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疫情告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首批10名医护人员千里驰援,深入救护一线。医生护士亲述他们如何救治病人 最美“逆行者”战“疫”记

安徽工人日报 2020-02-07 02:27 大字

医护人员穿好防护服准备进入病区。

女汉子们剪掉了飘逸的长发

阅读提示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一线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透过这些医护人员的日记,人们闻到了硝烟与抗争的味道;在生死一线,文字的背后,人们看到的是医护人员的专业与大义。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我们去把这一切扛下来”,最美“逆行者”说。他们负重前行的故事,让人泪眼模糊。

1月26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派出第一批10名医护人员,紧急驰援湖北省疫情防控。在紧张的救援间隙,在这场战“疫”的间隙,最美“逆行者”医护人员记录下疫区一线工作的片段。

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一线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透过这些医护人员的日记,人们闻到了硝烟与抗争的味道;在生死一线,文字的背后,人们看到的是医护人员的专业与大义。

第1天(1月26日)

秒变女汉子

第一天,没有恐慌和担忧,只剩忙碌和累。昨天夜里,已经顺利抵达武汉,我们赴鄂10人队伍,9名女性,1名男性。在和平副领队的指挥和安排下,我们进行分工合作,迅速投入到这场防疫战斗中去。我们9名女性秒变女汉子,50余件行李自己逐个运到去酒店的车上,真的是很厉害!

入住的酒店里边服务的全是志愿者,她们为我们打点好了一切,包括饭都是亲自送到房间,真的很暖心。

一路上走来,武汉街头行人稀少,道路畅通,各种大型商场、酒店和公众场所都关门了,这是一个特殊的春节,没有走亲访友,没有话拉家常,有的是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来应对这场疫情,一切都会好起来!

1月27日凌晨2时 耳鼻咽喉科头颈外科副护士长 邵娜

第2天(1月27日)

实战演练,熟练熟练再熟练

理论培训之后,是分组的实战演练。部分队员顾不上午休,直接在会议室用餐,等候着轮流练习穿脱防护服。繁琐的流程,稍不注意就会遗忘和暴露。大家不厌其烦,无论职称高低,不管年长年幼,相互监督相互提醒,甚至毫不顾虑情面批评指正,因为我们深知木桶短板的团队理论,要安全高效,必须人人参与人人过关!

1月27日晚23时30分 西安交大二附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明宗娟

第3天(1月28日)

愁苦的眼神,形势不乐观

下午感控组勘察病房、探讨流程,我们一边集训,一边焦急地等待着前线反馈的消息。晚饭时间,王老师(感控专家之一)终于回来了。她疲惫的身影和愁苦的眼神再一次证实了形势不容乐观。

我们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有队友火线入党,娘子军们还要集体剪发,集训也时刻不得松懈。一个会场上,有学员练习穿脱防护服,有队友观摩指导,还有几个姐妹剪掉长发。邵娜护士长既要参与制定感控流程,还要监督每一个队员培训过关,还要兼顾大家的起居生活和心理疏导,此刻又秒变理发师……

今天的武汉天气晴朗,两江四岸的三镇啊,相信你定然不会辜负英雄城市的悠久历史!明宗娟

第4天(1月29日)

面向阳光,背影给眼泪

我们队里有个非常乐观的小妹妹,叫京京,一直都是充满活力,今天我看到她在偷偷抹眼泪,原来是看到了80多岁高龄的爷爷亲手写给她的信,一封家书,见字如面,纸短情长,是爱与不舍,鼓励与担当。明医生和我们几个队员读完信后不禁湿了眼眶,大家也有担心与思念,但心里坚守的信念不会改变,面向阳光,背影给眼泪。邵娜

第5天(1月30日)

妈妈什么时候回来?不知归期

晚上和6岁的儿子木木视频,他问我什么时候回来,我无从回答。真的是不知归期,这是一场特殊的战斗,也是一场持久的战斗。但是我相信疫情总会结束,战斗终会胜利!

睡前读书,读到这样一句话:二十岁之前相信的很多东西,有些其实到今天也还相信。譬如理想主义者也许成就不了大事大业,但是没有他们社会一定不一样。

是的,理想也会被现实打败甚至磨灭,但我还是相信理想,坚持理想!明宗娟

第6天(1月31日)

等他们都康复出院,妈妈就回来了

早上7时,第一批进驻医院的战友们带好装备,备好纸尿裤出发了。“穿好防护衣,脱的时候要注意……”一声声叮嘱、一次次强调、一遍遍重复成了大家心里的牵挂,好像在我们的脑海里,生活就只剩下“洗手、戴口罩、穿脱防护服、医院、患者”等等这些字眼。

此刻躺到床上,想到了闺女昨天晚上发给我的信息“妈妈,我想你了,我想跟你睡”,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我亲爱的宝贝,你知道吗?这里有无数孩子的爸爸妈妈,有的是医生,有的是护士,他们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这里还有很多病人,他们也是其他小朋友的爸爸妈妈,他们等着医生诊治,等着护士照顾,等他们都康复出院,我就回来了。邵娜

第7天(2月1日)

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最渴望呼吸新鲜空气

战斗进入第7天,我们3个队友已经分批次进入红区,齐心抗“疫”。一个班次8个小时,因防护用品紧缺,为了减少防护用品的消耗,更为了节省时间(穿脱防护服至少需要29个步骤),同时也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她们连续作战8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全凭一股韧劲和信念!

