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渊源

铜川日报 2020-04-08 23:39 大字

朱文杰

清明节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西周以来,墓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尤其在周之都城的丰镐,宗庙地的周原。古人认为“夫祀,国之大节也”。古人对祖先“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祭祖成为衡量人们日常道德规范的依据。

唐朝时玄宗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寒食节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但因两者日子相近,所以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节。《开元礼》规定:寒食通清明,每逢寒食,放假三日。唐代宗“寒食通清明,休假五日”。公元790年,唐德宗下令将其延长至七天,唐将寒食并入清明,突出了祭祖扫墓的主题,同时,唐代清明节还融合了三月三上巳古节祓禊除灾的习俗内容,加入踏青及放风筝、插柳戴柳、荡秋千、斗鸡、拔河、蹴鞠等一系列娱乐活动。王维《寒食城东即事》中的:“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成为寒食、清明与上巳三者融合为一体的有力佐证。

于是,清明节不但兼有节气与节日两种身份,而且包含寒食、上巳两节内容。以户外活动扫墓、踏青等为主,在扫墓祭奠活动中肃穆悲伤,慎终追远,在踏青游春活动中欢乐喜庆,兼具两种情感特征。可以说,清明节是一个融祭祀扫墓、缅怀祖先、欢乐游春于一体的复合型大节。

清明节不仅在节气的选择上与自然精神契合,而且人们的活动也顺应季节、气候、物候的科学变化。敬畏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成为中国传统节日又一鲜明特点。

“清明”一称最早记载于周代,在汉代作为节气而真正形成。西汉时汉武帝命太史令司马迁、落下闳、邓平等人制订了《太初历》,二十四节气从此确定,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具体日期在公历4月5日前后。

清明在“春分”后。《历书》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第一崇尚的风俗应是扫墓。人们会在寒食节到清明节这几天,祭扫坟茔,慎终追远。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杜牧《清明》诗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白杜两诗写出清明节扫墓祭祖悲凄之情,“欲断魂”尤为经典。

孟浩然《清明即事》:“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帝里”即帝京长安,重视清明这一节日。柳宗元《与许京兆书》载: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

隋唐长安城在清明寒食时节,还有斗鸡之戏风靡一时。杜淹《咏寒食斗鸡应秦王教》诗中载:“寒食东郊道,扬鞲竞出笼。花冠初照日,芥羽正生风。顾敌知心勇,先鸣觉气雄。长翘频扫阵,利爪屡通中。飞毛遍绿野,洒血渍芳丛。虽然百战胜,会自不论功。”

斗鸡在中国有2000多年历史,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当时贵族间盛行的活动。《史记》和《汉书》中记载有关于“斗鸡走狗”之事。

斗鸡还讲究有专用场所,斗鸡场为高级娱乐场所,贵族、官宦子弟,包括皇室中人多热衷此道。因之斗鸡场不会离皇城太远,杜淹诗中的“寒食东郊”,说明唐初还在郊外。而唐皇城安上门内东侧,今西安城墙大南门的永宁门内的书院门,有斗鸡场,应该是中唐以后的事了,沿习至今留下大吉场巷,吉与鸡谐音而名之。张仲素为唐德宗贞元年人,他的“先占斗鸡场”应设在皇城内。

唐朝时斗鸡,不仅民间设有斗鸡场,连皇上也喜欢玩斗鸡。唐玄宗曾经不惜重金,在宫廷中设置豪华鸡坊,还派人专门养鸡,作为斗鸡之用。还在临潼华清宫缭墙以内、夹墙之中,置有舞马台和斗鸡殿。

“治鸡坊于两宫间”,则说明斗鸡场也处于两宫间,而书院门大吉场正好处于三大內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之间。

而《陶庵梦忆》有:“一日余阅稗史,有言唐玄宗己酉年酉月生,好斗鸡而亡其国。余亦酉年酉月生,遂止。”唐玄宗“好斗鸡而亡其国”,说得就严重了,可称玩物丧国!当然唐玄宗这个皇帝老儿玩得五花八门,“斗鸡”顶大算小儿科。

唐代还流传有“贾昌斗鸡”故事,甚为有趣。“贾昌”是盛唐时期的斗鸡神童,也称“神鸡童”。他十三岁入宫,以驯鸡得宠于唐明皇四十年,贾昌驯鸡有绝窍,鸡天性怕狐狸,贾昌则在他的斗鸡在头上抹狸膏(狐狸油),爪戴铁爪,斗之必胜。李白诗句讽刺贾昌恃宠傲世,鼻孔朝天的神态,诗云:“君不能狸膏金矩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

清明节习俗中有“蹴鞠”活动,杜甫的《清明》诗中就有“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蹴鞠,就是用脚踢球,起源于春秋战国,盛行于唐宋,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宋太祖蹴鞠图》描绘的就是当时情景。

还有“拔河”游戏。拔河早期叫“牵钩”“钩强”,唐朝始叫“拔河”。拔河发明于春秋后期,起初盛行于军中,后来流传于民间。清明时唐玄宗时曾在长安城举办大规模的拔河比赛。从此,拔河始为清明习俗的一部分。

清明节前后及上巳、寒食两节,正是阳春三月,春花烂漫的季节。

而这个季节,又遇唐代科举考试的放榜日,专家认为,唐朝科举主要是以诗取士。又在曲江畔举行曲水流觞游戏,把酒杯漂浮在曲水面上,当酒杯漂到哪位的面前时,那位就要做一首诗。如果做不出,就要罚酒喝。这一切习俗全和赋诗有关,可以说清明、上巳、寒食节是一个让文人骚客诗兴勃发的节日。可以说,清明是扫墓的清明,踏青的清明,也是诗歌的清明。这才有“一日看尽长安花”“春城无处不飞花”的千古名句。

所以下面就以诗说春花了。诗圣杜甫《清明二首》有“著处繁花务是日”。首先是“阳春三月看杏花”,唐代诗人黄滔《放榜日》有“曲江烟水杏园花”;罗隐《清明日曲江怀友》有“杏花疑欲伴人愁”;张祎《巴州寒食晚眺》“东望青天周与秦,杏花榆叶故园春”。

再就是桃花、李花,高蟾有“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崔护《题都城南》有“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温庭筠《清明日》有“春树郁金红”,指桃花和郁金花竞相开放。北宋黄庭坚有诗“佳节清明桃李笑”;元?萨都剌有诗“三月二日风日暖,千家万家桃杏开”;明?何景明《盩厔清明日》“独树桃花自发”。

还有梨花,宋代苏轼《东栏梨花》诗中有“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宋代诗人陈与义诗中有“寒食清明惊客意,暖风迟日醉梨花”;南宋杨万里有诗“梨花自寒食”;南宋刘克庄《寒食清明二首》诗中亦有“山蹊野径有梨花”。

清明前后也是海棠花盛开时节,唐代吴融《海棠》诗云“雪绽霞铺锦水头,占春颜色最风流”;唐代刘兼《海棠花》中有“淡淡微红色不深,依依偏得似春心。烟轻虢国颦歌黛”。其中“烟轻虢国颦歌黛”把海棠花比作杨贵妃的姐姐,艳绝长安,三月三日《丽人行》中的虢国夫人。明代唐伯虎题画诗《题海棠美人》有“一片春心付海棠。”

2006年5月20日,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闻推荐

呼声 临潼这处残存涵洞啥时拆? 铁路部门:尽快调查清楚

8日,临潼区新丰街道长条村村民杜师傅打进华商报新闻热线说:“我们村村南有个涵洞,去年新路线开通后,这一涵洞基本废弃却一直...

西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