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爱心车厢发起人刘卫: 希望爱心车厢能向全国推广
十年之前,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然而,因为爱,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城市因爱而更美好!
2018年9月7日,在西北工业大学院内,西汽集团亚辉出租分公司驾驶员刘卫拉载了一位坐着轮椅去医院看病的老人,聊天中得知老人是位退休教师,20多岁时从黑龙江来,一生都奉献给了这座城市,了解情况后的刘卫主动为老人免除了车费。在那之后,刘卫在朋友圈发出决定:“今后只要搭载80岁以上的老人,将全部免除车费。”
一件不经意的“小事”,感染了一群人。2018年重阳节,华商报联合西安市出租汽车管理处、西安出租汽车协会,共同发起“西安关爱老人乘车计划”,从2018年重阳节(10月17日)起,长期为80岁以上单独乘车的老人提供西安市三环范围内的免费乘车服务。至今已有10000余名驾驶员、7000余辆出租车加入,免费服务老人、残疾人以及需要帮助的人达到十万余次。
【回首往事】
找到喜欢的职业
也找到了人生努力的方向
2019年12月底,再见刘卫,他依然是那样淳朴热情,无论刮风下雨,每天奔走在大街小巷,为了生活,也为了引以为荣的职业。
“过去这10年,对我太重要了,找到了一份喜欢的职业,也找到了人生努力的方向。”刘卫的笑容洋溢着幸福,他是一位80后,1980年出生于西安市长安区,提起当年学生时代,因为有段时间热衷于玩游戏,最终落下了学业,难免还有些遗憾。初中毕业后,去过广东浙江福建多地,因为有驾照,给单位或者私人开车,也从事过旅游服务,一直居无定所。2011年回到西安,从给别人开出租车,到自己经营车辆,一步一个脚印,加入青年文明号、雷锋车队,再到西安出租车行业的五星级金牌驾驶员,到带头成立爱心车厢团队,一个普通人成就了不平凡的事迹。
刘卫说,他很喜欢这份平凡的职业,尽管辛苦,但每天在和乘客相处的过程中,也能了解很多东西,体味世间万象,这都是职业带给自己的收获。
自从有了爱心车厢,他仿佛有了更强大的人生目标,每一天,在爱心车厢微信群里,大家都会交流信息,谁接送了哪位老人,如果有司机忙碌,马上就会有人帮忙去接送老人。刘卫一对一结对子服务的是电力高等学校一位92岁的退休老人,老人用车一般都是去医院看病,刘卫会帮助推轮椅、挂号问诊。
刘卫说,爱心车厢成立以来,自己服务老人100多次,但只是排名第二,大家你争我抢,争着做好事。2019年,作为爱心车厢的发起人,刘卫去了两次北京,荣获2018年感动交通年度人物,还作为代表参加了全国出租行业先进事迹报告会。除了事业上的丰收外,10年里,刘卫也有了个幸福的家庭,贤惠的妻子,一双可爱的女儿,开一天车的疲累,总能被女儿们的笑脸悄悄抚平。
【展望未来】
希望和每位乘客相处得都像朋友
时光进入2020年,刘卫也即将迈入四十不惑,新的一年里,他即将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会更高标准地要求自己,服务公众,传递爱心。”谈起新的10年,刘卫希望自己能做好出租车驾驶员这份工作,坚持把爱心车厢这份温暖传递下去,能够向全国推广,让各地更多的老人都能享受到这种服务。希望更好地服务大众。
“我希望,和每位乘客相处得都像朋友,尽管我们相遇可能就只有几分钟。”刘卫说,作为雷锋车队和爱心车厢的一员,将继续按照行业的标杆来要求自己,每天把车辆收拾得干干净净,以良好的面貌、优质的服务迎接天南海北的每一位乘客,彰显古城西安出租车驾驶员的良好形象。华商报记者 李琳 文/图
做公益15年的爱心大姐邱华:
想翻修贵州山区的一所学校
爱心大姐邱华今年62岁,做了15年公益,2019年7月,她和爱心团队带领26名留守儿童在西安旅游参观;2019年12月,她和爱心团队在西安火车站广场为30名环卫工人赠送棉衣手套。华商报及全媒体平台也在分别在7月17日、12月17日进行了相关报道。
【回首往事】
10年来团队共资助了三四百名学生
邱华退休前是一名教师,2004年在给学生做家访时,看到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后很有感触,便从那时开始做公益。
邱华说,最开始是资助贫困大学生,但现在大学生的助学政策越来越好,她又选择资助贫困的优秀高中生,“这10年来,我们团队一共资助了三四百名学生,很多学生都被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知名大学录取,每当看到孩子们的录取通知书时就特别欣慰、激动,这就是我收获的最大成就。”