面对重症患者既要做好治疗护理,还要做好生活护理,又要接收新入患者,从铺床到搬运,再到患者的一切护理,都是那些弱小的身躯不分昼夜,不辞辛劳,汗水浸湿了一层又一层,湿了衣服,湿了护目镜,但是脚步不曾停歇。

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最渴望的就是大口呼吸外面新鲜的空气,而脱掉防护服,又要捂上一层口罩,心里满满都是对空气的渴望和向往,回到酒店,看着彼此脸上的压痕,我又一次哽咽了,吴媛医生的鼻根处都磨破了,贴着创可贴,竟然还在不停地给我们讲解各种注意事项。

这一天,很忙很累,但没有一个人抱怨,只是全心竭力去挽救患者的生命。

院感组54岁的王红梅老师,为保证大家有个稍微好点的休息环境,把医院所有区域进行了分区、打扫、整理、消毒、铺床等等,每个房间铺了3套,对医废的路线、人的路线、对方的区域和我们的区域制定了规章制度。看到她脱掉防护服后湿透的衣服,我的眼眶再一次湿润了。邵娜

第9天(2月3日)

监护室,报警声从来不会消停

昨晚23时整出发,我们进入了武汉市第九医院。一行16人的队伍,挤在清洁区的通道里,台下10分钟就能穿好的防护服,实战时竟然需要将近1个小时。

两层帽子、两层口罩、两双手套、三层鞋套、防护服、护目镜、隔离衣的标配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程度的安全感,但也导致行动的极其不便。在密闭的空间里,顷刻之间就会感到呼吸困难,甚至头晕、头痛、恶心、心慌,像要窒息。不停深呼吸,憋气的感觉似乎逐渐适应,但鼻根不堪受压,很快就出现了疼痛。耳根也阵阵灼痛。偶尔面部、鼻子或者脖颈出现莫名的搔痒,却无法随意地挠抓,只能强忍着,痛苦不堪。

护目镜容易起雾,很多队友戴眼镜,一层雾气再加一层雾气的氤氲,只能雾里看花。为了找出最佳的视角,我们一个个歪头斜脑,皱眉瞪眼,尝试着透过那小部分被水汽豁免的镜片,看清眼前的世界,眼前的战场。

交接完查房,我们要尽快熟悉His系统,了解监护室里外所有患者的病情及诊治方案,查看呼吸机的模式及参数,必要时作以调整。

进到监护室,真的是压抑难受。病人饱受疾病折磨,监护仪不同节奏的心跳声,嘀嘀嘟嘟的报警声,从来不会消停,痛苦的呻吟也是此起彼伏。百步的空间,来回穿梭,很快就热出汗来。一名55岁的大叔,呼吸困难尤为显著,各项生命体征都频繁报警。反复调整呼吸机参数,追加各种药物处理,只到最后胸外按压、应用强心剂,持续的心肺复苏仍未能从死神手上把他拉回来……

埋头补抢救记录的时候,几滴水珠掉落在键盘上,分不清是镜片的水汽,还是额头的汗珠,抑或分明就是眼里的泪水……

从监护室出来,模糊的视野里,瞥见了护士台上的一株水仙,茎叶枯黄,却开出了洁白无瑕的花朵。都说水仙花寓意吉祥,希望大家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明宗娟

第9天(2月3日)

帮他们多做一点,内心才能安宁

3日清晨,我完成了第一个夜班,刚从病区出来!昨夜8个小时战斗,11个小时不吃不喝,不眠不休,不上厕所,我也第一次穿上了纸尿裤!

第一次走进九院的隔离病房,内心很忐忑,也有点紧张和恐惧,但是进到病区,大家立即投入工作,一共35个患者,其中8个病危,23个病重,我们按照分配两人一组,每组分管8名患者,此外,我还要负责主班和医嘱处理的任务。

大家交接患者,巡视病房,了解病情,做好生活护理和相应护理治疗。不知不觉过去了4个小时,有队友支撑不住了,口罩嘞的耳朵疼,护目镜压的鼻子疼,大家都穿着厚厚的防护服,走路像企鹅一样笨重,还要不停地穿梭在病房,给病人做生活护理和用药治疗,这样一个夜班,是对专业能力和身体素质的考验。

我们组8名患者,有5名都是卧床患者,其中一个还插着胃管和尿管,要翻身、喂药、喂饭、喂水、监测生命体征等等。有一个稍微轻症患者需要水,我去给她倒,但她自己走到病房门口,把我阻挡在了门外,倒完水后微笑着说了声“谢谢”,我看到了她眼里的坚强和感谢。看到患者,我很心痛,他们真的很弱小,需要更多的照顾和安慰,只希望能帮他们多做一点,我的内心才能得到安宁。

下班后,每个人面容疲倦,但却都有坚定的眼神和一股与疫情对抗的决心。邵娜

(本文图片由一线医护人员提供)

新闻推荐

岳华峰督导检查沣东新城疫情防控工作

本报讯(记者蒋黛)2月5日,西安市政协主席、西咸新区党工委书记、西咸新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指挥长岳华峰到西咸新区沣东新城...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