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魔王”的情怀

渭南日报 2020-03-06 01:19 大字

姜大进

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村文化生活十分贫乏,好长时间才有一次看电影的机会。每遇周围村庄放电影,我便不分十里八里,哪怕道路崎岖,哪怕偏隅僻壤,沟沟洼洼也罢,山山岔岔也罢,总是尽可能一场不落地去看。披星戴月,乐此不疲,热血激荡,美在其中。闻过一望无际麦浪的飘香,看过硕果累累秋田的美景。我家在街东,舅舅家在街西。若有演电影的消息,我就第一时间跑到舅舅家,缠着外爷晚上到我家给妈妈做伴,自己就能天南海北地看电影。有一次,妈妈问外爷:“娃怎么没回来?”外爷说:“娃是‘电影魔王’,不看不行。”从此成为笑谈。熟悉我的人可能把我的真名字都忘了,“电影魔王”却成了我的大名了!

当时在农村看电影,大都在打麦场,基本都是窄银幕,可能也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宽银幕吧!人山人海,好不热闹,有在墙头骑着的,也有在树上攀着的。当时看得最多的电影,基本都是《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英雄儿女》《渡江侦察记》《红色娘子军》《闪闪的红星》《卖花姑娘》《列宁在十月》《列宁在1918》。这些电影大都看了十遍八遍,先在银幕正面看,后又到银幕背面看。后面情节是什么,下一句台词说什么,滚瓜烂熟,熟透于心。若遇经典台词,台下观众一起喊、一起唱。至今想到当时台下齐声喊的“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好像就发生在刚才。人们渴望新电影,企图贫瘠的生活有一丝精神慰藉。有一次电影结束时,银幕出现了“再见”的字样,大家还迟迟不愿离开,多么盼望“再见”是下一部新电影的片名哩!

看完电影回家,总是热血沸腾,难以入睡。第二天和玩伴到地里割草,总要把看过的电影议论一番,模仿电影人物的对话,哼唱电影中的音乐。你不要说,有些玩伴可有才啦,表演得真叫惟妙惟肖哩!对正面人物颂扬有加,羡慕崇拜。对反面人物咬牙切齿,骂声连连。疯一阵子,狂一阵子,常常侃到劲头上,把割草的正事忘到九霄云外去了,一看太阳就要落山了,着急慌忙的、凑凑合合的割上一背篓,以便回家交差。甚至和玩伴一起异想天开地要创作电影剧本,净是不知天高地厚、胡编乱扯。想当年看电影,翻来倒去看得太多了。那种状态,就和老汉老婆看秦腔戏一样,眼闭着、头摇着、哼唱着,可能不是在看戏,而是自我陶醉吧!也有一些有趣的记忆,伴我终生。国家恢复高考制度,我们正在如火如荼的复习阶段,有一天玩伴喊我到邻村去看电影,我一下子六神无主、看电影的瘾又犯了,父亲厉声训斥,到什么时候还分不出轻重,虽然没有去成,但心早飞到电影场去了。

参加高考后,我有幸跨入西安一所大学的校门,对电影的情结丝毫未减。我们学校每周都要放电影。在大操场架起宽银幕,我也是第一次见到宽银幕!同学们按系分班排队提凳入场,每次一个大片,从不重复,真感到美妙无比,其乐无穷!看到了许多好影片,如《子夜》《一江春水向东流》《天云山传奇》《牧马人》《少林寺》《人生》《追捕》《远山的呼唤》《金环蚀》《走向深渊》等等。这个时期内容丰富,文化生活日新月异。由于新影片多,新影片学校只放映一遍,电影里面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历史背景还弄得不太清楚,使我很不适应,显得很茫然,不知所措。好在我们隔壁还有一所大学,他们放电影的时间和我们不同步,我们就从后墙翻过去看电影,久而久之,后面的墙也倒了,更方便了。对于特别想再看一遍的电影,我就从伙食费中节约一点,自己买张票以饱眼福。然后回味回味,琢磨琢磨,仿佛一杯冰糖水下肚,甜透于心。我在繁重的学习间歇时,专门跑到图书馆、阅览室、新华书店,浏览《大众电影》《电影评论》等杂志书籍,深层次了解电影的发展动态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体会它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刘晓庆著的《我的路》在《西安晚报》连载,我专门准备了当时很时尚的粉红色笔记本,逐张剪贴,一篇不漏。由于自己多多用心,不时也写一些电影的述评、心得、杂感,发表在报纸和杂志上。这可能也是当“电影魔王”的收获和升华吧!

现在,文化传媒的手段多了,电视、手机、多媒体对电影有很大的冲击,对我来讲,适时到电影院看电影一直是挥之不去的情分。走进豪华影院,环境舒适、氛围优雅,看电影大片我更情有独钟。在这里,我看到过《开国大典》《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西安事变》《小花》《瞧这一家子》等等,真使人感到波澜壮阔,气壮山河。新时代的影院文化、影院建设,给人一种陶醉、一种情趣、一种记忆。现在我看电影,更注重思想内涵、艺术表现、历史脉络和时代气息。也从中体会历史洪流势不可挡,人间冷暖世态炎凉。新的电影观念有许多时代进步的印迹,如立体电影给观众每人配一副眼镜,看一场电影,使人惊心动魄、提心吊胆。一段时间电影院还有通宵专场,前半夜观众精力集中、秩序井然,到了后半夜鼾声如雷、一片睡态。有一件事情更有趣,我在西安工作时,每天晚上骑着自行车,带着老婆、孩子,拿着奶瓶、尿布去看电影。半夜三更回来,看门的老头眼镜掉到鼻梁上,一脸茫然地问干什么去了,至今回忆看门老头的神态不由得笑出声来。由于社会传播的媒体路径太多了,但到我现在的年龄,还时不时想到电影院看电影,好像已变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仿佛是对电影的浪漫情怀,是孩提时光的延续,也可能是不负“电影魔王”的美名吧!

新闻推荐

西安村和社区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

本报讯(记者刘菁)3月5日,西安市司法局发布2019年西安市律师行业大数据。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有执业律师4220名,同比增长11.2%;...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