“其实我做公益这么多年,心态是很复杂的,每到母亲节、春节都会收到祝福信息,就会觉得心里暖暖的,但这也是一种负担。”邱华说,帮助贫困学生都是通过学校对接,从不留联系方式,不想要什么回报,更不想给他们造成心理负担。“之前我也帮助过很多患白血病的儿童,有些孩子还是去世了,那时就会感觉自己的能力太弱小了,后来有位医生开导我,我调整了心态,开始理性地做公益。”
【展望未来】
希望能放大有限的公益资源
帮助更多的人
邱华的老家在贵州,她从6年前开始与贵州山区的一所小学对接帮扶,不定期邮寄一些衣物、学习用品,直到2017年,她才有机会去到这所小学。“看到学校的情况,我泪流满面,学校有32名学生,校长是唯一的老师,除了上课,还要给孩子们当保姆。”邱华说,她现在能力有限,未来10年最大的愿望就是把这所学校翻修一下,让孩子们在更好的环境里学习。
“很多人都认为有钱了才能做公益,其实这跟钱没关系,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我退休后,一个月工资只有3000元,但我会尽我所能联系有财力的企业、基金会,带动身边朋友一起做公益。”邱华说,有人会把公益活动当成一个秀场,“我帮扶学校对接了企业后,都会让企业代表亲自去感受氛围,让他们真正了解孩子们生活、成长的环境,知道孩子们到底需要什么,这样才能有感触、更长久地坚持做公益。”
邱华说,她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现在公益已经成了她生活的一部分,“公益没有终点只有永远,希望所有参与公益事业的人放大有限的资源,帮助更多的人。”华商报记者 田睿
火遍朋友圈的西安好邻居:
带动更多邻居走出家门参与社区治理
2009年7月11日,华商报报道了《西安一小区楼上楼下邻居两封信在朋友圈火了:一封叫尊重,一封叫包容》,西安市民黄胜利发了条朋友圈引来大家点赞并转发:“夜晚回家,看见门上孩子的留言和蛋糕,故事就这样开始了……”原来,楼上刚放暑假的10岁小女孩棋棋担心自己练琴吵到楼下邻居,便主动写了留言请求包容,还送了自己和妈妈烤的蛋糕。楼下的黄胜利夫妻俩看完信后特别感动,两人商量了后,给小姑娘回了一封信表示理解,还送上一个小熊玩偶。
黄先生和爱人孟女士表示,过年前楼上传来蹦蹦跳跳和弹钢琴的声音,她曾在业主群发消息提醒邻居声音小一点,没想到几天后的元宵节,棋棋妈妈就带着棋棋拿着元宵到家里来表达歉意。当时就把这件事说开了,气氛很友好。“后来把这件事的后续又发到我们业主群里,邻居们都觉得这么处理很和谐,也给我们的这种沟通方式点赞。远亲不如近邻,都站到对方角度相互理解,多为对方考虑一点,事情就好处理多了。”
【回首往事】
和谐相处之道就是“做好自己感染他人”
黄先生说,其实这件事只是很小的一件事,之所以让很多人感动是因为触动了人心都有的善良,“我也没想到,邻里之间一件小小的有爱的事,会让大家这么感慨。也许是我们住在高楼大厦里很少有这样的邻里互动了。在过去十年里,我做了五年的客服经理,又做了五年的业委会工作,基本上都是与人打交道的职业,所以可能我有更多跟人打交道的经验,在做客服经理时,我觉得很多有摩擦的事情是人与人之间彼此的专业知识不对等、信息不对称以及无法换位思考等因素,造成相互之间不理解,甚至引发矛盾,那就需要在沟通时有更多的耐心。接触业委会工作以后,我就更深切地体会到一个社区其实就是一个大家庭,应该是以业主切身利益为主来开展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协调让住户之间的矛盾化解于最初发生时,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邻里友爱,邻里互助,在这样的氛围下,工作就容易开展。”黄先生表示,他做的工作基本都属于群众工作,所以更觉得和谐相处之道就是“做好自己,感染他人”。
【展望未来】
邻里之间相互理解太重要了
黄先生表示,接下去他还会继续从事业委会工作,也希望能带动更多的邻居走出家门,参与社区治理活动。
“做业委会工作,每天面对的都是形形色色的业主,调解邻里纠纷,所以能深深体会邻里间相互理解的重要性,很多事其实都是各让一步海阔天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对我们社区工作者来说,就是每一个社区工作者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中国有句老话叫“家和万事兴”,社区和谐是和谐社会的基本单元,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到和谐社区建设中来。”华商报记者 肖琳
新闻推荐
早报12月29日讯28日上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青岛计算技术研究院揭牌暨新一代信息技术论坛在城阳区举行,将通过教育链、人才链...
西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西安这个家。