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加快推进“三改一通一落地”工作 用“绣花工艺”整治背街小巷 用民本情怀为城中村棚户区改造升温
改造中的乐游东路新民二巷老西安记忆文化墙火车站北广场周边棚户区改造项目西安国际港务区杏园村项目
背街小巷,虽然“背”而“小”,却是一座城中,最能承载烟火气的地方。城中村与棚户区虽然居住环境不甚令人满意,但也承载着千万人的生活与梦想。西安市在“三改一通一落地”工作中,始终将百姓需求放在最重要的位置,用“绣花工艺”整治背街小巷环境,用民本情怀推进城中村棚户区改造。
背街小巷改造
乐游东路
打造古今融合的街巷风貌
乐游东路全长约710米,比邻大雁塔北广场,该道路建成年代久远,基础设施不全,综合风貌差,与周边区域特别是大雁塔景区反差强烈,需要结合街巷历史文化特色和周边街区风格进行高品质设计与改造。
结合乐游东路所处地理位置,雁塔区确定了发掘大雁塔辐射区域的历史文化,与大雁塔的历史文化内涵相结合,运用文化符号表达文化信息,展现区域独特风貌特色的设计理念,通过运用现代表现方式,表现古今融合的街巷风貌。
乐游东路提升改造项目于2019年12月开工建设,改造内容包括人行道、围墙、道路两侧临街建筑和商铺、街景绿化及城市家具整治。截至目前已完成总进度19%,整街8栋建筑脚手架搭设已完成,共约15000平方米,预计2020年5月底完工交付。
“过去沿街一排店铺牌子乱七八糟不好看,改造后可以实现环境卫生整洁,对我们做生意也有裨益。”在乐游东路上经营着一家面馆的常师傅告诉记者,乐游东路提升改造施工快一个月了,做生意没受影响,大家都很支持这次的改造工程。
皇城西路
让绿色“长”在栏杆“立”在墙面
4月9日,记者走进新城区皇城西路,这条背街小巷经过提升改造后,沿街墙体以蓝色为主色调,仿照“超级玛丽”游戏关卡情节进行涂鸦,巧妙运用墙体绿化模拟游戏关卡,“马里奥兄弟”“活跃奔跑”在绿色之中,唤起“80后”“90后”心中的童年记忆,让原本略显陈旧的墙面焕然一新、异趣横生,实现背街不背、小巷汇萃。
皇城西路南起西新街,东至西五路,全长650米,因为坐落在明代秦王府城墙的西侧,所以叫作皇城西路。这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背街小巷,也见证了老西安的时代变迁。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工作开展以后,新城区将皇城东路和皇城西路作为示范道路,同时将周边8条道路一并纳入改造提升范围,形成了整体化改造推进的模式。
“我们新城区提升改造的背街小巷有136条,目前已经全部完成了方案的设计和审定。5月底之前,皇城东路和皇城西路两条示范道路将完成改造。”新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杨晖告诉记者,今年年底之前,新城区将完成82条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到明年5月底之前,136条背街小巷的提升改造工作将全部完成。
杨晖介绍,在改造过程中,新城区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深入挖掘背街小巷的文化因素,提高整体韵味。“特别是皇城西路,因为它道路比较狭窄,没有绿化的空间,所以我们就大胆创新绿化的方式,对皇城西路实施多层次的微型绿化,打造了一个空中的花园,附近群众对此非常认可和赞赏。”
针对该路段绿化空间狭窄问题,新城区创新绿化方式,对皇城西路实施多层次微型立体绿化,将PVC-U型排水管切割组合成立体花槽,悬挂于沿街栏杆处和墙面上。花槽内搭配种植了月季、鸢尾、葱兰等易成活、耐观赏的植物,让绿色“长”在栏杆、“立”在墙面,在皇城西路打造了一座“空中花园”。
新民二巷
留住旧时光延续老西安记忆
新民二巷位于新民街中段,古称“宁静里”,寓意生活安宁静逸,巷子为东西走向,西通新民街,东至皇城西路,全长约160米。
由于沿街两侧部分居民“破墙开店”,导致这里道路狭窄,环境不佳,无法行车。为充分保护和发掘老街旧巷的独特文化魅力,新城区先期强力拆除了新民二巷周边6处违法建设,封堵4处“破墙开店”现象,并大力整治“脏乱差”问题,还路于民。
此次提升改造对新民二巷进行特色打造,结合周边建筑“功能色彩、高度”特点绘制了展示老西安记忆的特色墙体彩绘,展出了代表“各年代特征”的老物件,均由附近居民捐赠展示,深受大家欢迎,起到了“延续根脉,留住特色,积淀韵味”的作用,颇具特色。
记者在现场看到,除了老物件的壁挂展示外,道路两侧还绘制着以上世纪80、90年代旧时光为主题的老西安记忆文化墙。这条带着浓浓怀旧气息的街道,受到周边群众和过往游客的喜爱,时不时能看到有人在这里拍照留念。
“都是当年用过的老物件,不禁让人怀念过去,这里承载的是我们的老西安记忆。”81岁的蒋大爷在附近居住了快60年,面对焕然一新的街道,他竖起了大拇指称赞道:“环境越来越好了,住得也更舒心!”
