力,这就需要高速摄影技术。影片中的高速摄影,是使用高速摄像机把转瞬即逝的快速变化过程记录下来,并以慢动作放映,从而可以显示肉眼看不见的瞬间动作。要想观测超高速现象或超快过程,就需要更快的摄影技术,这有赖于快速探测手段和技术的革命性进步。

据介绍,上世纪60年代激光的发明,推动了超高速摄影技术的诞生和发展。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给了埃及出生的科学家艾哈迈德·泽维尔(AhmedH.Zewail),以表彰他应用超短激光(飞秒激光)闪光成像技术观测到分子中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如何运动,从而有助于人们理解和预期重要的化学反应,为整个化学及其相关科学带来了一场革命。2001年,奥地利科学家首次实现了阿秒光脉冲的产生,宣告超快科学进入了阿秒时代。

多方面突破现有超快成像技术

一直以来,如何通过一种全新的超快成像手段,同时获得超高时间分辨率、超高帧频和超高光谱分辨,实现对一个瞬态过程完整准确的记录,是超快过程研究领域广泛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

“1999年诺贝尔化学得奖者AhmedH.Zewail基于抽运-探测(Pump-probe)技术提出的飞秒化学,使人们对于超快过程的研究延伸到了飞秒尺度。但由于抽运-探测(Pump-probe)技术每次只能获取超快过程的一个片段,所以仅适于观察稳定且可重复的超快过程。”陈烽表示,他所在的团队与香港城市大学王立代博士团队合作,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压缩超快时间光谱成像术”,通过单次曝光即可实现对瞬态过程的完整记录,在帧率、帧数、和精细光谱成像等方面突破了现有超快成像技术的局限。

陈烽介绍,该技术是探索各种未知瞬态过程的一项关键核心技术,如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运动、超短激光脉冲作用材料时发生的瞬态非线性过程等。超快压缩成像通过对飞秒激光进行数字编码,并在时间和光谱维度上进行压缩和解压缩,从而能够同时实现高速度、高帧数以及高光谱分辨率。超快压缩成像的超高帧率可以达到3.85THz(万亿赫兹)和亚纳米级超高光谱分辨率。研究人员通过这种超快压缩成像技术,实时记录了飞秒激光脉冲的传播、反射以及自聚焦等持续时间达到33皮秒的超快物理过程。

该成果使得长时间、宽光谱地记录飞秒影像成为可能,将推动更多涉及超快过程的极端物理、化学、材料和生物学的研究。例如,记录超短脉冲激光作用材料时的各种瞬态非线性过程、先进材料微结构中的瞬态光子和声子传播、记录神经元中电信号的传播过程等。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尖物理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新闻推荐

西安明最高温30℃ 早晚温差大适当增减衣

本报讯(记者陶颖)最近几天,西安天气持续晴好,但早晚温差依旧较大,有网友表示,一天犹如过两季,早晚“凉凉”午后微热。提醒大家,关...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