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隔离病区连续奋战192小时 西安ECMO医护团队 上演生死时速
■记者高瑞
3月11日成功拔除气管插管后,患者开始用自己的肺部和外部进行气体交换。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二科所有医护人员激动无比,这一刻来得太不容易。
时间倒回到3月3日19时,该院一名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病情突然转危,呼吸机已经无法保证患者的全身氧供。如果不进一步采取措施,病人很可能无法撑过当晚。这是一场生与死的较量,危急时刻,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刘金成和赵荣带队的ECMO医护团队,用192个小时的日夜坚守、精心治疗护理,成功救回这名危重症新冠肺炎患者。
刘金成介绍,用ECMO体外循环机替代人体肺部的氧合功能,是抗疫一线治疗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一项新技术新业务。从ECMO上机到撤机,需要团队默契配合,日夜坚守各项指征,才能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在请示过院领导后,感染二科主任刘金成和副主任赵荣迅速成立专家组,又经过院内外专家联合会诊,对患者病情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得出结论:唯一的办法就是上ECMO,这样才能保证她全身供氧,也让肺部得到恢复,这是她活下去唯一的希望!20点30分,准备工作紧张有序地开展起来,建立右股静脉、右颈内静脉通路,体外循环开始,成功上机后经过30分钟的全力救治,患者的血液经过体外膜肺的氧合,病人的指脉氧从85升至99,有效改善了全身组织的缺氧状态。这时,透过雾气迷蒙的护目镜,能看到病房内每个人喜悦的笑眼。
“ECMO系统的建立仅仅是一个开始,后期的治疗、护理尤为重要,我们不能有半分松懈。”上机当天,刘主任这样强调着。马艳护士长迅速组建了以张婷、张毅、何静、王博洋、许志洋、杜贝6人为小组的特护组,每20小时一个周期的班次进行无缝监护。由于病人处于镇静状态,但时常躁动,病人身上管路和涉及操作的仪器设备很多,这些对他们的思想压力和体能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考验,但他们没有退缩!为了让病人的肺部尽快恢复,他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坚持每两小时翻身,拍背,防护服下汗水干了又湿,湿了又干。
主管医生姬鹏飞自ECMO团队成立后,每天24个小时守护在医院。累了就在躺椅躺会,饿了就去补给站吃碗泡面,然后继续为病人保驾护航,为的是病人在有特殊情况下能够及时去处理。“杏林门下,救死扶伤,我们责无旁贷。”护理组长张婷这样说。
3月9日,刘金成主任经过远程视频和赵荣对病人评估后,成功进行了ECMO撤机。在没有ECMO的辅助下,病人氧合稳定,3月11日成功拔除气管插管后,患者开始用自己的肺部和外部进行气体交换。这时所有医护人员终于松了一口气,这一仗,他们打赢了。
新闻推荐
本报讯(首席记者赵丽莉)记者昨日获悉,西安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近日出台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对市政设施、环境卫生、园...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