信义巷
设置“口袋公园”增补街道绿化
信义巷位于碑林区柏树林街办,全长460米,由南北巷和东巷两部分组成,街巷空间较为封闭且人口密度大,是西安市老城区最为典型的“背”街“小”巷。
建国路片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周边拥有西北局机关食堂旧址、张学良公馆、高桂滋公馆、十世班禅故居、原统战部办公楼等部分民国时期以及新中国建国初期遗留建筑。“这次的提升改造,我们结合片区周边的历史文化资源,拆旧还旧,凸显我们当地的特色。”碑林区城管局副局长张亮说。
“目前,我们共拆除违建13处,总面积约600平方米;同时,对周边围墙进行整体提升,对政协大院、55号院、6号院等多处围墙顶部进行收口和漏空处理。”张亮介绍,在改造过程中,他们选择对部分墙面进行打磨,显露原有的红砖质感,为街道增加温暖的颜色和历史感。
公共空间的缺失是背街小巷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增补街道绿化和运动、休闲设施,碑林区利用两处违建拆除后形成的空地,计划在信义巷设置“口袋公园”,给周边居民提供丰富的活动空间。目前,信义巷提升改造总体进度完成60%以上,此项任务将在5月底前保质保量完成。
城中村(棚户区)改造
火车站北广场周边棚户区
旧“道北”将换新颜
自强东路北侧火车站北广场周边棚户区改造项目是大明宫遗址区“三改一通一落地”的重点项目,也是西安迎十四运、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的重要板块。作为西安“道北”最大的棚户区,项目改造涉及住户6166户,共20000余人。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该棚户区建筑布局凌乱,建筑物多为老旧多层住宅楼、平房和群众自建房屋等,结构简易,抗震防灾性能低,区域内部道路狭窄弯曲,存在严重的消防及安全隐患。落后的环境面貌和匮乏的配套设施已不能满足群众的正常生活所需。
为打破这一窘状,做好“民生”与“民心”工程,西安曲江大明宫遗址区保护改造办公室积极采用了阳光征收、有情征收、政策透明、三区联动、安置先行等亮点工作方法,为被征收群众提供保障。
同时,大明宫保护办、新城区政府、莲湖区政府携手创新征收方式,打造出区域内首个独立网络智能棚改服务体系,通过官方政策资源微平台,将项目涉及的优惠政策、安置办法、征收动态、咨询解释、福利活动等内容与互联网有效嫁接,使征收内容更清晰、传递更及时、受众更精准,让被征收群众足不出户,尽享各类政策新资讯。
“我在这儿住久了有感情,所以选了原地安置。政府的工作人员上门服务,征求我的意见,对安置的结果我很满意。”附近居民赵廷举告诉记者,原先他居住的房子是60多平方米,安置后的新房有80多平方米,同样还是住在6楼,但新房子里装了电梯,对年纪大的人来说,上下楼方便多了。
浐灞生态区段家村
“阳光拆迁”让群众心里有底
4月9日,记者走访了位于世博大道旁的浐灞生态区段家村地块,这个原本有223户、1076人的村子已经变成了一块平整的土地。从2019年12月5日发布征地拆迁公告,到整村全部完成征收拆除,只用了短短两个多月时间。
这么短的时间完成拆除“秘籍”何在?浐灞生态区世园园区管理办公室土地建设科副科长孙春阳总结说,两区合力、全员无休、阳光拆迁是他们的“三大利器”。
段家村地处浐灞生态区,但行政区划又属于灞桥区,所以拆迁工作由灞桥区、浐灞生态区共同推进。公告发布后,拆迁指挥部工作人员全体放弃节假日和周末休息时间,全身心投入工作。每天不论多晚都要召开例会,对当天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汇集讨论,并协商方案安排下一步工作。
“拆除能这么顺利这么快,最主要的还是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推动阳光拆迁。”孙春阳介绍,为了保障村里群众的知情权、让他们全面详细了解拆迁政策,拆迁指挥部工作人员“见缝插针”进行宣传让村民充分吃透政策,对拆迁心里有底。“让老百姓明白,咱的拆迁不存在啥猫腻,这让拆迁工作赢得了老百姓的极大信任和支持,推进非常快。”
国际港务区骞村杏园村
让村民搬上楼稳得住享受城市发展成果
