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驰援筑牢施甸抗疫防线 记西安交大一附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王雪
王雪(前右一)和西安交大对口帮扶的施甸县人民医院医生讨论病例。(通讯员 毛忠芹 首席记者 李明 摄)
■记者王燕
大年二十九,她刚刚从云南施甸县返回西安,当天武汉宣布“封城”,曾参加过全国SARS、甲型H1N1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救治工作的她立刻意识到防控形势的严峻性。当日下午,她毅然辞别家人,重返施甸县的工作岗位,配合当地政府为那里的人民筑牢抗疫防线。
她就是西安交大一附院重症医学科主任、西安交大对口帮扶施甸县的重症医学专家、施甸县人民医院院长王雪。
来不及与家人吃顿团圆饭
马不停蹄返回施甸
2019年7月,带着医疗健康扶贫提质的任务,王雪和西安交大一附院的医生团队从西安赶赴云南施甸县,开展为期一年的医院管理帮扶。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施甸县提质达标、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相继通过上级验收,很多疑难杂症在县域内就能得到有效救治,大大减轻了群众的医疗负担。
今年1月23日,王雪从施甸县返回西安。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她尚未来得及与家人吃个团圆饭,就连夜往回赶。最终,在24日凌晨4点左右,她赶回了施甸县人民医院。“施甸县人民需要我们,我必须坚守在抗疫一线才能安心。”王雪说。大年三十早上8点,来不及休息的她立刻着手制定应急措施,并组织全院各部门负责人开展防控工作。
规范流程管理
不遗漏任何一名发热患者
王雪和专家团队运用多次应急救援的经验,迅速全面规范了施甸县医院的抗疫工作,出台了28个相关文件,规范发热门诊筛查、传染病管理及医院各个环节的运行流程及相应的职责,为该县的科学防控提出了应对措施,让疫情防控战更加有序和有力。
施甸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王润说,一开始,医院里有的医生不适应新规范,但通过5天的磨合,大家就完全适应了,都会按照流程来进行筛查,按照职责来开展工作,按照标准来决定是否进行核酸送检,不遗漏任何一名发热患者。专家交流群里主动发表意见的医生也越来越多,大家思想上统一,行动上团结一致,为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面对疫情,王雪主张医务人员要做好防护,但不能过度。她在第一时间把医院的所有一次性口罩、外科口罩、防护服、消毒液等防控物资收起来,又从西安交大一附院协调了一些医用物质集中统一管理按需分配,确保医生的防护保障,这种做法得到了医院上下的一致肯定。
以专业素养和医者担当
为防控疫情提供科学策略
截至2月13日,施甸县人民医院共排查1649人次,其中发热留观398人次。发热留观患者中,核酸送检42人,目前没有发现阳性。
“复工复产开始后,体检人数有所增加。”王雪说,对于肺部CT有些问题的片子,她都会亲自过目,拿出处理意见。在她的带领下,医生们责任心都很强,“我们不敢有丝毫松懈,”施甸县人民医院放射科主治医师普海生说,他一天要接诊120多个病人,看400多个CT影像,一张张地认真分析,生怕漏掉一点点病变。
“我得想尽一切办法,不放过任何一个风险点,保护好每一个家庭。”王雪说,施甸县有34万人口,在抗疫这场战争中,她要用专业素养和医者担当,为施甸县防控疫情提供科学的应对策略,和其他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医务人员一起,用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筑起生命安全屏障。她也希望能通过一系列规范化的工作,让医院以后遇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能有所帮助,有所借鉴。
新闻推荐
新华社昆明2月14日电(记者王研字强)进入公共场所扫一次二维码,出公共场所再扫一次二维码,自12日以来,云南在全省范围内公共场...
西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