为保障十四运会主场馆和相关配套用地,国际港务区承担着23个村的拆除安置任务。骞村和杏园村是其中两个,涉及全运村、媒体村、奥体中心广场等核心配套建设,共有1436户、5700多人,目前已全部完成拆迁安置工作。
9日下午的骞村、杏园村安置小区建设现场,机器轰鸣不绝于耳,800多名工人忙碌期间。负责该项目建设的陆港产业公司总经理肖伟介绍,新筑新城二期2019年年初开始动工建设,占地300亩,总建筑面积84万平方米,共有住房3400余套。目前东区主体已经封顶,西区土方开挖已基本完成,正在进行桩基施工,预计年底可以实现主体封顶。杏园村包括建筑垃圾清运等收尾工作已全面完成,目前正在筹划旁边330千伏高压线的落地工作;骞村已平整好土地,正在安排临时绿化工作。
在进行骞村、杏园村土地征收、住户搬迁的同时,国际港务区在奥体中心核心区选择优秀开发商同步代建安置小区,做到了安置房容积率不超过2.5,楼高不超过17层,并让村民以后可以拿上“五证”。国际港务区征迁办副主任梁均平告诉记者,为了让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他们还利用港务区劳动密集型企业众多的优势,对村民进行培训后和企业牵线让他们就业,以稳定的收入来源让他们搬上楼、稳得住,真正过上城市生活。
国际港务区管委会副主任韩利敏说:“港务区坚持将最好的规划设计、最好的建筑质量、最好的配套设施、最好的地段用于安置房建设,拆迁安置同步进行,在项目征收补偿的同时选定集中安置房建设用地,采取知名地产商代建等形式先行或同步建设集中安置小区,让村民住上高品质商品房,享受城市发展成果。”
全市
进度
6月底前完成所有街巷
提升改造方案设计并开工建设
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关乎城市功能、关乎城市形象,也是改善人居环境、方便市民出行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民心工程。随着一条条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工程的陆续开工,市民群众对这项工作的期盼和关注度越来越高。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迎接第十四届全运会的总体安排部署,市政府去年11月21日研究印发了《西安市背街小巷提升改造工作实施方案》,计划在2021年6月底前,完成主城区599条背街小巷提升改造任务。
主要内容包括违法建设治理、机动车及非机动车管控、市政设施提升改造、街景绿化建设、城市家具提升改造、建筑物外立面提升整治、牌匾标识提升改造、架空线缆落地和归顺整理、市容环境整治、丰富街巷文化内涵等10个方面。
任务下达以后,市级相关部门和承担任务的区、开发区以令而动,扎实推进工作开展。截至目前,599条背街小巷已完成方案设计273条,开工建设185条。其中,24条由区级党、政主要领导包抓的示范街巷均已制定任务清单,正按时间节点有序推进,预计今年5月底前完成提升改造。按照全市统一要求,各单位要在6月底前完成所有街巷提升改造方案设计并开工建设。
全市
进度
今年重点城中村(棚户区)项目的
拆除提升工作全部启动
按照市委、市政府“三改一通一落地”整体安排部署,根据《全市城中村(棚户区)改造提升工作方案》,十四运会召开前应完成主要区域和城市主要节点上42个重点城中村(棚户区)项目的拆除提升工作,包括37个项目(涉及2.77万户、9万人)的拆除和5个项目(涉及0.25万户、0.94万人)的整治提升。
据了解,2019年西安已基本完成6个项目拆除(包括国际港务区骏马村、新寺村、骞村、杏园村、上双寨村5个城中村,以及西安特种油品厂1个棚户区)。按照市政府要求,剩余36个项目于2020年全部启动,年底前完成14个项目的拆除及5个项目的提升工作。
今年以来,已完成浐灞生态区段家村1个村拆除工作;已启动20个项目的拆除和1个项目的提升工作,其中拆迁补偿协议进度达到80%以上的有8个、占比42%;还有10个项目的征收及4个项目的提升工作暂未启动,所涉及的区、开发区正在同步开展前期各项准备工作,计划2020年年底前全部启动。
本组文/记者康乔娜图/记者窦翊明
新闻推荐
达达骑手在超市取货记者窦翊明摄本报讯(记者王赫)想逛超市,可以不用出门,点点手指就能配送到家。疫情之下,西安连锁超...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